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九卦丨正確看待智能風控風險,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創新

作者/許小青(九卦金融圈的九卦姐);來源/九卦金融圈;九卦金融圈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最近一段時間,政府有關部門嚴厲打擊“套路貸”等金融欺詐行為,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同時,因為以“套路貸”不法企業使用了大數據等技術,便有將打擊的矛頭轉向智能風控技術本身的趨勢,似乎智能風控倒成了萬惡之源,在有心無心的帶風向之下,一時對智能風控非議聲四起,也令相關企業噤若寒蟬。

九卦丨正確看待智能風控風險,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創新

智能風控本質不是向善的嗎?智能風控其核心是將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使金融機構有效管理和分析海量用戶數據,獲得智能化風險防控與決策能力,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工作效率,賦予了金融機構新的發展動能。

2019年8月,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從宏觀層面明確提出未來3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

九卦丨正確看待智能風控風險,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創新

與此同時,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和創新監管試點也在有序推進。2019年,北京、上海、廣東等10個省市積極開展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監管部門也正在大力推動金融技術創新。2020年新年伊始,中國銀保監會就印發了《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意見是監管部門印發的一份綱領性文件,文件鮮明提出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大指導原則,這五大原則之中,第五大原則就是堅持科技賦能,轉變發展方式,為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文件還詳細對未來金融科技創新圖景進行了勾勒,“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新興技術,改進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強化業務管理”。

九卦丨正確看待智能風控風險,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創新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個老大難問題,傳統金融機構向來都是“門難進、臉難看”。但是,中小企業恰恰又是最缺錢,最需要融資支持的。這些年來,正是因為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為代表的智能風控技術,大幅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幫助解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促使小微企業、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能夠享受到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務。

需要看到,任何創新必然伴隨風險、非議。金融領域是一個風險高度集聚的行業,創新帶來的風險往往更高,帶來的非議往往更加激烈。但風險形成的原因是複雜的。一方面,創新本身就是探索,探索必然帶來未知的風險;另一方面,創新被社會接受、適應和正確運用也需要一個過程,且不能排除創新被惡意利用的可能。對這些風險,要學會冷靜分析、客觀看待。

九卦丨正確看待智能風控風險,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創新

還原到 “套路貸”等金融欺詐的事件上,罪魁禍首是不法借貸機構對創新技術的惡意運用;客觀因素是社會公眾金融知識普及教育還不到位、老百姓對金融欺詐缺乏必要警惕。

更要看到,沒有創新,社會就難有變化,也就沒有任何進步。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存、貸、匯款等現代金融業務,剛誕生時也是新興事物,也經歷了艱辛探索、風險暴露,被非議和指責的過程。如果創新就因此停滯,那就沒有金融業的今天。

所以,我們希望智能風控不能因為無端的非議而完全停滯,不能讓創新者揹負不應該承擔的代價。當然,創新者要牢守初心、執著前行,也要善於從各類負面事件中吸取教訓。社會公眾要給創新更多寬容空間,要看到創新者是為整個社會在負重前行,各相關機構也更應在寬容和審慎監管下推動智能風控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