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英帕爾是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地區的一座邊境城市,位於吉大港(今屬盂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幫的交通幹線上,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英軍兵敗緬甸撤退至此後,把英帕爾建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後勤補給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1~5月在緬甸對中、印、英盟軍實施進攻戰略,日軍企圖佔領緬甸,切斷美、英向中國提供戰略物資的交通線——滇緬公路,迫使中國屈服,並企圖奪取盟軍的反攻基地英帕爾,威脅盟軍重要補給基地迪馬布爾,切斷中印公路,並伺機進軍印度,促使其脫離英聯邦,以保障東南亞地區側翼安全。日軍大本營於1944年1月7日下達了關於英帕爾的作戰計劃。白此英帕爾戰爭爆發。

撤退印度 再添新仇

在整個緬甸戰役中,英、印士兵傷亡和失蹤的共有13000人;另外還有好幾千人,由於林中蚊咬雨淋而患有嚴重瘧疾、痢疾和其他疾病。住在醫院內。緬甸軍原有大炮150多門,現在只剩下28門;原來的好幾百輛機動車輛,現在只剩下80輛。據後來瞭解,日軍在這場戰果赫赫的緬甸征服戰中,僅傷亡4600餘人。1942年5月。劫後餘生的英、印士兵搖搖晃晃地走出水汽蒸騰的叢林,進入朝不保夕的英帕爾平原。終於完成了史上路程最遠、也是最多災多難的撤退,行程900裡。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反映緬甸及英帕爾戰役的連環畫

1942年6月。季雨淹沒了前線,英軍開始重整旗鼓。日軍正在向長達700餘公里的緬印邊界逼近。當駐印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認為印度境內的騷動已趨於平靜,儘可在緬甸發動反攻的時候,一場戰役在若開爆發了。這次戰役的目標是為了收復梅宇半島和東孟加拉外的若開島。這座長90公里、寬20公里的狹長半島,夾在梅字河和孟加拉灣之間,島上森林茂密,一條高2000米的山脈貫穿整個島嶼,極難穿行。

梅宇進攻戰於1942年12月開始,英軍連續發起一系列正面進攻,但都被日軍利用地形優勢擊退,未能奏效。英軍從印度調增了4個滿員的英印旅和1個英國旅,總數達9個旅。而守在幾乎固若金湯的地堡群內的日軍,不超過1個作戰兇猛的大隊。他們躲在挖得很深的堅固工事內,能安全地避開那些直接向他們射來的或是他們周圍散落的太炮炮彈、迫擊炮炮彈和機槍火力。旁遮普營、拉傑普特營、皇家伯克夏營、達勒姆輕步兵隊和林肯營,堅決向敵人展開猛攻,但是仍未得手。

1943年,英印士兵在陰森森的叢林裡不斷遭到敵人伏擊,士氣趨於瓦解。一個名叫棚橋大佐的狂熱分子,率精兵猛撲英第55旅後衛部隊。夜渡梅字河,輕而易舉拿下了梅宇山脈。途中突襲了英第47旅,他們越戰越勇,徑直穿過“難以穿越”的叢林,全殲了山那邊的英軍,控制了孟都一布迪當公路。

對英軍來說,這是一場丟盡臉面的失敗。1943年5月11日,英軍退守東孟加拉一條掩護著生死攸關的吉大港的新防線。隨後因雨季來臨,戰局凝固。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日軍在緬甸越戰越勇

恢復士氣粉碎“C行動”

在這令人絕望的時候,旅長溫蓋特和他的“欽迪”旅回來了。“欽迪”旅是為打好這場突襲戰特地挑選的經過特殊訓練的部隊,多半來自皇家利物浦團,其餘都是廓爾喀人。雖然這支部隊已有1/3人失蹤,但是他們能回來,就已經證實了溫蓋特的論點:普通的英國平民士兵能夠戰勝叢林,能夠在日軍稱王稱霸的酷熱地帶機智地與敵人周旋並戰勝對手。

