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简述赤狄、白狄、长狄的关系

本人经过研究结论:赤狄、白狄、长狄是人们对一个族群的不同称呼。

简述赤狄、白狄、长狄的关系

要理解这三个称呼,首先要弄清楚其字面含义。赤狄指游牧北狄,赤的意思同“敕勒川”的敕,敕勒川指游牧民族的川谷;白狄不是白种人北狄,是指突厥斯坦游牧民族,白的胡语发音是如tu;长狄可以顾名思义就是高大的北狄。看到这里还不能说三狄同属一个族群,就需要分析三狄的历史。

春秋时淄博桓台有长狄鄋瞒国。《左传》载,鄋瞒酋长为兄弟5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缘斯。初服属于赤狄,勇猛善战,为北狄联盟的骨干。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北狄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兄弟5人率部脱离赤狄,分头进攻齐、鲁、宋、晋等国,力量分散。侨如遭到鲁大夫叔孙得臣(庄叔)反击,兵败于咸(卫地,在今山东西南),被叔孙得臣等射伤后捕杀。其余兄弟也先后被华夏诸侯各个击破。

上述侨如、焚如、简如、荣如之名,都带有“如”字,指突厥语族群。简述赤狄、白狄、长狄的关系

关于长狄人,还有个和孔子有关的故事: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在拆毁越国会稽城时,挖出一节巨大的骨头。这节要用当时的一辆车来装!吴国派使者到鲁国去进行访问,顺便把这节巨骨也带去了,向孔子请教。吴国使者见到孔子后,让人把这节巨骨拉出来说:“这是我们在拆毁会稽城时发现的,到底是什么人的骨骼,会如此之大?”孔子仔细看了巨骨后回答说:“我曾听说啊,当年大禹召集群臣在会稽山开会,结果防风氏迟到了,大禹就把他杀了。防风氏的一节骨头要一辆车才能装下,与这块骨头差不多。“

防风氏后裔建立了瞍瞒国。防风的古语称作“竭若tu”~风防,竭若也可音译为侨如,意思是突厥部落的管理者,《山海经》将其记录为焦尧国,焦尧也是竭若、侨如的意思,是伏羲氏王族风姓的来源,风最初指王族或管理,后来演绎成姓氏。姜姓也是这样演绎而来。简述赤狄、白狄、长狄的关系

商所征伐的土方,在某件玉蟾上的刻纹为“吐拉”,即是这个族群,他们正是由于周伐商的支持者,因而得以北上建国。他们由于进入华夏很早,族群遍布华夏东西南北,假如当初他们北上翻身,顺势取得天下指日可待。所以《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这也是管仲对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政策的原因。

由于晋、秦、齐鲁的强大和倾轧,赤狄的中山国和渤海湾的孤竹国相继灭亡,春秋进入五霸局面。而吐鲁番地区则出现了姑师国、楼兰国、鄯善国等新的方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