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引言

在中國古代,想要出人頭地的最好方法無疑就是出將入相,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自然是人中龍鳳,能夠做好其中一條的人其實也已經十分難得。在隋朝初期的亂世中,史萬歲就憑藉自己超群的武藝和戰鬥能力,為自己贏得了不俗的名聲和顯赫的官職。而且他還在與突厥人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更是成為了北方少數民族心中的夢魘。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突厥騎兵

但也正是他立下的這些功勞,在成就他的同時也將他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之所以我會這麼說,一方面是由於其恃功自傲,讓他失去了做臣子應該有的分寸,引起了隋文帝楊堅的不滿。另一方面是他不能及時調整戰鬥方法,習慣於過去的勝利方式,與隋朝的政策產生了一定的衝突,導致其受到隋文帝的猜忌蒙冤而死。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猛將史萬歲



先登猛士遠徙邊,敦煌戍卒震邊疆

要談到史萬歲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其與突厥人之間的關係。他本來是北周將門之後,在很小的年紀就進入了北周的軍隊任職。他跟隨自己的父親南征北戰,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習得了一身好武藝,對於兵法也略有涉獵,這讓他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

之後他在北周滅齊,平定尉遲迥叛亂以及隋朝滅陳的戰鬥中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他不同於其他高級將領,無論面對怎樣的危急局勢,他都習慣於一個人衝鋒在前,依靠自己超凡的武勇為部隊打開戰局。當時每逢攻城戰鬥,他都必定先登,他勇猛的作戰方式也極大地鼓舞了部下的士氣,讓他的部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常勝之師。史萬歲作戰的英勇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及與迥軍相遇,每戰先登。鄴城之陣,官軍稍卻,萬歲謂左右曰:'事急矣,吾當破之。'於是馳馬奮擊,殺數十人,眾亦齊力,官軍乃振。"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北周叛將尉遲迥

可是他自小就缺乏足夠的政治智慧,這不但讓他後來失去了性命,也讓他在早期丟掉了官職。由於被捲入爾朱勳的謀反事件,他被免去了所有的官職,被髮往邊鎮敦煌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戍卒。

當時敦煌地區經常受到突厥人的騷擾,在剛剛到達那裡的時候,他並沒有受到當地長官的重視。直到他一次獨自闖入突厥人的部落,並帶回了大量的牛羊之後,人們才第一次見識到了他的勇猛。然後他就成為了作戰的先鋒,由於其作戰勇猛,在胡人之中也留下了威名。

但這並不能讓他重新成為將軍,他還在等待一個機會。終於一次突厥人大舉進犯,隋朝政府派出了竇榮定前往平叛。他抓住機會毛遂自薦,而竇榮定之前也聽說過他,便將其召到麾下。在後面的戰鬥中史萬歲在和突厥大軍戰鬥的時候陣前斬將,擾亂了敵方軍心,導致敵軍大敗而回,他也因為這次戰功被重新啟用為將,回到了隋朝的朝堂之上。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史萬歲陣前斬將

後來他作為將領又參與到了平陳的戰鬥中,依靠勇猛的作戰風格奪下了不少城鎮。在隋朝統一之後,他還深入不毛,與當時發動叛變的夷人部落展開激戰。在這次戰鬥中,他的部隊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俘虜了大量夷人,逼迫其首領請降,穩定了國家的西南邊陲。

史萬歲在其早期的軍旅生涯中,雖然因為捲入政治鬥爭失意了一段時間,但還是為隋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穩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他也因為這些戰功被隋文帝拜為大將軍。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封賞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其產生了驕傲的情緒,讓他對於自己的作戰風格產生了自信,導致其在後期難以作出改變,這為他之後的慘死埋下了伏筆。

外交手段佔據上風,隋朝針對突厥政策的改變

雖然史萬歲在隋朝建立的過程中參與了無數的戰鬥,並且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是真正讓他成為隋朝柱石的,還是其在與突厥人戰鬥中取得的輝煌戰績以及其在邊陲留下的威名。按理來說,此時的史萬歲應該成為邊鎮猛將,用其威名震懾北方群胡,達到穩定邊疆的作用。但是隋文帝卻並沒有這樣選擇,這並不是因為隋文帝有更好的戰將,而是因為此時的隋文帝已經打定主意用外交政策來解決突厥問題了。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為隋朝突厥問題作出突出貢獻的長孫晟

南北朝時期中國處於亂世之中,力量不夠集中,與此同時北方的突厥也沒有比我們好到哪裡去。由於他們缺乏明確的繼承體制和等級制度。因此在隋朝初年的時候,中國北方的突厥其實是分為很多部落的,這些部落中都有自己的可汗,而其中勢力相對較大的部落就有四個,而且這四名可汗之間並沒有顯著的等級差異。

這樣的政治局勢在精於權力鬥爭的中原謀士看來簡直就是最好的離間素材,當時楊堅在聽從了長孫晟的建議之後,對於這四個較大的突厥部落採用了離間的計策。他們先討好其中的幾個部落,賜予他們禮物,之後再派使者去到其他部落那裡挑動口舌,引起他們之間的內戰。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突厥各部落矛盾加大

如此一來就達到了理想中的以夷制夷的目的,突厥人的實力在頻繁的內戰中也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這讓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投靠隋朝以尋求庇護,隋朝在不浪費一兵一卒的前提下收穫了邊境的和平,還可以收到數量眾多的納貢,可謂一舉兩得。當時有不少突厥部落向隋朝稱臣納貢,其書表在《隋書》中有收錄,現摘錄如下:

"使人開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語,具聞也。皇帝是婦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兩境雖殊,情義是一。今重疊親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不斷,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所有羊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繒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異也!"