斯利姆將軍指揮的第15軍在下一次戰鬥中將肩負起重任,而且一些堅強有力的勁旅正趕來支援第15軍,其中主要有在克侖和阿拉曼的魯瓦伊薩峙嶺榮立過戰功的第5英印師;此外,還有新編的第7英印師和第81西非師(有些人相信這些在叢林中訓練出來的非洲士兵將成為叢林戰中日軍旗鼓相當的對手)。第20師則到英帕爾增援第4軍。

新的戰役由第7英印師發起進攻,第5英印師在其右側予以配合。日軍已佈下重兵,牢牢扼守著孟都一布迪當整個戰線,他們還構築了一個“梅宇山脈黃金要塞”從阿拉乾地區的濃密叢林和懸崖峭壁開始,穿過蜿蜒起伏的叢林地帶,一直延伸到沼澤地和孟都海岸破碎的小灣,長達15公里。日軍打算徹底粉碎英印聯軍,席捲整個印度大陸。

1943年11月30日夜晚,英軍隱蔽前進。在他們幾乎趕抵目的地時,敵人才做出反應。雙方進行了一場殘酷的白刃戰,傷亡都很慘重。接著,該師3個旅小心翼翼地繼續向前推進,每夜都不斷擊退日軍的強,大反攻,甚至還俘虜了1個敵人,這是該師生擒活捉的第一名日本兵。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緬甸戰役紀實照片

到1943年12月中旬,第7英印師已突破敵方前沿陣地,並佔領坑道和布迪當週圍的主要築壘陣地。12月底,依靠工程部隊在鋪路架橋方面的巨大努力,第7英印師打通了雅基都山口,同梅宇山脈那邊的第5英印師接上了頭。在第7英印師按計劃展開攻勢的同時,山脈另一邊的第5英印師也將發動配合性進攻。攻勢的高潮是兩軍前後夾擊日軍大肆吹捧的“梅宇山脈黃金要塞”。

為了徹底殲滅第5英印師和第7英印師,日軍方面制定了一個被稱之為“C行動”的進攻計劃:首先要割裂英軍的若開戰線,切斷第7師和第5師這兩個英印師的交通線,然後各個加以殲滅。這樣,通過吉大港進入印度的道路就可打通了;第二步行動,1個月後準備奪取英國的北方基地英帕爾和迪馬布爾。

日軍認為,7天時間已足以殲滅第7英印師,並使3支日軍部隊會合起來,消滅第5英印師的大部分兵力。戰役定於1944年2月4日開始,而到2月10日,第7英印師將全部就殲。

日軍在前線投入作戰的飛行中隊,是由一種名為“東條”的新式戰鬥機編組成的。這種飛機雖然速度趕不上英國的“噴火”式飛機,但具有比“噴火”式飛機更好的機動性。3個“東條”式飛機中隊從前進機場起飛參加戰鬥,而當這些飛機在加油和補充彈藥時,老式的“旋風”式飛機就飛人機場上空為它們提供掩護。

1944年2月6日上午10時半,日軍的迫擊炮和平射步兵炮開始對英印師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梅塞維不敵,無奈撤離到後勤掩蔽所。第7英印師的這一神經中樞在受到第一次打擊時已顯然被摧毀了。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緬甸戰役中部分英軍的合影

進攻的勢頭日見兇猛,但日軍的進攻總被擊退。日本兵在短兵相接、難解難分的遭遇戰中,總是敗在印度和廓爾喀族士兵的手下。日軍終於意識到:戰局的發展不盡符合自己的如意算盤,英軍既沒有驚惶失措,也不打算撤逃,而是堅毅果敢地在進行還擊。

日軍司令官明白,除非他能摧毀第7英印師的一些叢林掩蔽所,否則,進攻必定會失敗。日軍把整個若開部隊全都用來攻打後勤掩蔽所,敵方飛機的轟炸和掃射使這塊地方化成了火海。到2月11日,爭奪後勤掩蔽所的激戰已持續了5天5夜。這時,7天已經過去了,第7英印師仍頑強地抗擊著敵軍。而只帶了7天給養的日本特遣部隊則處於岌岌可危的困境。

