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醉溫之意不在酒"的山水之樂,古代作為天之驕子,坐倨江山的帝王當然也想將水秀山奇盡收囊中,於是便有了集仿各地名川麗景的皇家園林。歷代帝王都在京城周圍設置若干苑囿供其進行各種活動,如起居、騎射(畋獵)、觀奇、宴遊、祭祀以及召見大臣、舉行朝會等等。這些苑囿的規模都很大,園內設有許多離宮及其他各種設施,因此它的性質不單是一個遊息的場所,而是具有多種用途的綜合體,從西漢的上林苑到清代的圓明園、頤和園,莫不如此。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歷代皇帝的園林,又是那般景色!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在明代帝苑不發達,這可能與朱元璋的"祖訓"有關。朱元璋規定"凡諸王宮室,並不許有離宮別殿及臺榭遊玩去處"(《大明會典》)。他在南京也未建花園。永樂時明成祖朱棣以元太液池為西苑,純屬舊園利用,並無任何興作。他還以此告誡其孫朱瞻基(宣宗),要以元代的奢靡為戒。那時的北京東苑、南苑還只是供騎射、狩獵用的射圃。宣德以後漸有興作,到嘉靖而達於極盛。但是總的說來,明朝的帝苑比之唐宋,其數量與規模可說是微不足道。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入清以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清帝苑囿之盛可使漢上林苑、唐御苑、宋艮嶽都相形見絀。自從康熙平定國內反抗,政局較為穩定之後,就開始建造離宮苑園,從北京香山行宮、靜明園、暢春園到承德避暑山莊,工程迭起。宗室貴戚也多"賜園"的興作。乾隆是清代園林興作的極盛期,醉心遊樂的弘曆曾6次巡遊江南,並將各地名園勝景仿製於北京和承德避暑山莊,又在圓明園東側建長春、綺春兩園,其中長春園還有一區歐洲式園林,內有巴洛克式宮殿、噴泉和規則式植物佈置。又結合改造甕山前湖成為城市供水的蓄水庫,建造了一座大型園林——清漪園(光緒間改名為頤和園)。從而在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萬泉兩水系所經各園為主體的苑園區。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清代帝苑的內涵一般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見的宮室;另一部分是供遊樂的園林。宮室部分佔據前面的位置,以便交通與使用,園林部分處於後側,猶如後園,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頤和園等大體都作如此佈置。皇帝每年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住在苑中,只有冬季祭祀和歲首舉行重大典禮的一段時間才回到城內宮中,苑囿實際上成了清帝主要居住場所,從康熙至咸豐,除乾隆外,其他幾個皇帝都死於苑中,所以清代苑囿的數量與規模遠遠超過明代。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但和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相比,則皇家園林又顯得堂皇而壯麗,大構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廟宇佈置在苑中,成為重要的風景點或構圖中心,如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圓明園等都有若干廟宇,體量與尺度都很高大。

在苑囿中也運用我國傳統的疊石手法,但園林面積很大,不可能依靠石山來作園中主要景物,只能是在一些園中之園的小範圍中,而在

大範圍內,主要還是依靠堆土來形成山丘潤壑的地形起伏,再適當與真山相結合的辦法。這一點也是與私家園林不同的。

至於花木配植,也因園林規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佈置,不同於私家園林的以單株欣賞為主。

由於苑囿規模大,又根據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園都巧於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如圓明園利用西山泉水造成許多水景;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避暑山莊以山林景色見長等。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導思想集仿各地名園勝蹟於園中。根據各園的地形特點,把全園劃分若干景區,每區再佈置各種不同趣味的風景點和園中園,如靜明園有32景,避暑山莊有康熙時的36景和乾隆時的36景,圓明園有40景,每景都有點景的題名。實際上,這種方法採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勝風景區的理景辦法。所以祖國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優美風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創作源泉。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帝王苑囿由於其政治和生活上的要求而產生特定的建築佈局與形式,和一般宮廷建築不同。宮廷建築極其嚴肅隆重:軸線對稱,崇臺峻宇,琉璃彩畫,高脊重吻。苑囿建築除了朝會用的那一部分外,其他多較活潑,隨宜佈置,使人有親切輕鬆感,建築式樣變化多,與地形結合緊密。建築體量比較小巧,屋面以灰瓦捲棚頂為多,常不用斗拱,裝修簡潔輕巧,或不用彩畫,也較素雅。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中國園林(4)皇家園林發展及特點,皇家貴族氣息這麼裝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