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诗词。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诗人、词人的创作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才形成了多彩的世界。倘若说起张狂派、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话,人们必然首推李白和苏轼。但是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唐朝有个名为黄巢之人,曾经一度写出了一首比李白还要张狂的作品,此诗名为《不第后赋菊》。

对于这首诗,倘若从字面上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黄巢为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家境富足,也拥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因此,黄巢对剑术、马术以及箭法都有所涉猎,并且还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

在黄巢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和他的祖父一起对诗。黄巢成年之后便走上了科举的道路,但是并没有成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黄巢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显然的,黄巢科举没有考中,心情不佳,他认为自己的能力突出,朝廷没有重用他是朝廷的损失。科场的失利让黄巢对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因此,考试不第后,他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人在失意的时候,对未来的可能性总是充满幻想的。黄巢认为,自己终有一天还会归来,并且可能会在九月八之后带来革命。黄巢认为自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菊花一样,能够在万物凋零的季节闯出一番天地。在“我花开后百花杀”中,作者一方面展示了不可抵御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暗示了革命风暴的到来会让唐王朝彻底走向灭亡。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作者对自己未来获胜的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表现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更体现了自己未来势如破竹走进长安的状态。

而“香阵”二字则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表明了群体皆荣的状态,也包含了作者内心中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史上最狂妄的诗,李白苏轼都写不出,作者写完此诗后差点改变世界

最后一句中的“满城”和“尽带”指出了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的状态。“满”、“尽”二字,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显然的,这是一首气势恢宏的作品,而李白和苏轼虽然豪放,但是从未有过造反之心,也没有这种心境,因此根本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