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如美國沒造出原子彈,日本執行一億玉碎計劃,後果會如何?

太多的不該


如果當時沒有原子彈,日本執行1億玉碎計劃,後果將會如何?

如果當時沒有原子彈,我認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日本被盟軍困死。

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前,日本已經動員了2300萬老百姓拿起武器準備和盟軍血戰,加上正規軍,當時日本列島有武裝人員2500多萬!所以,美國軍方對登陸日本一直是比較謹慎的。

麥克阿瑟認為登上日本後的4個月內可能會有至少十幾萬人陣亡。要是征服整個日本將會付出幾百萬人傷亡的代價。

一方面是美軍不願意與日本人打地面戰,另一方面是日本人打算犧牲整個民族跟美軍拼命。

在這種狀態下,美軍更願意選擇以戰略轟炸的方式摧毀日本城市和戰爭能力,在整個轟炸期間,有67個城市遭到轟炸,數十萬人喪生。

我想,假如沒有原子彈,美國人是不願意犧牲幾百萬人和日本人拼命的。到最後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圍困的方式,再配合轟炸來削弱日本人的抵抗力量。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只要被切斷海外聯繫,將會很快退回到一戰水平。而日本社會的民生將會退回到原始社會時期,以日本列島的資源,是難以承載7000萬人口的!

其實,在二戰末期,日本社會已經面臨崩潰了。

舉個例子:1945年11月18日,《朝日新聞》在副刊上報道說,“死亡的威脅正在籠罩著日本全國,餓死街頭者遍及全國各街道。”

所以,假如盟軍繼續對日本進行封鎖和轟炸,那麼整個日本將會被困死!


遊者走天下


如果美國沒有造出原子彈,日本“一億玉碎”的結果還是失敗,而且是更大的慘敗,對美國來說則是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而已。美國不是承受不了人員傷亡,二戰打到那個時候,美軍在歐、亞、非三個戰場的死亡總數也就40萬,其中作戰死亡29.1萬,是各主要參戰國家中最少的,而美軍在1945年的總兵力高達1000萬。只是在對日作戰勝利已經板上釘釘的情況下,美國不願意再付出更大的人員傷亡。如同德國行將失敗之時,美國也就不發狠非要去搶在蘇軍前面進攻柏林了。

在海外航運已被完全切斷的情況下,日本已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除了困獸猶鬥已經一籌莫展。“一億玉碎”,只是日本軍部的瘋狂之語,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陪葬,包括天皇裕仁恐怕都不願意去死。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對登陸日本的美軍傷亡預測,是料敵從寬,實際上戰後的一些資料顯示美軍如果真的在日本本土進行登陸作戰,不會有史汀生預測的那麼大的傷亡。

美軍的常規轟炸所收到的效果並不亞於原子彈,美軍陸航、海航飛機在日本上空已經如入無人之境,想怎麼炸就怎麼炸;B-29戰略轟炸機和潛艇的佈雷行動,已經將日本主要航道和港口變成了死亡航道和死港。日本在之前的海空大戰中,已經將飛機和飛行員消耗殆盡,想發動“神風”攻擊也已經千難萬難;“迴天”自殺艇要想在美軍嚴密的海空控制之下進行自殺攻擊,只會給美軍刷戰績,所起作用不大。

在1945年夏,遠東也不只是美軍,英軍為首的英聯邦軍隊也在參與對日作戰,蘇軍也在遠東部署了百萬以上兵力。可以說,這個時候,全世界都可以騰出手來群毆日本。如果只是為最終戰勝日本,美軍的確不用付出太大代價就可以辦到。但美國不想其他國家插手,而是想獨佔日本,所以才會出現糾結。(S)


聯合防務


那麼日本就會被餓死或者人吃人。當時麥克阿瑟實際上是反對對日本投擲原子彈的。作為跟日本瘋子打了四年仗的他認為用這種東西是無法讓日本屈服的,日本人是真心不怕死的。所以麥克阿瑟想到了另外一招更毒的方法,那就是利用日本國土小,缺資源缺糧食,餓死日本人。

麥克阿瑟的計劃是對日本實施焦土策略,燒掉日本所有的農作物與食物,然後餓死狗孃養的,這樣就可以不用死傷一名美國士兵就可以拿下日本。為了達到餓死日本人的目的,麥克阿瑟讓美國海軍把日本給團團圍住,切斷往來日本本土的船隻,這是為了斷絕他們從外獲得糧食的通道;除此之外,麥克阿瑟還下令出動所有美軍戰機對日本進行轟炸,但是轟炸的目的卻不是城市而是鄉村,投擲的也不是炸彈而是燃燒彈,為的就是燒掉他們生產的糧食。只要把糧草燒光了,那麼整個日本國要麼人吃人,要麼就都餓死。

