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比特幣的分叉之路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比特幣現金(BCH),它由比特幣硬分叉而來。而要講比特幣現金的誕生,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擴容之爭。

比特幣的TPS是7,每秒大概能處理4-7筆交易,所以對比中心化轉賬系統(VISA、支付寶)比特幣網絡的轉賬速度顯然是比較慢的。當轉賬的數量過多,就會導致網絡的擁堵,礦工會選擇優先打包手續費高的交易。

高額的交易費用、長時間的確認,使得有人質疑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初衷。當然,比特幣社區也一直在推進比特幣的擴容問題。

2016年2月就曾達成香港共識,計劃實施閃電網絡+隔離見證,並提議硬分叉把區塊大小提高到2M,但是硬分叉最終遭到了社區的強烈反對。

到2017 年7月17日,比特大陸投資的ViaBTC宣佈分叉比特幣,並將新幣種命名為Bitcoin Cash,比特幣現金。這個方案將比特幣區塊大小提高到了8M,在2017年8月1日正式實施。

總結一下,也就是說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採取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擴容方式:比特幣現金簡單粗暴地將區塊大小從1M增大到8M;而比特幣則是採用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的方式。

隔離見證是什麼意思?


隔離見證是將當前區塊中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見證”腳本從1M的區塊中去除,從而騰出更多的空間存儲更多的交易信息。採用隔離見證後,每筆交易打包進區塊的數據就變小了,在區塊容量不變的情況下,每個區塊能裝下的交易筆數就更多,從而緩解了比特幣網絡的擁堵。最直接的比喻就是乘客帶著行李坐車,原本行李也佔座位,現在行李統一安放到行李艙所以大巴車就能坐下更多的人。

閃電網絡又是什麼意思?

閃電網絡就是在底層邏輯上架設的鏈下通道,小額轉賬通過閃電網絡進行,所以閃電網絡的特點就是快速且便宜。

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來理解兩者的擴容,比特幣現金選擇直接拓寬主幹道來緩解交通壓力;而比特幣則是在主幹道之外修叉路、修立交橋來治堵。所以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採取了兩種技術路線,也代表了不同的治理理念。

前面我們提到比特幣現金是2017年8月1日誕生的,而在它誕生的一年多以後,在2018年11月內部再次因為比特幣現金的未來發展方向出現分歧,發生了著名的算力大戰,這背後是利益也是理念的分歧,最終導致BCH分裂為比特大陸陣營BCHABC與澳本聰陣營BCHSV。在最終的算力大戰中,一開始澳本聰陣營領先,後來吳忌寒方面突然增加隱形算力,比特大陸旗下的礦池算力大增十幾倍,在算力方面超過澳本聰陣營。據稱,吳忌寒方面切換過來的算力超過了前一天BCH全網的算力,也是再一次坐實礦霸的名號。

目前,BCH陣營的主要支持者,有比特大陸、比特幣耶穌Roger Ver和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等人。

發展路線(定位)


一開始比特幣分叉BCH,我們可以看到BCH走的是大區塊路線。但是目前來看,相比於BTC鎖死1M小區塊,BSV選擇可以無限擴容的底層邏輯,BCH在底層上顯得沒有那麼確定,區塊大小屬於“夠用不堵就行,不夠用了再擴”。

BCH和BSV分叉的時候,BCH陣營認為BCH在維持區塊32M的前提下,應該讓BCH往公鏈方向發展,比如給BCH加上智能合約等功能,這樣就能擴大BCH的使用場景。但是隨著蟲洞和哥白尼開發團隊的解散,反映了BCH在智能合約方向上暫時的失敗與告一段落。

所以,目前BCH的發展路線更傾向於迴歸純粹的“電子現金”。現在BCH社區不再有“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幣”類似的言論,BCH締造者之一吳忌寒認為:

BCH與BTC之間,並不存在誰是真正的比特幣之爭,BCH是從BTC社區獨立出來的,它們共同享有一段歷史,從2017年8月1日之後,就分家過日子了。就好像美國從英國的統治之下獲得獨立,但是美國人把自己的國家叫做美國,不會有哪個美國人說,美國才是真正的英國。加拿大是一部分美國人因為政見不同,逃亡北美洲北部成立的,也不會有加拿大人聲稱,加拿大才是真正的美國。

但是BTC和BCH多少還是存在競爭關係,如果BCH走“電子現金”的路線,那麼首先想到的就是來自比特幣閃電網絡的威脅和挑戰,儘管現在的閃電網絡很難用、使用率也很低,但是不可否認兩者在功能上確實是重疊的,存在一定的競爭可能。

從數據看活躍度

1、鏈上交易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來源:bitinfocharts.com(2019/7/23)


根據上圖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

1、BCH 24小時鏈上轉移金額排第二,比以太坊、萊特幣都要高,是比特幣的8%左右


2、BCH 24小時的活躍地址數為5.5萬左右,是比特幣的9%左右,和萊特幣比較接近
3、BCH 24小時交易筆數是5萬左右,是比特幣的16%左右,接近萊特幣的兩倍

通過這三個數據,我們看到BCH的鏈上交易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仔細對比,會發現BCH的換手率很奇怪,竟然有21%,而比特幣是7.83%,以太坊是1.47%,萊特幣是2.78%;另一方面BCH交易的中位數只有0.0049USD,這也很可疑。

我們都知道交易所的交易量很多都是刷的,一般來說,鏈上的交易數據會比較靠譜。但是轉而來看BCH的鏈上數據,你很難不懷疑數據的真實性。

其實,BCH鏈上數據一直飽受刷量的質疑,比如五月初的時候被曝出一個地址存在60萬筆交易,佔據BCH交易的50%以上;比如7月2日BCH的鏈上交易量暴降,老貓指出是雲服務器掛了……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2、日挖礦獎勵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從圖上看,BCH的日挖礦獎勵是萊特幣的一半,只有比特幣的3%。

更有數據指出,BTC礦工每天得到的光是手續費收益都已經比BCH礦工每天得到的區塊獎勵要高了。


比特幣現金(BCH)的前世今生 | 值得每個人瞭解


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大算力都集中比特幣,而BCH的用戶量是很小的。

總結:

首先,我們從兩次分叉瞭解了BCH的歷史,從中瞭解的BCH的發展理念以及背後的相關勢力。

其次,我們認為一個項目的交易量、流動性是比較重要的指標,從數據來看BCH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也對其中一些數據提出了質疑,存在刷量的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