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你觉得蒋干是弱智还是搞笑?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一提到《三国演义》里的某个人和某个事件,很多人就习惯把历史搬出来,然后说:《三国演义》里把这个人给抹黑了,或者说《三国演义》把这个人给神化了,历史上根本不是这样的。然后接着这个话题把《三国演义》给黑一阵,任何电视剧和文学作品都不可能按照历史拍,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把演义小说痛批一阵,如果想看历史可以去看纪录片和历史,演义小说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地探讨里面的人物角色。



首先说蒋干这个人物为什么不是弱智,其实我们都不比过于深入《三国演义》的情节中,从一些基本问题上我们就能知道这个蒋干绝对不是一般人。在《三国演义》中,蒋干是周瑜的好朋友,赤壁大战以前曾过江赴东吴为曹操说服周瑜投降。我们都知道结果是没能成功,还做了错事,成为周瑜利用的一个其子。


如果蒋干是个无名之辈,名气和能力等同于曹操麾下几十万大军的其中一个小卒,那曹操还会派遣他去吗?看《三国演义》和历史的时候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物第一次出场,别人介绍他的时候,或者那些人的简介,关于他们成长经历的时候,基本都是年轻时便素有大志,或者武艺或者辩论年少时就闻名于当地,然后又是被太守看重,又是被老师称赞,时人都很惊奇。就是我们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时候,经常有各方的主公升帐议事的时候,文臣站一排,武将站一排,虽然有的人文采或者武艺和其他人相比可能差了点,但是当年这些人年少的时候在自己的家乡肯定都不是一般人,要不也不能站在这,都是一等一的精英。



而蒋干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没能做成什么事,就是因为你是高手,但是你出场就碰到了人外有人的那个人,就像高览,很多人都说他武艺高,又是河北四庭柱,那还不是《三国演义》都没看完,他就死在前半部的剧情中了么,因为他碰到武艺更高的赵云了,不是他不行。


鍋盖頭司令


蒋干既不是弱智也不是搞笑。《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样说来,蒋干也算是一位谋士。



赤壁之战,曹操吃了大亏,但他也发现周瑜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思谋着怎么挖孙权的墙角,让周瑜跳槽过来为他效力。曹操的帐下有一个叫蒋干的。蒋干,字子翼,是九江郡人,而周瑜是庐江郡人,九江和庐江同属杨州,所以蒋干和周瑜算是同乡。曹操就派蒋干到周瑜那里做说客。

蒋干去找周瑜,周瑜一见到他就笑着说:“子翼兄,你远道而来,怕是给曹孟德来当说客的吧?”蒋干愣了一下,打哈哈说自己是来跟他唠嗑儿的。周瑜也不拆穿他,只和他喝酒吃肉。接着周瑜借口公务繁忙便晾了蒋干三天。三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在军营里转了一圈,然后大摆筵席款待蒋干。

席间,周瑜说道:“大丈夫处世,最得意的莫过于遇到一位好君主,表面上看起来是君臣,实际上却有骨肉之恩,言听计从,共度福祸,果真遇到这样的君主,就算是苏秦、张仪再生来做说客,我周瑜都会抚着他的背,拒绝他的好意。”蒋干不是笨人,他但笑不语,吃完这顿饭就走了。蒋干回去后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认准了孙权,是不会背弃他的。。

蒋干最后的结局还是被曹操杀死了。


枫叶永刀


在《三国演义》中,谋臣可谓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各为其主,各有千秋。

蒋干为曹操帐下幕宾,为曹魏集团出谋划策,且和东吴的周瑜是同窗好友。他的高光时刻主要在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盗书”。具体情节在此不重述。

说蒋干是弱智,不妥。因为蒋干相貌俊美,从小苦读诗书,也属学富五车,胸有良谋之人。况且,能在曹操帐下混日子的,也绝非平庸无能之辈。曹魏集团可是不养闲人。

说他搞笑,这更没有道理。他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说“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这无疑就是军令状啊,岂能搞笑,又岂敢搞笑?

只能说,蒋干智谋不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中了周瑜“将计就计”之计,让周瑜得以借他之手杀掉了蔡瑁,张允,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扫清了障碍。

他也本来就是小小幕宾一个,岂能斗得过三国中的大佬们?



登攀


将干之流,生活中比比皆是。说他蠢吗?在平常的交往、辩论和展示才华中,又有几人强过他?

七律~说蒋干

若非舌上多机变,怎配曹公座上宾?

嘴上甜甜夸爱友,心中毒毒算仇人!

如非计上先知假,定是谋中早扮真。

羽扇纶巾摧敌冠,周郎从此作天神!

天神与俗人是有很大距离的!

但是,蒋干之流,在生活中如过江之鲫确实层出不穷,在各行各业中,确实有许多人俊忠于职守,发挥所学,为公司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时候,他们确实是人才,是行业里的能手,精英!都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敬!

但是,在鲜花上,光环下,说不定会有蒋干的行为出现,盗窃秘密换为己用,倾吞巨款,法外逍遥,还以为瞒天过海,谁都不知道,继续灯红酒绿,甘为硕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有蒋干,就有周瑜!铁证如山之下,这次,你绝对没机会携款潜逃,等着你的,就是光闪闪、冷森森的镣铐。

谁是周郎?

谁为蒋干?

何必查找?

缕缕丝丝,

形形色色,

一看难分晓。

恃强凌弱,

以多欺寡,

总在阴阴冷笑。

祸满盈、登天入地,

才知手上镣铐!

人才汇聚,

英雄抱负,

本是不违天道。

用我奇谋,

还他厚用,

自有功勋表。

山高无限,,

才华不尽,

谨慎自家微小。

竹青青、虚心有节,

这番最好。

2020.1.20.