梅塞維將軍為了加強自己逐漸被削弱的反擊力量,特地從奧蘭彬地區的第89旅掩蔽所調來1個蘇格蘭營。2月17日是緬甸戰役中最具重大意義的日子,日軍首次承認了失敗,並開始後退。

2月24日,第5英印師終於突破雅基都山口,解除了包圍。日軍櫻井部隊已分散成一股股小部隊,試圖穿過叢林逃跑。投入進攻後勤掩蔽所戰鬥的櫻井手下的7000名士兵中,至少有5000人死在叢林裡。這一仗結束了,若開戰役也隨之告終。斯利姆將軍的第14軍團在它的第一場大規模戰鬥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同時還樹立了英雄主義的形象,榮獲了30枚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在粉碎若開日軍的戰鬥中。第7英印師蒙受的全部損失是:500人陣亡或下落不明,1500人受傷。但他們擊斃了將近7000名日本兵,生俘了5000名日本兵,這在緬甸戰場是聞所未聞的。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梅塞維將軍

屯兵英帕爾 激戰科希馬

長40裡、寬20裡的英帕爾平原雖在印度境內,但它周圍的曼尼普爾山脈卻是橫亙在印度和緬甸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兩年前,戰敗的英軍經過那場險象環生的900裡大撤退來到此地時,這裡是一片浸透了雨水的沼澤地,而現在,英帕爾平原遍佈著大型營房、醫院、休息營帳、軍械倉庫、炮兵彈藥庫、武器堆放處、工場、軍需品放置場以及一個主要軍事基地所需的各種大型設施。四通八達的瀝青公路從中穿過。在英帕爾基地中,一切井井有條,組織得相當完善,有著部隊使用的基地所應具有的各種條件。當日軍進攻已明顯地迫在眉睫時,斯利姆命令正在開始向前推進的第4軍返回英帕爾。

1944年3月17日,日軍各聯隊乘木筏和小船渡過寬闊的親敦江,在叢林中行軍一天所經過的路程相當驚人。日本帝國的太陽旗首次在印度國土的上空飄揚。接下來的戰鬥是激烈的,雙方陣線犬牙交錯,戰鬥此起彼伏。一支強大的部隊穿過茂密的叢林,繞過14軍團的一個防禦哨所,奪取了高地,切斷了鐵定公路。另一支敵軍攻擊一座設在英帕爾北面的109號里程石附近的英軍營地,並在那兒派設重兵把守。第17英印師返回英帕爾的道路被堵住了。

第二天晚上,精銳的日軍15師團像一團烈火似地穿過群山前進,一舉攻佔英帕爾。該師團準備在英帕爾北面迂迴掃蕩,完成對該城的包圍,然後發起兇猛的攻城戰。3月19日,日軍部隊猛烈進攻控制著烏克魯爾的印度傘兵旅和1營英軍步兵。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守軍被迫後撤。但是,並沒有撤多遠,他們在桑沙南面9公里處再次阻擊敵軍,而且經受住了日軍6天6夜的無情猛襲。直到3月26日晚上,守軍唇乾舌焦,口渴如焚,空投給他們的飲水實在太少了,才奉命撤退。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英軍屯兵英帕爾平原

另一場激烈戰鬥在西南約10公里的烏克魯爾公路上的利丹進行著。第5英印師的1個營在緊要關頭從若開空運趕到,與駐守在工事內的傘兵旅分遣隊會合。英軍士氣大振,猛烈反攻,擊退了敵軍。當更多的日軍投入戰場時,第5英印師的另1個旅也空運趕到。隨後,雙方惡戰不休,歷時5天5夜。戰鬥結束時,日軍沿著烏克魯爾公路突向英帕爾的攻勢已被遏制了。

