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tanyou1


在整部《三国演义》当中,蒋干是被作者罗贯中黑的最惨的一个人物,还无中生有的为他编造出了“蒋干盗书”和“引荐庞统”这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又有一个中心人物,那就是曹操。蒋干做出了这两件事情都坑了曹操一把,那么有人可能就会问,既然蒋干敢这么得罪曹操,那么他最后得到了什么样的下场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这也是拉开三国混战数十年的序幕,在这一战中曹操损失了几十万的大军,让他短时间内在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统一全国,进而被刘备和孙权迅速的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实力,从此整个天下由曹操一家独大,变成了刘备、孙权、曹操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这场大战发生之前,曹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非常有机会能够统一天下,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曹操兵败于赤壁,而这些因素中又出现了他的谋士,蒋干的身影,像前面说到,蒋干两次坑了,曹操就是在赤壁之战中发生的,最终也是直接导致了曹操赤壁的惨败,那么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蒋干又去了哪里呢?

在这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赤壁之战发生前,整个天下的局势。当时曹操连续消灭了多个场地,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正准备着要拦下夺取荆州和江东。但是当时的荆州刘倧并没有做出抵抗,看到曹操率大军前来进攻就轻而易举的投降了,这让曹操轻轻松松的就获得了数万兵马,包括有着非常牛逼战力的荆州水军。

当时曹操的两个对手刘备和孙权,基本上不存在太多的威胁,因为他们当时都被曹操压着打,但是如果说他们不联合起来的话,很有可能被曹操过江之后一个个消灭。在两方阵营的有识之士的极力促成下,诸葛亮负责游说,最终让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而此时曹操也面对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他的手下士兵绝大多数是北方人,根本不善于水战,如果要在长江江面上跟善于水站的江东士兵打一仗,基本上不太可能。

这就引发了蒋干盗书这个事件,在曹操与东吴对峙的过程中,曹操发现自己的模谋士蒋干跟周瑜曾经是同窗,他就起了心思想让蒋干去劝周瑜投降自己,于是蒋干就带着曹操的命令,去了江东干起了劝降。但是周瑜对于这位同窗的到来很高兴,可就是不谈任何公务,只是跟他叙述同窗的友谊,周瑜非常热心的设宴款待蒋干,酒喝多了两个人还睡在一起。后来周瑜被士兵叫醒,二人走出门外交谈,蒋干就偷偷看到了周瑜书桌上,有曹操手下将领写给他的一些信件,就将它装到自己身上,害怕被发现的他连夜逃回了曹营。曹操得知了自己手下将领竟然要伙同周瑜造反的事情后,就果断的将他们推出去砍了。

可是曹操在杀了这两位将领之后,发现自己损失了仅有的熟悉水战的将领,莹莹感觉自己可能中计了,但是猜疑心极重的曹操并没有说什么,而此时蒋干认为自己抓到了曹营中的内奸,觉得自己是立了功了,就再次提出要到江东去劝降周瑜,曹操心里还是表示怀疑,但是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还是让蒋干去,而这是蒋干去做劝降工作也依旧没有什么进展,只不过帮曹操带来了大名鼎鼎的凤雏先生庞统。

庞统的威名是可以和诸葛亮并立的,他们二人号称凤雏卧龙,诸葛亮对于这样,一位人才的投奔是相当高兴。他向庞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果要跟东吴联军打仗,自己手下的士兵不习惯水战,是一个相当麻烦的问题。而庞统在听说了之后,就马上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用铁链相连的计谋。曹操在使用了这样的计策后,被周瑜果断抓住机会,出现了火烧赤壁的结果,曹操几十万兵马直接被葬送在了火海里,他自己也差点就栽在了华容道。

可以说蒋干在赤壁之战中做了这两件事情,实实在在的将曹操坑惨了,最终致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兵败。曹操在逃走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刘备的追杀关羽差点就将曹操击杀在华容道,而蒋干为了救曹操,就提出与曹操互换衣服,最终被张飞认错误杀,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说起来蒋干虽然中了周瑜的计策,但是在跟着曹操的时候,对他是非常的忠心,并且为了救曹操一命还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说在赤壁之战中坑惨了曹操,但是算起来最起码在曹操心中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小芊芊爱历史


历史上却有蒋干其人,字子翼,汉朝末期三国时代人,是当时有名的名士,鼎鼎大名的辩论家。

不过,在历史上知道蒋干的人并不多,在罗贯中老爷子的如椽大笔下,蒋干成了名不符实,目光短小的边缘人物,是他两次献计,接连让曹操做出错误判断,曹军在赤壁大败,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机遇。

在《三国演义》中蒋干都做了什么蠢事呢?