在這樣的政策下,隋朝與突厥的關係進入了新的階段,那就是保護歸順自己的部落,打擊他們的敵人。一旦有哪個部落發展地十分好,就繼續挑撥它和其他部落之間的關係,引起彼此之間的內戰,防止他們對中原造成太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政策下,在部落首領之間長袖善舞的文人謀士成為了隋朝政府最關鍵的外交人才,而像史萬歲這樣的猛將反而沒有了用武之地。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時的突厥部落

此時的他如果能夠及時理解隋朝針對突厥政策的轉變,那麼他就應該知道現在與和突厥人作戰的時候,不能太盡心盡力,要做到點到為止,只要保護邊境的安全即可,因為現在的敵人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後就變成自己的盟友。可惜他的政治能力和戰略眼光一直沒有太大的進步,而且他自己本人也十分享受自己在敵人之中的威名,依然喜歡追殺敵軍,這樣的行為方式也成為了導致其之後身亡的直接原因。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與突厥之戰示意圖

突厥可汗聞風喪膽,猛將追擊立功反遭誅

在開皇末年,曾經歸附於隋朝的達頭可汗對隋朝的邊境地區發動了攻擊,楊堅派遣楊素統領軍隊前往迎戰,而史萬歲也在陣中擔任了先鋒官的職責。

當史萬歲剛剛進軍到邊境地區的時候,達頭突厥已經派出了斥候前來打探消息。在他得知隋軍的先鋒官就是之前在陣前斬殺突厥大將的敦煌戍卒之後,便立即下令撤兵。這本來也在預料之中,因為當時突厥部落之間的內戰還尚未平息,而且各個部落的實力也都不足以和強大的隋朝抗衡,他們發動攻擊也只不過是想劫掠一些物資而已,在看到史萬歲這樣的對手的時候自然是撤退更加划算。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達頭遣使問曰:'隋將為誰?'候騎報:'史萬歲也。'突厥復問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騎曰:'是也。'達頭聞之,懼而引去。"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步兵

而隋軍的統領楊素也沒有做出追擊的指示,可是史萬歲認為此戰不能就這麼輕易結束,於是率軍追擊敵軍,斬首千餘而還。筆者認為這雖然是實打實的戰功,但是這卻違背了當時隋朝的外交策略。一來這樣會在隋朝政府和達頭部落之間引發仇恨,這可能讓隋朝政府損失一個潛在的盟友。二來斬殺之中大規模的屠殺有可能激起突厥人民心中的民族情緒,讓他們團結起來,這樣可能會讓之前的離間策略功虧一簣。

但是史萬歲卻不認為自己犯了錯誤,還在向楊堅邀功。此時楊素藉機誣告他有謀反的嫌疑,楊堅一怒之下就殺死了他。有人說楊堅輕信讒言,有失明君風采。但實際上其做法確實能看出謀逆的跡象,因為他擅自出擊一事是不符合隋朝的政策方針的,那麼他就極有可能是收取了其他部落的賄賂藉機打擊達頭可汗,一旦之後他與突厥人一齊造反,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然史萬歲只是自恃威名,想要在戰場上逞一次威風,但是他卻沒有想到正是自己的這次任性,讓他成為了楊堅控制權力的犧牲品。

萬軍叢中取敵人首級的史萬歲,為何會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陷害史萬歲的權臣楊素



結語

在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北方的突厥是隋朝政府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當時中原甫定,隋王朝還立足未穩,突厥還是以主動進攻為主,而在守衛邊境的過程中史萬歲在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胡人心中的夢魘。但他沒有料到的是,他之前立下的功勞,最後卻成為了其死亡的推手。

而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是隋朝對於突厥的態度的轉變,隋文帝在長孫晟等人的建議下采取以外交為主的手段來鉗制突厥的發展,而這也讓隋朝與他們的關係變得微妙了起來。所有的部落既有可能是未來的盟友,也有可能是未來的敵人,所以在與他們戰鬥的時候隋軍不能像之前那樣一往無前,而是要以戰略防禦為主,儘可能不和突厥部落結仇。但是史萬歲卻沒有及時轉變自己的作戰思路,在後來的戰鬥中主動追擊,立下了他所謂的"功勞"。

但是這樣的功勞卻很有可能讓隋朝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更引起了楊堅的懷疑,可以說史萬歲之死既有楊素陷害的因素,也有他自己政治目光短淺,思維方式陳舊的原因,他終究還是為自己的自大和任性付出了代價。


參考文獻

1《周書》

2《隋書》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來自鴻儒說史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