正當英軍採取上述行動來應付對英帕爾日益增長的威脅並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效時,科希馬卻出現了危險的局面。日軍幾乎在那兒投入了第31師團的全部兵力,迪馬布爾的重要基地幾乎未加設防,這兩地的處境危如累卵;而新近沿布拉馬普特拉河谷修建的一系列大型美國空軍基地,也同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一旦這些地方被敵軍佔領,後果不堪設想。

斯利姆急令第5英印師和第3特種突擊旅由空運調來此線,第7英印師也立即從若開空運前來。另外,他命令此時尚駐在印度境內的溫蓋特第23遠程突破旅火速乘火車出發,前去掩護利多,並令英第2師從印度趕來。現在的問題是:預備部隊能否及時趕到擋住日軍對科希馬的進攻?

戰役首先是由駐紮科希馬東的阿薩姆團和阿薩姆武裝警察打響的。這些由英軍官指揮的阿薩姆士兵,乃是首次參加戰鬥,他們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英勇戰鬥,無奈敵人的來勢實在太兇猛了,只好慢慢地從一個陣地退到另一個陣地。一切可以調集的人員都緊急動員起來參加戰鬥,有些是從後勤部隊抽調來的。這樣,科希馬的守軍達到了1000人。然而,這時向他們緊逼過來的,至少有15000名精銳的日本部隊。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英帕爾戰役

1944年4月4日夜晚,日軍躍出叢林,發起衝鋒。雖然英軍前哨部隊奮勇還擊,但是山頂的某些陣地還是落入敵手。敵人已經取得進攻這個薄弱堡壘的立足點。皇家空軍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這的確是很幸運的。白天,戰鬥機和戰鬥轟炸機怒吼著俯衝下來,幾乎就在叢林樹頂上對敵軍轟炸掃射。防守部隊的傷亡也與日俱增。4月6日已退入要塞山上的主要陣地。日軍截斷了英軍惟一的水源。

英雄的守衛部隊被迫一步步向後退,陣地一寸寸收縮。敵人已經近在咫尺,英軍在地區助理專員那個曾十分整潔的網球場這一邊,而日軍就在網球場的另一邊,雙方對擲的不是網球,而是短導火線手榴彈。

圍攻科希馬山頂的戰鬥,持續了16個晝夜,山頭到處都散發著血腥氣。4月15日,英第2師的1個旅粉碎了敵人的兇猛進攻,突破包圍,與第161旅會合。隨後,第2師的另1個旅在坦克、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沿公路發動強大攻勢,猛撲主要制高山脊。4月18日,英軍突破日軍的包圍,1個旁遮普營設法穿過一個溪谷,與科希馬的守軍會合了。第二天,食品和飲水送到倖存者手中,他們在眾寡十分懸殊的條件下,進行了長久的戰鬥。兩天以後,第2師的官兵打到了硝煙瀰漫、彈坑累累的山頂上,解救了其餘的守衛部隊。

包圍雖已解除,但要徹底擊敗敵軍,還必須進行更加殘酷的戰鬥。雖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他們的主力仍然存在。他們的士氣受到削弱,但並沒有放棄戰鬥。英第2師一方面竭盡全力要把日軍趕下山脊;一方面還得擊退日軍對已化為一片焦土的要塞發動的瘋狂反撲,他們和敵人展開了艱苦的浴血戰鬥。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一直打到4月30日,依舊僵持不下。一直到5月3日,第2師才出動全師人馬發起進攻。英軍調集了炮兵部隊,坦克也調上來加強進攻。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英軍在英帕爾戰役中和敵人展開了艱苦的浴血戰鬥

1944年5月7日,第7英印師的第33旅投入戰鬥,進攻一個叫做賈伊爾山的地堡密佈的高地。這次進攻被擊退了。3夜之後,第33旅再次對賈伊爾山發起猛攻,同時,英第2師也縱向地向山嶺展開進攻。英軍在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之後,終於佔領了賈伊爾山上的大部分陣地。次日,增援部隊在煙幕的掩護下爬上山去,掃清了日軍的佈雷區。當烈日將一直使坦克無法施展威力的泥濘地面曬乾之後。坦克就開始爬上山坡。