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荆州土地,荆州是大郡,在前任主人刘表的经营下,钱粮兵马不计其数,在汉朝那是数一数二的,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骁勇善战的水军,在蔡瑁张允的调教下在气质这一块把江南的孙家势力卡的死死的,这不,曹操得到此二将立刻给他们加官进爵,为的就是让他们在平定江南时充当先锋。

这个时候,蒋干自称和对面的周瑜是同学,毛遂自荐去劝降周郎,周瑜有大才,立誓报答孙家的知遇之恩,怎会轻易投降。于是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赤壁大战的惨败。

不过,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没有正面交代蒋干的结局,据我推测,蒋干应该在赤壁大火中被烧死或者是自知有弥天大罪偷偷跑了,隐姓埋名罢。


唐东星说历史


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火烧赤壁,有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就是蒋干,这个蒋干两次被周瑜戏弄,坑了两次曹操。他被演义描绘成跳梁小丑,被世人所嘲笑。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蒋干真的就是一个蠢到骨子里的小丑吗,还有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



在《三国演义》着实将蒋干给黑了一把,他两次过江,两次中计被坑。第一次过江是赤壁之战战前,曹操让蒋干充当说客,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在头疼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水军。恰逢此时,蒋干渡江而来。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于是将计就计,摆下了群英会,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醉酒大戏,诱导蒋干盗了所谓蔡瑁和张允的“降书”,利用反间计除了蔡瑁和张允二人。事后蒋干自以为立了大功,还沾沾自喜。

蒋干第二次过江,简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当时,庞统虽然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正在为如何让曹操乖乖上钩而头疼。恰逢此时,及时雨蒋干又来了,他将庞统引荐给了曹操。于是乎,在庞统的忽悠下,曹操中了庞统的奸计,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提供了机会。

《三国演义》中通过这两次过江,将蒋干描绘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并非如此,他是严重地被黑了。在《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蒋干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是一个辩论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听闻蒋干的大名,真的就派他去劝降周瑜。随后,这个蒋干以私人身份拜见周瑜,周瑜知道他的来意后,不仅直接拒绝了投降,而且还带他参观了军营和自己的收藏品,两人相谈甚欢,绝口不再提投降之事。

后来,蒋干回到曹操军营后,称赞周瑜气度非凡,并非是言辞所能离间的,还劝曹操放弃招降周瑜的念头。而关于蒋干最后的下路,无论《三国演义》和正史中都没有交代,但是根据他一贯的行事作风来看多半是四处游历,继续做他的风流隐士,相忘于江湖。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蒋干是《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惨的一个人,作者罗贯中够损的,无中生有编造出了“蒋干盗书”和“引荐庞统”这两件事。

老罗是这样叙述的: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江东说服周瑜投降。

原来蒋干和周瑜是老同学,蒋干对曹操说“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来降,”曹操大喜,说:“还等什么,烦劳先生赶去吧!”于是蒋干登小舟去了江东。



老同学相见自然寒暄一番,到了晚上,周瑜设宴招待蒋干。此时周瑜心中早已明白蒋干来这里的目的,无非是为曹操当说客。

周瑜灵机一动,决定巧施反间计,利用蒋干除掉前些时投降曹操的东吴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如果二人为曹操训练和传授水军知识就麻烦了。

二人各怀心腹事喝起酒来,喝到半夜,周瑜假装烂醉如泥,把事先伪造写好的蔡、张两人的密报故意放在桌上,制造一种蔡、张是周瑜派到曹操大营中卧底的假象。

蒋干果然中计,天亮偷了密信,驾起小舟偷偷回了曹操大营。

曹操见到密信后,信以为真,于是砍了蔡瑁和张允,曹操无疑自断手臂。这是蒋干干的第1件蠢事。



老罗觉得黑蒋干还不到位,于是编造了第二件事,向曹操引荐庞统。

周瑜要用火攻曹操,首要条件就是曹操必须把所有的大船用铁锁链连在起来。但是这个“连环计”由谁来向曹操提出来的?

周瑜想到了庞统庞士元。但是谁能把庞统推荐给曹操呢?

