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信陽(轉載)

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信陽(轉載)

信陽市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75.17萬(含固始縣),轄八縣二區(其中固始縣由省直管),六個管理區、開發區。

信陽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古”城。 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周時期,信陽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時設義陽鄉,北宋改稱信陽。信陽有豫楚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戰國以後,燦爛輝煌的楚文化與 粗獷大氣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淮河文化。信陽是姓氏之根,當今漢姓100個大姓中,有黃、賴、羅、蔣等13個姓氏源於信陽或有一支源頭在信陽。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都在信陽,司馬光 砸缸、亡羊補牢的故事也發生在信陽。從這裡出土的戰國編鐘極負盛名。

歷史沿革

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信陽(轉載)

西周至春秋時期,信陽境內分封有申、息、弦、黃、江、蔣、蓼等侯國。申國(姜姓),都城在今南陽市北,其疆域後來擴展至今平橋區、溮河區一帶,另築謝城(遺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鎮)。息國(姬姓),為周文王之子羽 達的封地,國都在今息縣城西南6公里的青龍寺。弦國(隗姓),國都在今光山縣城西5公里處。黃國(嬴姓),國都遺址在今潢川縣隆古鄉。江國,國都在今正陽縣,轄地包括本市羅山縣北部。蔣國,為周公旦之子伯齡封地,國 都曾設在今淮濱縣期思鎮。蓼國,相傳為夏代皋陶裔孫封地,春秋時國都建於今固始縣城東北6公里的蓼城崗。從公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置了直屬於楚國中央管轄的地 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

秦代以郡轄縣,本市境內設7縣。即:蓼縣,治所在今固始蓼城崗;安豐縣,治所在今固始縣石佛鄉;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東北隅的李集;西陽縣,治所在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治所在今淮濱縣境內;息縣,治所在 今息縣境內;城陽縣,治所在今平橋區長臺關楚王城遺址。

漢沿秦制,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又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治所在今潢川縣城;車大縣,治所在今光山縣境內;黽縣,治所在今羅山縣高店;鍾武縣,治所在今平橋區中山 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車大等縣改置侯國,改鍾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後相繼恢復為縣制;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師河區。

三國時本市屬魏國。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光山縣境內),是為本市設郡之始。後又設義陽郡(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旋省去,西晉時又重設該郡,治所設於仁順城(在今溮河區境內)。東晉時,豫州治所遷至西陽(今光山 縣境內),是為本市設州之始。

南北朝時期戰爭頻繁,較多時期內以淮河為界,北朝佔據淮北,南朝佔據淮南。各朝或為安置流亡人口而僑置州縣,或為招納士族而虛設官銜,州郡越變越小,縣越來越多,甚至有名無實,直至隋朝才漸趨穩定。值得一 提的是,南朝梁設置的光州(治所在今光山縣城)和北周設置的申州(治所在今師河區),儘管後來名稱多變,卻是唐至清代都比較穩定的地方政權。

唐代,本市境內相對穩定的州縣建制是:光州,治所先設於光山縣,712年移至定城(今潢川縣南城),轄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5縣;申州,治所在今溮河區,轄義陽、鐘山(北宋初省入義陽縣)、羅山3縣;新息縣 和褒信縣屬蔡州。五代時期,各州轄縣仍舊。

宋代,新息縣、褒信縣仍屬蔡州。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不變,轄信陽、羅山2縣。光州轄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時省入光山縣)4縣。原殷城縣先改稱商城縣,後廢縣改為商城鎮,併入固始 縣。

元代,息州(金國於1208年設置,明代初年降為縣,州治所在今息縣縣城)轄新息、褒信、新蔡、真陽(今正陽縣)4縣,光州轄縣不變。信陽軍先後改稱信陽府、信陽州,轄縣不變。

明代,光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1475年由固始縣析置)。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省去,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光州於1724年升為直隸州,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州改縣,信陽州、光州於1913年分別改為信陽縣和潢川縣。此期,省下設道,信陽、羅山、息縣、潢川、光山、商城、固始7縣歸豫南道管轄。1914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1927年撤銷汝陽道,改設豫 南行政區,1929年撤銷。1932年,省、縣之間設置行政督察區,為省派出機構,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潢川縣城,轄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縣、信陽、羅山、經扶(1932年10月設置,即今新縣)8縣。1949年1 月,該專員公署不存。

新中國成立後,省縣之間設行政區(地區),代表省政府管理轄區各縣市。1949年5月,成立河南省潢川行政區專員公署,專署機關駐潢川縣城,轄潢川、息縣、固始、光山、商城、羅山、新縣7縣。同年8月,河南省確山行 政區專員公署遷駐信陽市,改稱河南省信陽行政區專員公署,轄信陽、確山、汝南、西平、遂平、正陽、上蔡、新蔡8縣和信陽市、駐馬店市。1952年10月,信陽、潢川兩專署合併為河南省人民政府信陽區專員公署,轄信陽、 羅山、潢川、光山、新縣、商城、固始、息縣、淮濱(1951年設置)、確山、正陽、新蔡、上蔡、西平、遂平、平輿、汝南17縣和信陽鎮、駐馬店鎮。1955年10月改稱河南省信陽專員公署。1965年7月,信陽專區分設為信陽、駐 馬店兩專區。信陽專署機關仍駐信陽市,轄信陽市、信陽縣、羅山縣、潢川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息縣、淮濱縣,總人口410萬人。

199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並由省人民政府7月29日正式通知,撤銷信陽地區,改設地級信陽市;撤銷原縣級信陽市和信陽縣,設置縣級溮河區、平橋區。新設立的信陽市轄溮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 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市黨政軍領導機關駐溮河區。新設立的溮河區轄原縣級信陽市的老城、民權、五里墩、車站4個街道辦事處和五星、雙井、南灣3個鄉及原信陽縣的9個鄉鎮(遊河、董家河、溮河港、譚 家河、柳林、十三里橋、吳家店、李家寨、東雙河),總面積1783平方公里,總人口59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溮河區行政路。新設立的平橋區轄原縣級信陽市的羊山街道辦事處、前進鄉及原信陽縣的17個鄉鎮(彭家灣、洋河、九 店、長臺關、龍井、肖王、胡店、肖店、查山、平昌關、高梁店、王崗、蘭店、平橋、明港、五里店、邢集),總面積1889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平橋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