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茁 徐德荣 唐曦

通讯员 王卫全

1月10日,新松机器人、氮化硅新材料、光学玻璃及钢化膜3大项目同时签约落户衡阳市,项目拟投资总额达2.3亿元,为该市承接产业转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衡阳市加快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亮点频现。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常宁市松柏镇,五矿铜业(湖南)金铜项目车间,工业机器人在作业 (成俊峰 摄)

2017年至2019年,衡阳市共承接产业转移企业703家,新增企业主营收入163.58亿元。2019年,全市承接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22个,新引进顺丰集团、杉杉集团、华泰汽车等“三类500强”企业21家,工业税收近四分之一来自承接的产业转移企业。

奋楫扬帆行致远,勇立潮头敢为先。雁城衡阳正以澎湃动力争当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

新兴产业集群来势强劲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是一揽子往里收,更不是做淘汰型项目“回收站”,而是要招“趋势”、引“未来”。

“发展新能源是大趋势,尤其新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更是抢占风口的朝阳产业。”衡阳市商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进力度,从动力电池到整车制造都有新突破。

2019年,凌帕电芯产业园、威马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比亚迪4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灯、恒天新能源汽车项目相继投产,衡阳市首辆“雁城牌”新能源客车整车下线……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制吉普尼汽车(罗盟 摄)

衡阳市还谋划了汽车产业“新城梦”。在衡阳市区西部,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进而带动金融、研发、总部基地、产业孵化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聚拢。

一个新兴产业落地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何能尽早产生集群效益?衡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捷径”——链式招商。

2019年,衡阳市委书记、市长多次率队赴深圳、东莞、厦门等地招商,先后与150余家眼镜企业达成来衡阳办厂意向,引回一个集设计、制作、包装、销售与零配件供应于一体的眼镜产业“小镇”。

“我们不仅自己回来,还把上下游企业带回来了。”首家入驻衡阳“眼镜小镇”的企业、从深圳横岗迁来的华胜眼镜公司负责人吴明辉说,为吸引他们回来,衡阳市为眼镜企业量身定制了发展计划和奖励政策,他们有信心把“眼镜小镇”建设成衡阳市下一个千亿产业集群。

眼镜、纺织、珠宝、化妆品上下游企业组团入驻,G7无车承运南方运营总部、光谷科技、均和集团大宗商品贸易结算中心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落户,一大批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电子信息、输变电产业项目相继引进……衡阳市全产业链承接和总部经济引进相继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来势强劲。

传统特色产业蝶变升级

2019年11月25日,新中源集团华中珠宝产业园奠基仪式在衡阳衡利丰陶瓷厂举行。该项目计划将衡阳打造成百厂千店、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华中珠宝全产业集聚区。

为何珠宝产业园建在陶瓷厂?

这是衡阳利用陶瓷产业退城入园的契机,从沿海引入珠宝龙头企业,推动原有产业转型升级。

“新中源陶瓷公司是目前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建陶企业之一,他们将利用自身优势,重点打造珠宝智造、珠宝交易、珠宝博览三大板块,以珠宝文旅驱动经济发展。”衡阳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将抓住珠三角珠宝产业外溢契机,引导珠宝企业抱团入驻衡阳。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带来新生机,也为衡阳传统特色产业赋能升级。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衡阳油茶亮相北京世园会(成俊峰 摄)

油茶产业是衡阳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特色产业。但千百年来,油茶收益基本集中在“一滴油”上,林农收益并不理想。

近年来,衡阳市加大油茶良种繁殖,并着力推动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茶油及副产物加工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延伸产品,把油茶产业建设成链条完整、竞争能力较强的大产业。

金昌生物将茶油深加工成膏霜、按摩油、茶油膏、手工皂、洗发水等纯天然护肤、洗涤产品,万象生物研发的油酸提纯技术纯度可达98%以上,中联天地推出以纯茶油为基本原料的解酒醒酒产品……2019年10月17日,16家广州化妆品公司签约入驻衡阳,合同投资总金额达15亿元,着力打造油茶化妆品等系列产品,为衡阳油茶插上腾飞新翅膀。

“二期效应”日益凸显

近年来,在衡阳招商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首次投资看‘优惠’,二期投资看‘口碑’。”这是衡阳引得进“金凤凰”,更留得住“金凤凰”的秘诀所在。

在2019年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上,衡阳市共签约项目42个,总投资额达283.8亿元。其中,香港建滔化工集团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4.3万吨电子级铜箔项目特别引人注目。

2017年,建滔化工在衡阳追加投资140亿元,打造以覆铜面板、线路板产业链为主的建滔电子信息产业园;2018年,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电子级环氧树脂、2400万张覆铜面板项目。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建滔集团投资的10万吨烧碱项目、年产5万吨的环氧氯丙烷项目均已建成达产(罗盟 摄)

“我们在全国10余个地方投资布局了项目,其中衡阳的投资环境让我们情有独钟。”建滔化工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国荣说。

据了解,近年来,衡阳市出台了“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配套推出招商引资“黄金三十条”等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该市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还优化配置人才、用工、土地、能源、信贷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打造优质政务环境,在衡阳项目建设中激发出越来越多的“二期现象”。

“小巨人企业”佳诚新材落户衡阳7年,其二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华侨城集团接连在衡阳启动两大文旅综合项目建设,投资额分别达500亿元、150亿元;特变电工也在深耕衡阳10余年后,投资12亿元建设特变电工南方能源科技产业园,打造“衡变”升级版……

湖南日报经济版头条丨争当“领头雁”——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纪实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月23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