就在愁肠百结时,蒋干再次来到江东找周瑜。原来第一次失败后,蒋干不服气,再次向曹操请示说降周瑜。曹操很佩服蒋干的执着,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蒋干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周瑜决定再利用蒋干一次。于是马上把庞统关押在一个破败的院子里。



周瑜假装恼怒上次蒋干盗书一事,不由分说也把蒋干关到了那个破败的院子里,这就为蒋干见到庞统创造了条件。

果不其然,蒋干和庞统一见如故,上次是偷书信,这次蒋干把庞统偷了出来。

第二天天刚亮,蒋干驾着小舟载着庞统来到了曹操大营。

接下来庞统向曹操献上“连环计”,曹操依计而行,最后周瑜火烧战船大功告成。





从《三国演义》书中叙述来看,蒋干确实接连坑了曹操两次。

真实历史却非如此,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不假。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意思是说:蒋干这人长得和周瑜一样一表人才,口才很好,能忽悠,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

当时蒋干在曹操手下为官,曹操很爱惜周瑜这个人才,决定让蒋干去说服周瑜投降。

蒋干拿人俸禄自然听人差遣,驾起小舟去江东见了周瑜。二人确实交谈了一番,三天后回到了曹操大营。



蒋干见到曹操后说:“在三天里和周瑜接触,发现周瑜是个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之人,我也试着说服他,但这种人不是言辞能说服的,这种人有主意,哪怕春秋战国的名嘴苏秦张仪复活也说服不了周瑜,主公还是准备战斗吧!”

曹操听罢放弃了说服周瑜。蒋干后来在曹操手下为官十几年后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书中曹操也没杀掉蒋干。


秉烛读春秋


在三国正史上,蒋干是一个颇有才能,风流倜傥的人物,和周瑜不相上下,但蒋干的知名度却大不如周瑜。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蒋干被塑造成一个自作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在蒋干盗书这个故事的流传下,蒋干成为三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配角。

今天就以演义的角度,来说说今天的主人公蒋干。

蒋干是九江人,字子翼,在少年时和周瑜有交情,大致是一个有才气的书生,后来投在曹操门下做幕僚。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兴兵80余万南下,准备和孙权会猎于江东。

孙权不是傻子,他知道曹操是来抢地盘的,江东这片土地的归属成为焦点。

孙权也有点男儿的血性,他召集文臣武将商议退敌之策,最后定下了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大都督周瑜率领大军做好了御敌的准备,而在这时曹操阵营有个故人蒋干来拜访。

周瑜得知是蒋干后,已经知道他来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率领部下迎接蒋干并且大摆筵席,款待蒋干。

并且立下君子之约,不许讨论公事,只叙旧情。

蒋干喝的非常高兴,晚上和周瑜在中军大账一起睡觉。

大家不要误会,他们是非常纯洁的关系,古代人对客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晚上蒋干辗转反侧,心里非常焦虑,因为他没有完成劝降的任务,回去交不了差。


周瑜同样睡不着,他派人写了曹操水军统领蔡瑁,张允的投降信,放在桌子上。

蔡瑁,张允是刘表的旧部下,后来投降了曹操,负责训练水军。

周瑜这样做,就是让曹操怀疑蔡瑁,张允。

杀了他们两个最好,最不济的可以让他们产生猜疑,对东吴百利无一害。

果然,蒋干看了信的内容,知道可以回去复命了。

第二天就匆匆告辞,回到曹操大营。

蒋干拿出书信让曹操看后,蔡瑁,张允就被处斩。

于是,曹操任命于禁统领水军。

后来,蒋干还向曹操推荐了庞统,庞统献计曹操铁索连环,导致了后来周瑜火攻曹营。

至于蒋干后来的下场如何,并没有过多的提及。


笔者认为,按照演义的发展蒋干不会有好下场。

因为他的缘故导致了曹操失败,所以不是被秘密杀掉,就是被圈禁至死,弃之不用。

—End—



冷月钩沉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蒋干?瞅着这两字,俺只想乐?瞅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压根就是一小丑。坑曹操那都不在点上,一次不够还连坑两次,把个曹操坑的那叫个酸爽,损兵折将咱就不说了,好悬没把曹操自己个扔到坑里边给埋了。

曹操这辈子最不愿意瞅见的就是蒋干,瞅见就心烦。他这人给人的感觉,压根就不能出主意,这一出主意一准有人倒霉,而倒霉的这人一准就是他的主子。这就是个专门干倒灶事的主。

那么历史上的蒋干真这么坑吗?

