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中國歷史上一共存在400多位皇帝,這些帝王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也喜好寫詩。

當帝王邂逅了詩詞,當詩詞擁抱了帝王!

每一個帝王,都有一個詩詞夢。

這些由帝王創造的詩詞,或激昂,或深沉,或雋永,或悲傷逆流成河,有人一詩名留青史,有人詩作無數卻啥也不是?

來一起品讀下皇帝們的詩作吧~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劉邦《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斬白蟒起義,多年後建立漢朝,功成名就回到老家沛縣,設宴招待家鄉的故交父老,酒酣時自己擊築而歌。

詩文僅短短三句,卻體現了統率千軍萬馬的英雄氣概,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複雜心情。

此曲大風歌也成為千古絕唱,至今為人稱頌。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後被兒子曹丕追封魏武帝。

一首《龜雖壽》不僅抒發了曹操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隋煬帝《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楊廣(569年-618年),604年—618年在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

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楊廣的文采的確不錯,一生搞了幾個大工程影響後世,也導致國破人亡。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唐太宗《入潼關》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

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

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李世民(598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李世民少年從軍,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發動“玄武門之變”,稱為唐朝皇帝。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一代明君,能文能武,不愧為李世民。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他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他的詩詞歌賦水平遠勝於他的政治能力,多數人記住南唐後主,也多是因為他的詩詞。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趙匡胤《詠初日》

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與殘月。

趙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生於洛陽夾馬營,960年—976年11月在位。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柴榮(後周世宗)器重,後建立宋朝。

趙匡胤在位期間,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一首《詠初日》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境界開闊而又壯觀,詩雖只有四句,但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述志之作。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

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

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鷊。

趙佶(1082年—1135年),1100年—1126年在位,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徽宗即位之後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形勢一落千丈,後來金國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之變後與長子欽宗趙桓被金人俘虜北去。

宋徽宗是個才華十足的文人才子,唯獨不適合做的就是皇帝。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元順帝《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來,

萬里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

聖恩無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

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

春風先到鳳凰臺。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聖裔邁來迪。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明太祖《燕子磯》

燕子磯兮一秤砣,

長虹作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釣鉤,

稱我江山有幾多。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1368年—1398年在位濠州鍾離人。

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的詩詞通俗易懂卻不乏豪氣磅礴,不愧為明朝開國皇帝。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乾隆《煙雨圖》

雨後荷花承恩露,

滿城春色映朝陽。

大明湖上風光好,

泰嶽峰高聖澤長。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1799年),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數量最多的人,現存共計 43584 首。但水平就彷彿順口溜級別,用現代人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啥也不是!

所以詩詞數量眾多,但知名的卻一首都沒有!

你認為這些皇帝的詩作,誰的水平更高一些呢?

皇帝也愛寫詩!他一首詩名留千史,他作詩無數卻啥也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