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傳統釣法中的靈與鈍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傳統釣法中,如何調整靈與鈍?對於這個問題,毫無疑問,傳統長杆短線釣法也有靈敏與遲鈍之分。

現代意義上的傳統釣法與以前的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自從臺釣進入內地以來,傳統釣法的釣友已經把臺釣釣組應用到了傳統釣法中,充分發揮了臺釣釣組的靈敏性和傳統長杆的機動性優勢。使得傳統釣法實施在複雜地形下,也能發揮出臺釣釣組的特性來。因此,對傳統釣法釣組的靈與頓的調整,可參照臺釣調漂法進行,但結合長杆的特點,也要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性。

傳統釣法中的靈與鈍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傳統長杆一般是指七八米以上的手杆,長的甚至可達十幾米。這麼長的杆,從看到魚吃餌的信號,到人反應臺杆,所用的時間要比臺釣杆長,這樣在臺釣時很多可以抓的頓口,在傳統釣中可能就沒法抓到。因此,傳統釣中的靈與頓要根據具體情況把握好它。

傳統釣法中的靈與鈍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一是傳統釣的釣組要配置恰當。在臺釣中,釣組的子線短的10釐米左右,長的可達30釐米,而傳統釣組中,雖然仍使用臺釣釣組,但子線要短,不能太長,以十釐米左右。在傳統釣中,一般習慣釣得鈍一些,太長了,釣組會變得更鈍,很多魚的吃口釣組反映不出來,從而耽誤眾多的中魚機會。

二是調漂方法要正確。很多傳統釣的釣友不注意調漂環節,仍用重鉛墜,直接鉛墜著底,沒有把釣組調整平衡。正確的做法是應象臺釣那樣,先找底,而後進行半水調漂,使釣組在半水調整達到平衡,此時視目可露二到六目任何一點都行。只要找到了平衡點,才可在垂釣時隨機控制釣靈還是釣鈍。

傳統釣法中的靈與鈍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三是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釣靈還是釣鈍。一般在冬季,早春時節,氣溫低於十五度,魚的活力小,吃餌動作輕,這時垂釣,就要釣靈。此時的釣目要小於調目,比如調目是四目,那麼釣目就要是三目、兩目甚至是一目。如果太鈍了,很多魚訊就可能反映不出來。早春釣魚時,很多釣友會說,沒看到漂有什麼反應,怎麼魚掛在鉤上等著了,這就是釣組釣得太鈍,魚吃口輕,漂訊反映小,沒看到浮漂動作造成的。在氣溫高於十五度以後,魚的活力增加,小魚鬧窩現象出現,或者在水動的情況下,釣組就要釣得鈍一些,或者釣大跑鉛。另外,釣大魚的時候,一般釣組釣也要鈍一些。

傳統釣即然用上了臺釣釣組,就要充分發揮出臺釣釣組的特長,調漂環節絕不可忽視。只有找到了平衡點,釣靈釣鈍就可根據具體的情況,酌情操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