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引言

在中国古代,想要出人头地的最好方法无疑就是出将入相,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自然是人中龙凤,能够做好其中一条的人其实也已经十分难得。在隋朝初期的乱世中,史万岁就凭借自己超群的武艺和战斗能力,为自己赢得了不俗的名声和显赫的官职。而且他还在与突厥人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更是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心中的梦魇。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突厥骑兵

但也正是他立下的这些功劳,在成就他的同时也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所以我会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其恃功自傲,让他失去了做臣子应该有的分寸,引起了隋文帝杨坚的不满。另一方面是他不能及时调整战斗方法,习惯于过去的胜利方式,与隋朝的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导致其受到隋文帝的猜忌蒙冤而死。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猛将史万岁



先登猛士远徙边,敦煌戍卒震边疆

要谈到史万岁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其与突厥人之间的关系。他本来是北周将门之后,在很小的年纪就进入了北周的军队任职。他跟随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习得了一身好武艺,对于兵法也略有涉猎,这让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事将领。

之后他在北周灭齐,平定尉迟迥叛乱以及隋朝灭陈的战斗中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他不同于其他高级将领,无论面对怎样的危急局势,他都习惯于一个人冲锋在前,依靠自己超凡的武勇为部队打开战局。当时每逢攻城战斗,他都必定先登,他勇猛的作战方式也极大地鼓舞了部下的士气,让他的部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常胜之师。史万岁作战的英勇在《隋书》中有如下记载:

"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鄴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北周叛将尉迟迥

可是他自小就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这不但让他后来失去了性命,也让他在早期丢掉了官职。由于被卷入尔朱勋的谋反事件,他被免去了所有的官职,被发往边镇敦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戍卒。

当时敦煌地区经常受到突厥人的骚扰,在刚刚到达那里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到当地长官的重视。直到他一次独自闯入突厥人的部落,并带回了大量的牛羊之后,人们才第一次见识到了他的勇猛。然后他就成为了作战的先锋,由于其作战勇猛,在胡人之中也留下了威名。

但这并不能让他重新成为将军,他还在等待一个机会。终于一次突厥人大举进犯,隋朝政府派出了窦荣定前往平叛。他抓住机会毛遂自荐,而窦荣定之前也听说过他,便将其召到麾下。在后面的战斗中史万岁在和突厥大军战斗的时候阵前斩将,扰乱了敌方军心,导致敌军大败而回,他也因为这次战功被重新启用为将,回到了隋朝的朝堂之上。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史万岁阵前斩将

后来他作为将领又参与到了平陈的战斗中,依靠勇猛的作战风格夺下了不少城镇。在隋朝统一之后,他还深入不毛,与当时发动叛变的夷人部落展开激战。在这次战斗中,他的部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俘虏了大量夷人,逼迫其首领请降,稳定了国家的西南边陲。

史万岁在其早期的军旅生涯中,虽然因为卷入政治斗争失意了一段时间,但还是为隋朝的建立和前期的稳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也因为这些战功被隋文帝拜为大将军。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封赏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其产生了骄傲的情绪,让他对于自己的作战风格产生了自信,导致其在后期难以作出改变,这为他之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

外交手段占据上风,隋朝针对突厥政策的改变

虽然史万岁在隋朝建立的过程中参与了无数的战斗,并且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真正让他成为隋朝柱石的,还是其在与突厥人战斗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以及其在边陲留下的威名。按理来说,此时的史万岁应该成为边镇猛将,用其威名震慑北方群胡,达到稳定边疆的作用。但是隋文帝却并没有这样选择,这并不是因为隋文帝有更好的战将,而是因为此时的隋文帝已经打定主意用外交政策来解决突厥问题了。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为隋朝突厥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长孙晟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乱世之中,力量不够集中,与此同时北方的突厥也没有比我们好到哪里去。由于他们缺乏明确的继承体制和等级制度。因此在隋朝初年的时候,中国北方的突厥其实是分为很多部落的,这些部落中都有自己的可汗,而其中势力相对较大的部落就有四个,而且这四名可汗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等级差异。

这样的政治局势在精于权力斗争的中原谋士看来简直就是最好的离间素材,当时杨坚在听从了长孙晟的建议之后,对于这四个较大的突厥部落采用了离间的计策。他们先讨好其中的几个部落,赐予他们礼物,之后再派使者去到其他部落那里挑动口舌,引起他们之间的内战。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突厥各部落矛盾加大

如此一来就达到了理想中的以夷制夷的目的,突厥人的实力在频繁的内战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这让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投靠隋朝以寻求庇护,隋朝在不浪费一兵一卒的前提下收获了边境的和平,还可以收到数量众多的纳贡,可谓一举两得。当时有不少突厥部落向隋朝称臣纳贡,其书表在《隋书》中有收录,现摘录如下:

"使人开府徐平和至,辱告言语,具闻也。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今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所有羊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缯彩,都是此物,彼此有何异也!"

