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這個操勞奮鬥一世的皇帝與世長辭,臨終留下了一句話——“燕王不可不慮”。這說明朱元璋可能對藩王同中央的鬥爭已經有了預感,但是他在這個時候已經無能為力了。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朱元璋劇照

隨後,一場圍繞皇權問題的鬥爭,就更為激烈地展開了。我們都知道,早逝的太子朱標曾對燕王懷有戒心,原因就是因為皇位的繼承問題。朱棣本人不僅對太子特別的恭敬謹慎,而且當晉王朱棡以語相侵時,他的表現是那麼的老實、忠厚、怯懦。事實上,這正是朱棣的過人之處。

朱棣的所作所為,有悖於君臣之義

《明史》和《明實錄》之中都記載明太祖死後,諸王往京中奔喪。燕王卻到淮安用事者矯詔,令諸王即還。可見此時朱棣與朱允炆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而朱允炆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便是削藩。

但朱允炆這麼做,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削藩遍及諸王,結果把諸王更推到燕王朱棣這一邊了。此時的朱棣,則明智地站在了藩王的立場之上,成為諸藩的護衛者。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朱棣劇照

朱棣這個人是相當有作為的。他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治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更為難得的是,朱棣做事還十分隱秘,他積極地準備,網羅了大批人才,卻沒有引起當時還在世的朱元璋的懷疑。

最終朱棣以“靖難”的名義興兵,並且從朱允炆手中奪得帝位。事實上,朱棣從明太祖欽定的合法繼承人手中奪得皇位,這種行為本身就嚴重地違背了中國傳統道德規範。無論朱棣如何為自己開脫,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篡弒”,這是有悖於君臣之義的。

朱棣看到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朱棣自己也很心虛。這種“得罪天地祖宗”的不安心理,給朱棣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正因如此,當朱允炆遺留下來的大臣們不肯合作的時候,朱棣便開始瘋狂的屠殺。

朱棣設置了東廠衙門,恢復了曾被廢罷的錦衣衛,而他的屠殺株連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確實是在歷朝歷代都很罕見的。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朱允炆劇照

解縉就是一個例子。《明史》曾評價解縉說:“少登朝,才高……然好臧否,無顧忌”,可見解縉這個人確實是有本事的,但是他的缺點就是話太多,容易招來禍患。

解縉輔佐了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皇帝。在朱元璋時期,解縉雖然初出茅廬,不諳官道,但是架不住他的才氣“四溢”。正因如此,解縉得到了朱元璋的青睞和培養。解縉“敢言人之不敢言”,但遺憾的是,他在許多軍國大事方面與朱元璋的意見不合,因此被朱元璋閒置起來。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朱棣劇照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解縉雖然以“被冷落”的代價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他無法真正改變自我。再加上解縉是先朝的舊臣,因此他在永樂年間遭到了更大的不幸。

朱棣對解縉他們這個派系,其實是心存戒備的。朱棣將解縉升為侍講、侍讀學士,還讓他總裁《太祖實錄》和《列女傳》。表面上看朱棣對其寵信有加,但實際上此時已經隱藏著深深的禍機。

朱棣在錦衣衛的文書中,發現一個死囚的名字,疑惑:他還活著?

錦衣衛劇照

解縉因為“棄安南”和“定儲位”這兩件事惹得朱棣震怒,最終被朱棣投入獄中。解縉在監獄中度過了五年的艱苦歲月。

直到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朱棣在閱覽錦衣衛呈上的文書時,看到了解縉的名字。朱棣十分吃驚地問:“縉猶在耶?(解縉還活著?)”錦衣衛指揮使會意,回去便將解縉用酒灌醉,埋殺在積雪之中。一代才子終魂歸天際,時年四十七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