请您记住了,《三国演义》这就是一部小说,这小说套用了历史上一些个名人名士,但有一部分是杜撰出来的。

蒋干这人是被罗贯中老先生给坑了,人家在历史上可没这么坑人的,人家那是九江名士,有名的辩才。

是那种能把死人说活了,弯管能给你说直溜的人物。

再说曹操这人心眼也不大,充其量就比那针鼻大一圈而已,蒋干要是这么坑他,回头就能把蒋干给整死了,但小说里就没有写。

所以这事是杜撰出来,给小说引那么个小高潮。蒋干要是得知罗贯中这么写他,一准能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和他掰扯掰扯道道。

那么接下来,咱就体会一下这蒋干是如何坑了曹操的。

话说当年曹操整了个南征,一路上那叫个摧枯拉朽,把个刘备刘皇叔打当阳这块,像赶鸭子一样给赶了出来。

当然这种事,刘皇叔已经习惯了,天天的被人赶,这到无所谓,所以他带着自己个的势力就往江东这块跑,向孙权求救。

最后这俩人结成了同盟要和曹操一起掰掰手腕子,两拨人这就在赤壁这块摆开了架势。

咱就说了,打仗这块,务求知己知彼不是,曹操就听闻孙权手底下的周瑜,这小伙子不错,不仅长的俊美,而且聪明,能文能武的。

曹操这人爱才啊!尤其是这种大才,就特别的喜欢。

这当中间,蒋干知道了这事,主动找到曹操,一拍自己的鸡胸脯:“这事俺包了,俺去说服周瑜,让他投诚!俺们可是老同学,他的底俺清楚的很!”

“那感情好啊!”曹操听闻那叫个开心,这又是备船,又是备银子的。

蒋干坐着小船,这就优哉游哉的去了江东的地界。

咱就说了,周瑜是啥人啊,那是走一步瞄三步的人,一瞅蒋干来了。

嗬!那叫高兴啊!他还真愁着如何给曹操来个离间计,这蒋干就跑来送枕头来了,这感情好!

俩人装了一肚子坏水,这就看谁给谁上上了,一顿烧酒,这可就喝到了后半夜了。

周瑜喝的那叫个烂醉如泥啊!一封秘信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搁到了桌子上。

蒋干瞅着心里就咯噔一下,他感觉说服周瑜这事得往后靠靠,这秘信最重要。

这不后半夜悄摸兮的摸着这信,就跑,这顿跑,直到小船靠到了曹操的大营里边,悬着的一颗老心才搁到了肚皮里边。他都不知道,周瑜知道他跑了,那叫个开心,拍着大腿根的乐。

那么这密信里边到底写了点啥呢?大概意思是,帮助曹操训练水军的蔡瑁和张允这俩人和周瑜串通要弄死曹操。

曹操收到这封密信,这肚子都快气炸了,顺手就把这俩人给剁了。

您就说吧,这赤壁之战打的就是水军,曹操把训练水军的俩人给剁吧了,这还能有个好。

当然这事在周瑜看来,要打赢曹操这还不行,这还得整把毒.药才成。

这把毒.药就是,让曹操把所有的船给绑到一块,来把火烧烧,这就得把出主意的人给曹操送到眼跟前。

所以罗贯中又黑了一次蒋干,让他再来一趟江东。

这回周瑜把庞统请出来,就预备这把庞统给推到曹操的身边。

好吧,蒋干第一次偷了个破纸片子,把曹操的两员大将给斩了,这第二次他就给蒋干偷了个人回去。

啊!庞统去了就给曹操来个铁索连船。曹操这高兴劲还没过呢?一把大火可就把曹操一大堆人马烧了个精光。

曹操哭都来不及,压根就没地讲道理去。

这不曹操大败,眼瞅着就要被刘备刘皇叔截杀了,蒋干一摸脑壳就和曹操搁葫芦口这换了衣服,最终被张飞长矛给挑死了。

这就是《三国演义》里边的蒋干。

那么真正历史上的蒋干呢?

