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攀枝花东区,迤沙拉村,还保留着600多年的古老而神奇的谈经古乐和羊皮鼓舞,从攀枝花仁城区出发,不到一个半小时,就走近中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在平地镇迤沙拉村,感受她的无穷魅力与神秘。迤沙拉村坐落在四川攀西地区最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处,是汉族与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既传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汉族的文化元素,现在这里居住着1500多人,有起、毛、纳、张四大姓,民间有“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之说,有资料显示他们的祖先是明朝南京人,是“洪武开滇”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迤沙拉村。(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迤沙拉村里的巷子。(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迤沙拉村,羊皮鼓。(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迤沙拉村,羊皮鼓。(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羊皮鼓舞前,行头要进行穿戴,羊皮鼓要干干的,敲起来才会响,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羊皮鼓舞前,羊皮鼓要干干的,敲起来才会响,在火烤羊皮鼓,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民间在表演羊皮鼓舞时,形式更为自由,舞蹈语言也更为丰富。它生动地反映了彝族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信仰和内心世界。羊皮鼓舞原是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时,须由巫师表演的法事舞蹈。羊皮鼓舞是彝族“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彝民族迤沙拉村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跳 “羊皮鼓舞”者-雷云锋。(张立德摄影报道)

攀枝花迤沙拉,600年非遗谈经羊皮鼓

他们能歌善舞,劳作之余,山道跋涉、节庆、婚嫁、丧葬以及青年男女相互交流都能用歌舞来传情达意。跳羊皮鼓舞,在自唱中手脚比划舞动。据说,起源于彝族祖先收获时的劳动场面,逐渐演变,发展成群众性极强的舞蹈形式,是迤沙拉村民男女老幼都喜爱的大众性文体娱乐活动。 (张立德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