5月31日清晨,殘餘的敵軍終於放棄陣地退卻了。日軍向德里的進軍已經到了盡頭,不得不再次承認失敗。

突出重圍 報仇雪恨

當英軍在科希馬反敗為勝的時候,日軍正逐步加緊對英帕爾的包圍。整個英帕爾戰役是最混亂的戰役之一。每次當日軍的大規模強襲似乎行將突破防線時,英軍立即迅速大規模地將炮兵和坦克中隊調到危險地區將敵軍擊退。而且只要日軍一鑽出叢林走到平原上,就立即遭到皇家空軍的轟炸和掃射。

在4月的第1個星期裡,第5英印師的士兵一跳下運輸機就投入了烏克魯爾公路的戰鬥。他們在英第23師1部的援助下,打垮了日軍1個縱隊的進攻,並將其逐回利丹。4月6日,日軍攻佔了農格希古姆雙峰山的一個山頭。5天后,敵人又佔領了該峰的另一個山頭,並且迅速地在兩個山頭上築起了堅固的地堡。但從樹梢上掠飛而過的英國轟炸機對這兩個山峰進行了轟炸和掃射。戰鬥結束時,山峰上佈滿了日本兵的屍體。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當英軍在科希馬反敗為勝的時候,日軍正逐步加緊對英帕爾的包圍

殘酷戰鬥在防禦圈周圍接二連三地展開。日軍派出重兵,佔領了一個坐落於伊里爾峽谷和英帕爾一科希馬公路之間叢林密佈的突出山頭。英軍在這一帶構築了一系列切斷公路人口處的大小通路和帕萊爾公路本身的工事,同時分兵把守各制高點。在防區內,英軍不斷派出戰鬥巡邏隊攔截日軍的滲透部隊。4月11日,英軍被迫退守直接俯瞰著公路幹線的坦努帕爾。儘管英軍展開勇猛反擊將日軍擊退,然而,5天以後,日軍調來大量增援部隊進行反撲,終於在由缺乏戰鬥經驗的印軍部隊扼守的薄弱環節上打開了缺口。

敵軍意識到這是奪取勝利的好機會,於是加強攻勢。1944年4月19日夜間,日軍出動中型坦克連續三次發動猛攻,但都被英軍擊退了。4月22日,日軍連續不斷地發動進攻,終於楔入英軍陣地。

日軍司令官山本卻認為勝利已經在望,調集了大批增援部隊,日軍取得了一些勝利。英軍防線被迫後撤。無可否認,此時日軍已接近於突破英軍防線,但是英軍在5月12日一次反擊戰中,又收復了大部分丟失的陣地。在隨後的戰鬥間隙,斯庫納斯將軍把防守帕萊爾前線的第20師的一些部隊撤出戰鬥,而將兵員足額的第23師派去接防。危機過去了,戰線又一次穩定下來。

接著,日軍在比申普爾南面發動了一場來勢更兇猛的進攻,並在一些地段取得突破。英軍展開一系列反擊戰,結果就出現了這次戰役中一些最殘酷的戰鬥。日軍投入了全部兵員,動用了全部武器。甚至出動一批批零式戰鬥機輪番掃射(其中有一半被高射炮火所擊落),此外,還第一次使用了大口徑的迫擊炮。在這一戰區發生了具有某種重大意義的事件——有幾個逃兵從日軍戰線那兒跑過來投誠,這還是破天荒第一次。他們供認,作戰頑強的日第33師團1個前鋒聯隊的3000人中,已有2000多人傷亡。同時,具有相當規模的日軍部隊正趕來增援這場戰鬥。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二戰生死關:科希馬之戰

英軍的第一次攻勢實際上是在5月15日開始的,那天,第17英印師第48旅楔入了日第33師團的後方,並在鐵定一英帕爾公路上第33號里程處修築起工事。敵人暴跳如雷,把一切可用的部隊包括後勤部隊都一股又一股地投入了反撲。4天以後,日第15軍團發動了一場瘋狂進攻,但還是被擊退了。隨後,英第48旅向北推進到莫伊朗,他們經過激烈的戰鬥,在那兒設下了另一個路障,不過並未能困住日軍第33師團。