他还真去了江东,见了周瑜,目的也是劝说周瑜。

结果他去了之后,俩人风花雪月倒是谈了不少,正事压根就没有谈。

回去以后他把周瑜的做派就和曹操说了,要想要说服周瑜这压根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这事到这也就结束了,至于后边第二次去江东,这压根就是没有的事。最后这蒋干好好的活着,也没有被张飞给弄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蒋干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与其在历史上的形象反差之大,在整个三国中可以排名第一,历史上的蒋干以才能善辩独步于江淮地区,很少有人能作为蒋干的对手,而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成了一个糊涂、愚蠢、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蛋。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三国演义,很多人都不知道蒋干是谁?很多如雷贯耳的典故,比如:蒋干盗书,群英会蒋干中计,都因为有蒋干的名字,所以才让蒋干这个在历史并不是太出名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却是非常有名,因此下文中就以三国演义为背景。

曹操统领83万大军南下荆州,准备攻打刘备与孙权,在战前曹操派使者给周瑜送了一封信,想不到周瑜连信都不看,就把曹操的使者给斩了,以示对曹操不共戴天,曹操大怒,率领大军攻打周瑜,周瑜派出猛将甘宁应战。

首战,由于曹操大军不习水战,被甘宁率领的东吴水军击败,曹操退到长江北岸,当天曹操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应战的问题,在会上蒋干自告奋勇站出来对曹操说自己可以去说服周瑜来降。

蒋干与周瑜既是同乡,又曾是同窗好友,再加上两人都是帅哥,又都很有才能,正所谓志同而道合,想必两人曾经有过一段真正的友谊,所以蒋干才会自告奋勇去当说客,于是蒋干带着一个仆人,两个船工驾驶小船信心满满地向长江南岸的周瑜驻地驶去。

两军对阵,蒋干这个时候来见周瑜,是傻子也会想到蒋干是来当说客的,当然周瑜也肯定猜到了,当周瑜一听说是蒋干到了,立即就想到了一条计策,这条计策就是“借刀杀人”之计,周瑜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就想到计策,说明周瑜确实聪明。

很明显,周瑜同时对蒋干非常了解,针对怎么样的人就要使用怎么样的计策,否则周瑜也不会使用这种计谋,周瑜故意与蒋干相见甚欢,安排酒宴招待蒋干,并让江东所有文臣武将作陪,以示对蒋干的尊重。

当天晚上,周瑜故意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还把蒋干请进自己的房间一起睡觉,古人同床而眠,一般表示对人尊重的意思,周瑜请蒋干同睡一张床,就是将蒋干捧上了天,而且周瑜还故意将房间内所有的军事机密情报,对蒋干开放,不设防,同时周瑜伪造了一份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投降书,放在了房间的书桌上。

睡到半夜,周瑜故意装睡,而蒋干是来劝降的,如果不能完全任务,怎么也得弄点有用的情报回去,于是蒋干开始偷窥周瑜故意放在桌子上的军事情报及文书,却无意中看到一份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投降书,蒋干看到这个,心情非常激动啊,这可是大功一件,于是蒋干就把这份投降书偷走了,这就是蒋干盗书的典故。

第二天,蒋干借故离开回到江北见曹操,并将那份伪造的投降书交给了曹操,曹操并没有详细追问蒋干是如何得到这份投降书,而是把蔡瑁和张允叫来问话,一怒之下,曹操就把蔡瑁和张戏推出去斩首了。

于是周瑜费吹灰之力,就以”蒋干传达伪造的投降,借曹操之手“除掉了蔡瑁和张允这两个曹营中唯二懂水军的将领,其实曹操杀蔡瑁和张允只不过是在气头上,等曹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中计后,蔡瑁和张允已被杀,曹操这个人是不会认错的,杀了就杀了,故意以怠慢军法的理由告知众人杀蔡瑁和张允。

曹操是不肯认错的人,虽然轻信了蒋干的话,但无奈已经杀了蔡瑁和张允,所以也不能责怪蒋干,责怪蒋干等于曹操自己认错,所以这次曹操虽然内心有怪罪蒋干如此轻率的想法,但并不能对蒋干做出任何惩罚,这一次,蒋干没事。

但事情没完,接下来的事情更加精彩,曹操吃了哑巴亏,因此派出蔡瑁族弟蔡中和蔡和诈降周瑜,趁机刺探情报,而周瑜估计到了曹操的诈降之计,于是和黄盖配合来了苦肉计,故意在蔡中和蔡和面前杖打黄盖,让蔡中和蔡和向曹操通报消息,然后黄盖再以诈降之计取得曹操信任。

