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領導力差?得不到人心?原因在這裡

領導力差?得不到人心?原因在這裡

故事一:

在俄羅斯,有一個知名的富商,他從事石油生意,家財萬貫,住著高檔的別墅,開著豪華的汽車,資產上百億。

有一天,他去朋友家辦事,由於距離只有2公里,所以他選擇了步行。辦完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賣木偶的小商販,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周圍沒有一個顧客。因為他平常經常做一些慈善工作,出於對該商販的同情,或者是一種習慣,他拿出10美元塞到商販手中便走了。

走了沒多遠,他覺得這樣做有些不妥,於是又返回到商販那裡,問商販多少錢一個木偶,商販說5元一個,然後他挑了兩個木偶說:“對不起,剛才我走的時候忘記拿木偶了,因為我和你一樣,都是生意人。”

三年之後,該富商生意越做越大,慈善事業也做的頻繁起來。有一次,為了幫助窮人的孩子上學,他舉辦了一個慈善募捐晚會,一個做工藝品的老闆走到該富商面前說:“您可能不記得我了,但我一直記得您。我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擺地攤的命,知道三年前您對我說,您和我一樣,也是商人,這才樹立了我對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成就了今天的事業,今天我要謝謝您。”


故事二:

美國有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飛過很多機型。不管是飛行時間還是飛行技術,都非常優秀。

有一次,他和同伴參加一場飛行表揚,飛行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兩個引擎都熄火了。對於如此突然的故障,他沒有慌亂,沉著應對,最終,飛機安全降落在了機場上。

事後相關部門對這場事故展開調查,結果是飛機的燃油出了問題,也就是說加的油不對。對於這樣的真相,負責加油的機械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問題相當嚴重。因為他的疏忽,很可能會造成機毀人亡的場面。

機械師面對該飛行員,很是愧疚,做好了被批評的準備。然而,飛行員並沒有對他大發雷霆,走到機械師面前滿懷信心的說:“我知道你能做好,所以我希望明天您繼續為我的飛機做維修檢查。”

此後,該飛機機械師一直跟著該飛行員,負責飛機的維修檢查工作,而且從來沒有出過錯。


領導力差?得不到人心?原因在這裡

故事一中,如果當時那個富商只是對路邊的商販進行簡單的施捨,而沒有尊重的話,那麼,他就不會向商販說出那些話,商販就得不到激勵。對此,即使富商當時給小商販再多錢的,他也不會三年後發生太大的變化,成為慈善家。這就是尊重給他人的力量,富商對小商販的尊重喚醒了他心中的力量,使得他更加明智,更快的走向成功。

故事二中,對於機械師如此之大的失誤,飛行員並沒有強加指責,因為他知道,對方心裡一定很內疚很自責,斥責對方只會讓其心裡更加難受,壓力更大,其它毫無益處。所以,飛行員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給予對方尊重,從而機械師被激勵,比原先更加認真負責的工作。

不難想象,在兩個故事中,如果主人公不能給予對方尊重,對方便不會有之後的成就。所以,要運營人心,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感受、看問題。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就可以喚醒對方的良知、力量、進取心等。有些企業老闆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會用懲戒處罰來約束解決問題。事實上,這樣做有時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反而會引起對方的逆反心裡。如果改用尊重的方式解決問題,有時候問題反而會很好的解決。


愛因斯坦說:“希望得到讚美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人的本性中。”作為民營企業家和老闆,我們的目的是讓員工積極認真負責的工作,激發出其自身的所有力量用在工作中,高效推動工作,使得企業快速發展。如愛因斯坦所說,每個人都有渴望被尊重和讚美的心理需求,而且這種需求一旦被滿足牽引,就會激發出其本性內在的力量 。那麼,如果我們能夠滿足員工的這種心理需求,讓尊重根深蒂固的存在員工的本性中,就能夠喚起員工對工作的積極心和責任心。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能否成功,只看他是否具備自尊心與自信心兩個條件。”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而且持久度也有所不同。而給予對方一定的尊重就能夠喚起加強其心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路上的環衛工人,如果他對這份工作沒有自信,覺得傷自尊,那麼他就做不好這份工作。對於這類人,如果領導平時能夠尊重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那麼,就能夠喚起對方的自尊與自信,他必然能做好這份工作。


領導力差?得不到人心?原因在這裡

尊重是一種力量,不僅能夠規範自己的行為準則,更重要的是能夠喚醒對方心中的力量。作為老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我們要用尊重的方式去引導員工,不要用斥責的方式威脅約束員工,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在尊重的作用下,讓員工感受到自由和寬鬆,形成自我發展意識,喚醒其人格的力量,為個人發展及工作帶來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