英第14軍團的下一步行動,就是加強對烏克魯爾公路和伊里爾峽谷的攻勢。雨季開始。日軍穿過屍體狼藉、散發著惡臭的叢林向前推進;他們動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運輸工具,包括騾子。這支尾隨在作戰部隊後面的運輸隊,一直延續到親敦江。英軍第20師與這支敵軍迎面遭遇,於是在烏克魯爾公路和附近的密林裡再次展開殘酷的拉鋸戰。但到6月13日,英軍制服了敵人。第14軍團的其它部隊從農格希古姆出發,踩踏著泥漿,穿過伊里爾峽谷,楔進日軍的運輸線。到6月20日,封鎖了日軍的主要補給線,日軍已完全陷入了絕境。

北面,自從科希馬解圍以後,該地周圍的戰鬥始終未曾中斷過。第5英印師和第7英印師的部隊以及第23欽迪遠程突破旅,集中全部力量對付日軍那些隱沒在天際雲間的堡壘。欽迪旅切斷了日軍的交通線,並從背後威脅敵軍。印度民政機關的英國政治官員所率領的那加山民,給欽迪旅提供了寶貴的援助。山頂上,築有隱蔽得很深的密集地堡群,準備死戰到底的日本士兵牢牢地固守在裡面。黎明時分,濃霧瀰漫,第7英印師開始進攻這一戰略要地。他們將炸藥包綁在竹竿上,塞入地堡,然後用火焰噴射器向地堡內噴射火焰,將日軍的暗堡一個又一個地拔除掉。敵軍盤踞在一座名叫“教堂喪鐘”的小山上,進行著最後一刻的困獸之鬥。廊爾喀兵沿著叢林中的一條險道,向山頭髮起一次驚人的夜襲,掃平了敵軍的抵抗。現在敵人的交通線已經完全被切斷,他們慣用的那套戰術已經失效了。日軍沒作進一步抵抗就撤退了。

「戰役」被稱為“叢林之王”的日本王牌軍,在緬甸遭英軍毀滅打擊

號稱“皇軍之花”的第31師團

馬克魯爾是英軍大規模強攻的焦點,因為它是日軍在親敦江和英帕爾之間的大規模山區基地,是在戰鬥開始以後迅速修建起來的。由科希馬蜂擁而下的英軍部隊與從英帕爾向前突進的強大部隊同時出發,並在預定時刻會師。6月22日,兩支隊伍好比鋼鉗的兩隻鉗牙,在109里程石處將日軍鉗住。好幾支日軍縱隊沿著各條通道,向日軍的主要基地狼狽逃竄。一些因飢餓和疾病奄奄一息的日本兵,正從北面沿著一條通向烏克魯爾的泥濘小路,痛苦地掙扎著退下來——這支隊伍就是一度號稱“皇軍之花”的第31師團。

當第7英印師逼迫敵人向波濤洶湧的親敦江退卻時,英第23師從南路果斷出擊。同時,第17英印師緊逼過來,大炮齊鳴,震天動地,樹幹枝葉和潮溼的泥土被拋入空中,日軍士兵血肉橫飛。廝殺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直到日軍的最後一批地堡被摧毀,5萬名日軍陳屍在戰場上為止。

事後,第33旅的劉錫斯·皮尤上校寫道:“……人們首次見到了日軍遭到毀滅的景象。英國空軍戰鬥轟炸機的一次襲擊曾成功地截住了正在小路上行進的一支日軍縱隊。路上堆滿了日本兵的屍體,武器裝備狼藉四散,地面都是飛機在襲擊時所留下的彈坑。我旅穿過或繞過了那些被丟棄的、隱蔽的碉堡據點和供幾千人用的生活設備……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漿裡,漂浮著日本兵和動物的屍體。四下都是零亂丟散的裝備,這是不體面的潰敗的見證……” (特約:那木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