但曹操终是老奸巨滑之人,还对黄盖投降有所怀疑,于是又派出蒋干去打听消息,蒋干二次到来,周瑜当然猜到了为何要来,明显就是来打听消息,于是周瑜故意责备蒋干前次盗书,不见蒋干,却又安排庞统与蒋干相见。

庞统本是名士,又有凤雏之号,蒋干一见庞统,有意引见庞统加入曹营,也不想想为什么会在这里见到庞统,庞统原本就是周瑜安排的,故意让庞统与蒋干相见,然后再一起投靠曹操。

庞统投靠曹操之后,还向曹操建议了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虽然庞统以减少颠簸为由,实则为黄盖火攻曹营创造条件,然后庞统又向曹操建议可以劝降周瑜,愿意再往周瑜营中走一趟,以说服周瑜来降。

庞统献给曹操的可是连环计,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先是欺骗曹操用铁索锁住战船,然后再以劝降为由脱身,再之后就是周瑜准备好了一切,黄盖用诈降之计借投降曹操之机,用火攻击曹营,顿时大火烧遍了整个营地,曹操83万大军也在这次大火中损失殆尽。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很大的原因就是在于与周瑜的计策相争中败北,而作为关健人物的蒋干更是周瑜与曹操交锋中屡次向曹操提供假消息,导致曹操作出错误的决策,虽然第一次曹操因为不肯认借,放过了蒋干,但赤壁之战后的大败,曹操肯定会总结失败原因,并查找失败的责任人。

而两次上当中计的蒋干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连基本的常识都弄不清楚,曹操会不恨蒋干吗?当然恨,但曹操明面上不会对蒋干怎么样?因为决策是曹操自己做的,蒋干不过只是个跑腿的而已,但是蒋干必须要承担他带来错误情报的责任,以曹操的性格,一定会找个借口杀了蒋干。

蒋干最终的结局肯定是被曹操杀了,而且是找借口杀了,就像曹操杀孔融以”不孝“的罪名,杀杨修以”鸡肋“的原因一样,杀蒋干也许就是”愚蠢“的理由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蒋干的结局是:赤壁之战,曹操惨败狼狈逃跑,蒋干为救曹操性命,和曹操互换衣服,被张飞误杀。今天聊聊可怜、可笑、可气的蒋干:

蒋干,是曹操的部下,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导致曹操赤壁之战惨败,葬送曹魏的20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今天讲讲“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

一、赤壁之战的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渡过长江,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而孙权和刘备羽翼未丰,对抗曹操犹如以卵击石。

在诸葛亮的努力劝说下,孙权终于同意和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周瑜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但是,孙刘联军只有5万人,实力还是不如曹操。

二、北方人不习水战:

虽然曹操的20万大军兵强马壮,但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只好让东吴降将蔡瑁、张允二人日夜操练士兵水上作战,但士兵晕船的问题依旧严重,令曹操头疼不已。

三、蒋干自告奋勇劝降周瑜:

就在曹操一筹莫展之际,帐下幕宾蒋干自告奋勇道:“我与周瑜是同学,我愿以三寸不烂之舌,渡江劝说周瑜投降。”

曹操问:“此去需要何物?”

蒋干道:“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就这样,蒋干驾一叶扁舟,昂然前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周瑜。你说,蒋干这是哪来的自信呢?

四、周瑜“闻弦歌而知雅意”:

却说周瑜得知蒋干来访,便知来意,笑对诸将说:“说客来了!真是瞌睡遇枕头啊!”

然后,周瑜穿戴整齐,带领众将士迎接。

蒋干说:“公瑾别来无恙啊!”

周瑜说:“老同学,你远涉江湖,为曹操做说客,辛苦了!”

蒋干愕然,没想到被周瑜抢了先,早准备好的说辞全憋在肚子里。只好说:“我只是叙旧罢了!”

周瑜大笑道:“我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师旷:春秋时著名乐师,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他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蒋干脸上挂不住了,说:“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周瑜挽住蒋干的手臂说:“开玩笑罢了。”然后大设筵席,宴请百官,为蒋干接风。

五、群英会:

席间,周瑜指着诸将向蒋干一一介绍,然后说:“这些都是江东豪杰,今日此会,可叫‘群英会’”。

然后,曹操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说:“今日宴饮,只叙朋友交情,如果有提东吴和曹操军旅之事的人,即刻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座在酒席边。

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周瑜喝得尽兴,还舞剑作歌,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众将拍掌和之,满座欢笑,唯有蒋干坐立不安,满肚子的劝降之话说不出口。

六、精兵粮足的虎狼之师:

饮至半酣,周瑜拉着蒋干的手,亲热地走出帐外。只见左右士兵,英姿飒爽,执戟而立。周瑜问:“我的军士,颇雄壮否?”

