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景姐經常會聽到準媽媽和未婚女性說:

“我以後的小孩一定要自己帶,自己照顧,一定不給婆婆帶”。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言語之下表現出的是對老人帶孩子的不認可。

也有很多寶媽抱怨說:

“工作太忙了,孩子都是婆婆在帶,對她的很多教育理念不認同,但是根本就不敢說多,說多了會影響家庭和諧”。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言語中盡是無奈。

但其實呀,奶奶手底下的孩子,可能沒有那麼好看精緻,一些育兒方法也的確不得當,也不如爸爸媽媽會給孩子穿時髦靚麗的衣服,但是奶奶永遠不會讓孩子冷著餓著。奶奶對孫子滿腔的愛是真實的、濃郁的。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那媽媽呢,也是很愛自己的孩子,她們的育兒觀念和方法與婆婆的有所不同,有的時候難免會出現摩擦。

總而言之,婆婆與媽媽對孩子的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變得優秀,只是戰線不一樣。所以只要統一戰線,建立了育兒同盟,那麼就能化解婆媳大戰,還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婆媳想要統一戰線,就要解決景姐下面所說的問題。

解決溺愛問題

只要孩子哭鬧,婆婆必定過來“救火”,不光常常順著他,還總會埋怨媽媽幾句,儼然成了孩子的鐵桿兒“保護傘”。媽媽覺得現在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階段,原則性問題不能心軟,可婆婆卻根本不理這一套。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應對舉措

孩子的可愛往往會給老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讓他們感受著生命的活力。因此,即使是以前對自己兒女嚴厲的老人,對待孫輩也會溺愛。媽媽首先要認可老人對孩子的深愛(為後續說理做鋪墊,便於老人接受),然後有意識地藉助一些影視故事或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給老人展示一味溺愛讓一個孩子變得自私、無情、任性等後果,儘量描述得具體些。

解決觀念問題

曾經流行一句話叫“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而奶奶帶孩子的情況是“有一種冷叫你奶奶覺得你冷”。每次趕上婆婆送孩子上幼兒園,總是給裹得嚴嚴實實,弄得小傢伙鼻子上都冒著汗。媽媽不止一次對婆婆說,小孩子不能穿得太厚,要抗凍一些才好。可婆婆總是反駁說:“老話兒說的,孩子捂著點兒好,不愛感冒。”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應對舉措

認可老人的出發點是為了預防寶寶感冒,是心疼孩子,怕孩子生病了受罪。可以在寶寶生病或平時檢查時,帶上婆婆同去,就此問題諮詢兒科醫生,聽聽醫生對孩子穿衣厚薄的建議。一般老人更信醫生的話。或者求助寶寶的老師,讓老師善意地提醒奶奶給孩子穿多了更容易感冒,讓奶奶意識到不是隻有兒媳婦這麼認為。

解決偏方問題

景姐發現很多婆婆都有一些小偏方,每當她覺得寶寶有什麼不舒服時,就喜歡用偏方解決。比如寶寶有次長了痱子,媽媽聽了其他媽媽的經驗,買了大牌子的藥用沐浴液和爽身粉。可婆婆不知從哪裡找了點兒土,濾細、炒熟後非要塗在孩子身上。媽媽拗不過婆婆,結果還真管用了。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應對舉措

其實有些民間偏方確實是有效的。如果老人的偏方多取材於天然植物,比如麻油、艾葉等,先別急於否定,可以小心嘗試一下。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問一問中醫,看看是否有相關的道理。如果有些方子確實不適合給孩子用,有一定的危害,也彆著急,可以心平氣和地與老人溝通、講出自己的道理。比如現在孩子的生活環境、衛生習慣跟幾十年前不一樣了,如果用得不當,可能後果嚴重,然後再保證自己用的科學方法肯定有效,讓老人彆著急。為了孩子,而且只要孩子能好,相信老人也不會一意孤行。

婆媳之間相處多些寬容,放下“對錯” 婆媳間的相處最怕的就是“明辨是非”,事事要分個你對我錯。

養娃婆媳矛盾多?看看我們是怎麼搞定的!

其實生活中太多事情無法判斷對錯。比如你擔心寶寶的安全,嚴禁寶寶進廚房,但婆婆卻覺得讓孩子跟她一起在廚房忙乎挺好,這才是生活教育。要較起真兒來,恐怕專家也不能絕對地說這事誰對誰錯。

所以,可以換種思維方式,只提醒婆婆再做些細緻的防護就好,或者乾脆自己想些辦法,讓廚房變得更安全些,不必為此爭個面紅耳赤。跟婆婆相處要跟與朋友相處一樣,需要多一點兒寬容,允許對方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對某件事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