在这样的政策下,隋朝与突厥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那就是保护归顺自己的部落,打击他们的敌人。一旦有哪个部落发展地十分好,就继续挑拨它和其他部落之间的关系,引起彼此之间的内战,防止他们对中原造成太大的威胁。在这样的政策下,在部落首领之间长袖善舞的文人谋士成为了隋朝政府最关键的外交人才,而像史万岁这样的猛将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时的突厥部落

此时的他如果能够及时理解隋朝针对突厥政策的转变,那么他就应该知道现在与和突厥人作战的时候,不能太尽心尽力,要做到点到为止,只要保护边境的安全即可,因为现在的敌人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变成自己的盟友。可惜他的政治能力和战略眼光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而且他自己本人也十分享受自己在敌人之中的威名,依然喜欢追杀敌军,这样的行为方式也成为了导致其之后身亡的直接原因。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与突厥之战示意图

突厥可汗闻风丧胆,猛将追击立功反遭诛

在开皇末年,曾经归附于隋朝的达头可汗对隋朝的边境地区发动了攻击,杨坚派遣杨素统领军队前往迎战,而史万岁也在阵中担任了先锋官的职责。

当史万岁刚刚进军到边境地区的时候,达头突厥已经派出了斥候前来打探消息。在他得知隋军的先锋官就是之前在阵前斩杀突厥大将的敦煌戍卒之后,便立即下令撤兵。这本来也在预料之中,因为当时突厥部落之间的内战还尚未平息,而且各个部落的实力也都不足以和强大的隋朝抗衡,他们发动攻击也只不过是想劫掠一些物资而已,在看到史万岁这样的对手的时候自然是撤退更加划算。此事在《隋书》中有如下记载:

"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隋朝步兵

而隋军的统领杨素也没有做出追击的指示,可是史万岁认为此战不能就这么轻易结束,于是率军追击敌军,斩首千余而还。笔者认为这虽然是实打实的战功,但是这却违背了当时隋朝的外交策略。一来这样会在隋朝政府和达头部落之间引发仇恨,这可能让隋朝政府损失一个潜在的盟友。二来斩杀之中大规模的屠杀有可能激起突厥人民心中的民族情绪,让他们团结起来,这样可能会让之前的离间策略功亏一篑。

但是史万岁却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还在向杨坚邀功。此时杨素借机诬告他有谋反的嫌疑,杨坚一怒之下就杀死了他。有人说杨坚轻信谗言,有失明君风采。但实际上其做法确实能看出谋逆的迹象,因为他擅自出击一事是不符合隋朝的政策方针的,那么他就极有可能是收取了其他部落的贿赂借机打击达头可汗,一旦之后他与突厥人一齐造反,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史万岁只是自恃威名,想要在战场上逞一次威风,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正是自己的这次任性,让他成为了杨坚控制权力的牺牲品。

万军丛中取敌人首级的史万岁,为何会受到隋文帝的猜忌?

陷害史万岁的权臣杨素



结语

在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是隋朝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时中原甫定,隋王朝还立足未稳,突厥还是以主动进攻为主,而在守卫边境的过程中史万岁在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胡人心中的梦魇。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他之前立下的功劳,最后却成为了其死亡的推手。

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隋朝对于突厥的态度的转变,隋文帝在长孙晟等人的建议下采取以外交为主的手段来钳制突厥的发展,而这也让隋朝与他们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所有的部落既有可能是未来的盟友,也有可能是未来的敌人,所以在与他们战斗的时候隋军不能像之前那样一往无前,而是要以战略防御为主,尽可能不和突厥部落结仇。但是史万岁却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作战思路,在后来的战斗中主动追击,立下了他所谓的"功劳"。

但是这样的功劳却很有可能让隋朝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引起了杨坚的怀疑,可以说史万岁之死既有杨素陷害的因素,也有他自己政治目光短浅,思维方式陈旧的原因,他终究还是为自己的自大和任性付出了代价。


参考文献

1《周书》

2《隋书》

3《资治通鉴》

文章内容来自鸿儒说史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