蒋干钦佩道:“真熊虎之士也!”

周瑜又引蒋干参观帐后堆积如山的粮草,问道:“我的粮草,颇足备吗?”

蒋干折服道:“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周瑜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假使苏秦、张仪这样的说客复出,任他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说完,周瑜放声大笑。

蒋干又惊又惧,面如土色。

七、周瑜蒋干抵足而眠:

酒足饭饱,周瑜亲热地挽着蒋干走向卧室,说:“久不与你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周瑜佯装大醉,和衣卧倒,片刻鼾声如雷。蒋干白来一趟,心事重重,难以入睡。

八、蒋干中计:

蒋干辗转反侧到三更天,下床悄悄来到周瑜书桌翻看。

突见有一封信皮写有:“蔡瑁张允谨封”。蒋干大惊:“难道蔡瑁、张允暗中勾结东吴?”

蒋干打开信,只见信中写道:“我们投降曹操,迫于形势而已,等有机会,取曹操人头,献给东吴。”

蒋干把信揣入怀中,还想再翻。只听周瑜翻身含含糊糊说着梦话:“老同学,几天之内,就让你看曹贼的首级!”

九、蒋干再中计:

蒋干连忙回床装睡。等到四更天,只听有士兵进入营帐轻声唤醒周瑜。周瑜假装刚睡醒,茫然问来人:“床上睡的是何人?”

那士兵说:“是你老同学蒋干,昨晚是你请他抵足而眠,难道忘了?”

周瑜假装懊悔道:“我喝醉了,失态了。”

那士兵道:“江北有人到此…”

周瑜连忙喝道:“低声!”

周瑜回身呼唤道:“蒋干!蒋干!”

蒋干只装睡着。

周瑜和士兵悄悄走出帐外,窃窃私语。蒋干竖着耳朵听,只听那士兵说:“蔡、张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语言更低,听不真实。

十、反间计成功:

蒋干顾不得和周瑜打招呼,匆匆赶回曹营,求见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言语不能劝降。”

曹操很生气说:“事不成功,反被耻笑!”

蒋干屏退左右,神秘兴奋地说:“虽然没有劝降曹操,却打听到一个秘密……”

曹操原本多疑,闻言见信更火冒三丈,即刻召见蔡瑁、张允二人说:“我想让你们现在攻打曹操!”

蔡瑁、张允说:“军士尚未操练成熟,不可轻进!”

曹操大怒说:“等你们练熟,我的首级就要献给周瑜了!”

蔡瑁、张允二人不解其意,惊慌不能作答。曹操命左右武士将二人推出去斩了。

须臾,武士献上蔡、张首级。曹操一见血淋淋人头,猛然省悟暗暗懊悔:“我中计了!”

众将忽见蔡、张首级,惊问齐故,曹操不肯当众认错,含糊道:“二人怠慢军法!”众将都嗟呀不已。

十一、蒋干又生一计:

杀了蔡瑁、张允,损失了仅有的熟悉水上作战的将领,曹操日夜着急,吃不香,睡不下。

蒋干也替曹操着急。寻思回江南找找可用之才,恰逢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庞统表示愿意帮助曹操。蒋干很高兴,兴冲冲带着庞统来见曹操。

十二、庞统献计:

曹操久仰凤雏大名,爱才心切,喜出望外。曹操求教庞统: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晕水,可有办法?

庞统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依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曹操信以为真,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把大小船首位相连,浩浩荡荡,攻向孙刘联军。

十三、赤壁之战:

不想却中了诸葛亮的“连环计”。

诸葛亮用“苦肉计”使黄盖诈降,然后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20万大军顷刻间葬身火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十四、蒋干结局:

被孙刘联军火攻后,曹操狼狈逃走,遭到刘备的截杀,危在旦夕。蒋干为了救曹操性命,在葫芦口和曹操互换衣裳,被张飞误杀。结束了可笑的人生。

十五、聊聊可怜、可笑、可气的蒋干:

