02.09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繼續《書法魅影》上幾篇文章所講的內容:(點擊文字即可鏈接到相應文章)

今天我們來討論《書譜》下面兩段文字。

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至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縱不盡其神奇,鹹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復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絕,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佈於累年,向規矩而猶遠,圖真不悟,習草將迷。假令薄解草書,粗傳隸法,則好溺偏固,自閡通規。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樹而分條者乎?加以趨變適時,行書為要;題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至如鍾繇隸奇,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自茲已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溼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

解讀:

《書法魅影》前兩篇文章解讀的《書譜》主要是介紹孫過庭的一些對書法的基本認知,即什麼是書法,書法的美是什麼,什麼書法才算是高水平的。

在這裡總結以下:

1、中國古代文人對書法的認識有一個共同體的概念,即超出這個共同體的書法不是正統書法,共同體中包含鍾繇、張芝、王羲之、王獻之。

2、書法的歷史發展規律就是傳承與創新,沒有傳承的創新是異類,沒有創新的傳承就得不到發展。

3、書法的美是奇妙無窮的,不入其門,難以體會其中的奧妙。

接下來孫過庭就論述書法應該如何去學習。

由這兩段文字我們可以總結:

書法需五體兼善,並專精一門,並且揭示了書法另個奇妙之處——“達其情性,形其哀樂”。

孫過庭強調,很多人學習書法,不知道或者不去思考古人書法的美是這麼產生的,只知道王羲之的行書寫的好看而已,雖然對古人書法的結構分佈有所研究,但是沒有對筆法的透徹瞭解,是難以達到古人的學書境界。所以要兼學篆、隸、楷、行、草。因為每種書體特點都不一樣,能體現出不同的書法面貌。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書譜》中的介紹的學習方法有幾點值得我們去思考。

1、書法的學習需要思考!思考書法中的規律和重點。

這一點很重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這句話一直是我的口頭禪。在古代由於學習書法的人對於古人的書法見之甚少,年代相隔久遠,很多真理隨著年代的遞增,很多真理被曲解和隱藏,所以難得其要領,而如今的人們身處互聯網時代,獲取知識成本便得很低低,比古人幸運的多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人不懂書法,學書法也不去多加思考。

2、書法中的規律,每一種書體、書風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不一樣。

學習書法最容易研究的是結構,最不容易掌握的筆法,其次是章法。所以學書重點思考筆法問題。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張芝書法的使轉質量很高

筆法問題是後世書法家對的解讀,因為一旦你對筆法的認知到達了一定的高度,才能明白“詎知心手會歸,若同源而異派;轉用之術,猶共樹而分條者乎?”,否則這句話你該如何理解?

你會發現孫過庭一直強調“使轉”、“點畫”的問題。因為無論什麼書體,雖然面貌不一樣,但是筆法基本規律相同,及古人強調的中鋒用筆,併兼用側鋒,筆畫必須有力度和厚度,特別是起筆、收筆和轉折處的用筆規律。其實每種書體本質上都一樣,只是他的側重點不一樣,對筆法、結構加以變化,即可呈現處如此多的書體和風格,如“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所言,都是指不同書體的側重點不一樣,篆書側重圓通,隸書側重精緻,草書側重奔放,章草側重便捷。

3、草書貴在使轉、楷書貴在流動,認識到書體中的學習重、難點。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當然《書譜》中的原話是:“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但是這句話需要我們去提煉。草書最容易龍飛鳳舞,以為減省和快速是學草書的重點,但孫過庭強調,草書必須要有楷書的基礎,一個是使轉的用筆,一個是穩定的結構。楷書容易掌握點畫結構,但是貴在流暢和生動,難以把字寫的跟草書一樣龍飛鳳舞(其實就是強調楷書需要變化的姿態,不能過於端正勻稱)。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4、書法可以抒情,因此在人的不同人生階段、在不同時代,書法的風格會有所差異。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既是強調各種書體的特點,這我就不必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理解。“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性”,這句話不要太過於計較什麼是風神、妍潤、枯勁之類的,就是一句排比。這種感覺真的很難說,你需要看看古人的很多不同書法風格,才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就拿王羲之書法來說,他的碑帖基本風格都不一樣。

什麼是書法中永恆不變的規律?

王羲之書法

以上這些都是學習書法的經典名句,是後世書論經常引用的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