星灵晓圣


头条中对演义中的人物提问比较多,开始确有些不适应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演义的人物即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又有演义的成分,如何评价确不好把握。

从历史上来讲,蒋干确有其人,是当时的名士,才华横溢。曹操是很爱才的,广纳天下贤才,能将蒋干招募到府中,可见蒋干是有真才实料的。

但从演义的《蒋干盗书》故事来讲,蒋干就如现代人所讲智商高情商不高而已。可能因为几个原因蒋干被赋予劝降周瑜的重任:一是有才华。二是口才好,能言善辩。三是他和周瑜是同学。本来也就是一个劝降的任务,却被情商高的周瑜抓住利用的机会,可能连曹操都想象不到,曹操也可能认为蒋干自告奋勇去劝降,想法也是不仿试一试,就是劝降不成也能多少动摇下东吴的军心。

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周瑜将计就计,故意将军情机密大意泄露给蒋干。一连串的粗心大意,如果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人一般都会从反常中找出疑点。但蒋干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读死书的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结合场景而灵活的反思和运用,在劝降失败面临无功而返时,把突然意外获得的情报作为大功一件,主观的认为这是千真万确的,只有真实的才是大功一件。然后急匆匆的回去向曹操汇报,这时就尽情显露了他的善辩才华,把如何获得情报说得如何难得,如何理所自然,这里我要佩服蒋干的口才了,竟然让多疑的曹操相信了,起码一时相信了。

所以总体评价蒋干,应该是有才华的人,但严重缺泛实践经验,情商非常低,不会察颜观色,对情势的变化没有较高的敏感度。而碰到的对手却是情商与智商并存的周瑜,结果就很正常了。




技工学校教师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相貌过人的名士和辩论家,独步江淮之间,无人能够辩论过他。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历史上蒋干很少为人所知,倒是通过《三国演义》的演绎后,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

蒋干,之所以被人认为愚蠢,不是因为他没有劝降周瑜,而是因为他不但没有劝降周瑜反而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令人感觉他本身愚蠢却自作聪明。

如果蒋干仅仅是没有劝降周瑜,他只不过是个失败的劝降说客,不伤大雅。历史上也不乏像他一样,因为和敌方主将是儿时玩伴而被委派劝降任务的人。

蒋干,真的是愚蠢之人吗?如果是,他怎么会成为周瑜的朋友?其实蒋干无非是想多收集些吴军情报,多获取些有用的信息。就好像钓鱼:你本想钓1条鲤鱼,鲤鱼没钓到,却在这个过程中钓上来1条鲫鱼,难道你会把鲫鱼放生吗?所以,站在蒋干的角度,他去劝降周瑜没错,盗书也没错。

关键在于周瑜比他聪明,周瑜比他更睿智。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

如果你认真读过三国演义,你会觉得你身边有很多类似于他的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说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辉剪影


首先不要把小说当正史,这样很容易误导大众。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人氏。而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而在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其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而这样的蒋干历史上的蒋干很少为人所知,蒋干这个人物经过《三国演义》大大的演绎之后,倒成了一号非常有名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只能说罗贯中为了小说需要,才塑造这样的人物,又何尝不是在嘲讽现实中确实有这样弱智,自恃聪明,害人害己,所以做人最好有自知知明



羽晏影视


蒋干既不弱智也不搞笑。是大智若愚。

蒋干和周瑜是老友,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埋下的伏笔。他深知以周瑜的军事力,难以抗衡,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操的虎狼之师。

他深知周瑜决心抗曹,以自己的才干,去帮老友周瑜力挽狂澜,只能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他导演了一场,与周瑜联袂骗曹的好戏。由于曹操真的入戏,淤陷难拔,大戏《赤壁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由于蒋干是老戏骨,才成功骗过,一代枭雄曹操,看官入戏者亦甚多。


南京老吕


《三国演义》里,蒋干在曹操面前自告奋勇去游说周瑜,因为他与周瑜有同窗之谊,曹操欣然同意。


蒋干只身到江东,周瑜“将计就计”,“蒋干盗书”离去,结果,导致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

蒋干第二次又下江东,周瑜故意让其与庞统想见,蒋干感觉庞统是名士,将庞统带回。曹操十分高兴,结果庞统献“连环计”,导致曹操船只被烧的更多。

蒋干在小说里是个配角,他被设定成了一个长相猥琐,行为有点龌蹉的人(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很明显是为了衬托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彰显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与智慧。


蒋干在小说里出场不多,却有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蒋干的出场,不光使周瑜的英勇气概显得更鲜活。更是凸显出曹操有些愚蠢了,曹操这么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被称为奸雄,怎么就相信蒋干的忽悠呢?

蒋干虽是配角,却游离在两个主角中间,致使一个胜利,一个大败,确实有些搞笑了。


路遥lgy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可以从几个角度看待这个人。

1.蒋干,学富五车,能言善辩,任曹操军团的谋士,与周瑜同窗,领命劝说周瑜降曹。可是有学问不一定会办事,被周瑜利用,成功实施了反间计。所以评价蒋干,有学问,只能做谋士,耍耍嘴皮子。实际办事,只会坏事,不能成事。

2.蒋干,本来和周瑜是同窗,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但各为其主谋生。当发现对岸周瑜是统帅时,与水镜先生,徐庶,庞统献连环计一样,马上借口与周瑜会合,名为曹操办事,实为周瑜献计。共同密谋实施了反间计。

3.蒋干,被曹操派去打探消息,实施偷盗,所干之事象《水浒》中的时迁一样。让偷什么偷什么,偷回来就完成任务,对错决策,是主帅的智慧。与蒋干无关。所以弱智,搞笑,无从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