由于蒋干的愚蠢,连坑了曹操两次,还葬送了20万士兵的性命。后人用歇后语“蒋干盗书”,来比喻算计别人不成反而误中他人之计而不自知。

蒋干有学问,四书五经都烂熟于心;蒋干也有胆量,敢在刀光剑影之中乘一叶扁舟去说服统兵数万的周瑜;蒋干也够忠心,能用生命保卫曹操。

但大家都说蒋干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空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导读:看到这个问题,像素是真的汗颜了,蒋干可以说是被演义坑的最惨的一个人了。为了抬高诸葛亮、周瑜,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丑化。


蒋干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按照演义的说法。赤壁之战中因为蒋干的原因,直接导致曹操损失了十几万大军,实力大损,已无力在一举统一华夏,自此天下由曹操一家独大变成了曹、孙、刘三足鼎立之势。

按照演义所说,在赤壁之战中,蒋干连坑曹操两次,导致最终曹操赤壁惨败。那么最后蒋干哪里去了?他的结局又是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蒋干盗信说起!

在大战爆发之前,双方坚持不下,曹操得知蒋干和周瑜以前是同窗,便让蒋干前去劝降周瑜。毕竟没有没有周瑜的孙刘联军,等于断了一臂,便无法与曹操相抗,如此一来曹操便可轻易拿下江东。

蒋干带着劝降周瑜的使命去了江东。但蒋干见到周瑜后,周瑜似乎是看出了蒋干的心思一般,只与蒋干叙旧不谈其它,这可让蒋干苦恼不已。

待到周瑜喝多后,蒋干在书桌上发现“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书信,蒋干赶便将信盗走并装睡。待到半夜十分,又偷听见士兵对周瑜说:“蔡瑁、张允来信说现在还不能下手……”,蒋干感觉大事不妙,便连夜逃出江东返回了曹营。


并将所盗书信呈于曹操,并将兵士与周瑜密谈之事告诉了曹操。曹操便将蔡瑁、张允二人斩杀。蔡瑁、张允两人本为曹操训练水军,如此一来曹操等于自断一臂。

没了蔡瑁、张允,曹操失了仅有的两位熟悉水战的将领,蒋干不仅没有想到这一层,还觉得自己立了大功,于是对曹操提出再一次前往江东劝说周瑜的计划,想趁胜追击,功上加功。


这一次,蒋干已久没能成功劝降周瑜,不过却为曹操带来了与卧龙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庞统的“主动”归降这可让曹操喜出望外。庞统更是为曹操主动献上一计,便是将战船以铁链相连,铺上模板,如此一来士兵如同走在陆地上,可解晕船现象。




便是因为此举,这便有了后面的火烧赤壁,曹操十几万大军湮灭于火海之中,而曹操本人也差点为关羽所杀在华容道。

按照演义所说,蒋干的这两件事坑惨了曹操,直接导致曹操兵败赤壁,黑惨了蒋干。不过演义中也说了,兵败以后,蒋干为救曹操,与曹操互换衣裳,为张飞所杀,也算为其正名,表示了其对曹操的耿耿忠心。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蒋干为东汉末年之名士、辩论家,演义中的蒋干形象明显不符合正史。虽蒋干没能劝周瑜投曹,但也不至于蠢到中周瑜的反间计,只是蒋干最后放弃了劝降周瑜的念头。


像素说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还用说?当然是被曹操处死了。接连两次把曹操给坑了,换成谁,心里都会有根刺,更何况是曹操这样的枭雄。要知道,赤壁之战是曹操实现南北统一最重要的一环,眼看着快要成功了,却因为蒋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活生生地曹操及大军推向了失败的边缘,你说气不气人!



虽然说赤壁之战的失败,不能全怪罪于蒋干,毕竟他只是一个谋士,真正作主的是曹操这样的主公,若不是曹操的生性多疑,他也不会接连两次中了周瑜的计谋。可是话说回来,即使主公错了,那也不能算错,可以改错,但不能认错,否则曹操的威严何在?不过这个失败的责任,必须要有人承担,遍观跟随他南征的众臣,武将肯定不能随意处置,至于谋臣,那只能这个蒋干了,谁叫他是个小角色,自然要为这场战争的失败买单!


没办法,身在江湖,生不由己。用在庙堂之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只能怪蒋干没有什么才能,两次中了同窗周瑜的计谋,最后落得身死。

当然了,曹操肯定不能随便弄个罪名处置他,否则底下人会说怪话,这对曹操的威信会受影响。所以只能等到战争结束,大军北归,过一段时间,然后安个罪名,处置这个倒霉鬼蒋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