不過呢,美國白宮拒絕了麥克阿瑟的作戰提案,由於蘇聯已經出兵中國東北,很可能會搶佔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這對美國不利。所以美國選擇有條件接受日軍投降,比如對日本天皇特赦,既往不咎。


優己


那麼首先我們看看,美國與蘇聯的第二項計劃。

這裡是李曉偉為你解析,當年的美國,已經做好了,原子彈轟炸之後,日本不投降的準備,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之後的計劃。

凝固汽油彈,美國之後準備大規模,使用這項武器,主要是對日本的農作物、木質建築實施毀滅性攻擊,美國的意圖就是破壞日本的根本,日本海上運輸已經被切斷,如果破壞掉日本的農作物,那麼日本就會陷入人吃人的境地。

毒氣彈,美國已經做好準備使用毒氣彈,美國準備,大規模投下毒氣彈。美國的意圖是摧毀人的意志,造成更多的日本人死亡,以避免美軍登陸有重大損失。

其實當年,美國已經預計到了,日本不會投降,也已經做好了,日本不投降的準備,沒想到美國還是高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所以美軍打算燒燬日本的糧食 建築,粉碎日本人的精神,之後在進行登陸。(這裡是部分計劃,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蘇聯方面最著名的計劃,那就是準備轟炸富士山山口,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蘇聯意圖用大量炸藥引爆富士山噴發。

所以日本如果執行一億玉碎,那麼現在還有沒有日本人都很難說。


李曉偉


二戰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說過,如果美軍要想攻克九州南部,隨後佔領東京附近地區,會傷亡150-400萬美軍。

為此,即便進行登陸戰,也必須在1946年以後。先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水雷封鎖戰,同時美軍轟炸機開始使用燃燒彈攻擊日本的農田,也就是飢餓戰術。通過大幅度降低日本的糧食供應,來大幅度降低日軍的抵抗能力。從而減少美軍的戰場傷亡。

將日本變成一座全面癱瘓的死島,到1946年年底,日本將至少餓死700萬人。從而,日本的軍工業和軍事力量,都將遭到重創。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繼續頑抗,美軍才會開始奧林匹亞行動,在九州島南部登陸,建立起一個巨大的基地,隨後依託這裡,進攻東京附近地區,開始皇冠行動。

在1945年7月,美國就宣佈對日本的戰略轟炸已經結束,時刻準備以轟炸機群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第一個目標就是九州島,駐守在這裡的日軍屬於第16方面軍,擁有14個師團,1個高射炮師團,8個旅團和3個戰車旅團。

而美軍的第2個目標,東京地區,則屬於日軍第1總軍駐地,擁有31個步兵師團,2個戰車師團,2個高射炮師團,15個步兵旅團和4個戰車旅團。

為此,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認為,要想完成任務,美軍將會傷亡150萬人以上。但是,日本軍民也會死亡超過2000萬人。


深度軍事


這是二戰中最大的一個遺憾了,那就是沒有看到日本徹徹底底的被武力征服。

當時日本的情況是絕對國防圈被日軍突破,美國佔領了當時的沖繩,切斷了日本本土同外界的聯繫。

美國強大的海空力量,每天每夜都在不間斷的轟炸日本主要城市,按照當時的想法,美國打算先轟炸日本半年左右。

假如沒有原子彈的話,這項計劃將被完美的實行,屆時日本的主要城市、中小城市,都將遭到美國的轟炸。

想想李梅將軍在東京上空燒起的那一把火就可以預料,日本本土將成為廢墟。

而且美國的封鎖之下,日本資源匱乏,糧食短缺將很快出現,由於無法從東北和臺灣獲得糧食補給,屆時的日本將面臨饑荒。

饑荒之下,連玉碎的力氣都沒有。此時的日本國民一定會後悔這個玉碎的決定,因為每天的飢餓都將煎熬著他們。

而且最不可忽略的就是北海道進攻的蘇軍,那可是蘇德戰爭中血與火磨練出來的軍隊,一旦他們登陸,日本北海道毫無抵抗之力。

畢竟蘇軍可從不畏懼任何“肉彈衝鋒”,就拿蘇軍進攻關東軍做對比,就能明白在絕對火力之下,一切自殺式進攻都是白費。

收拾完東北的蘇軍註定是會拿下朝鮮,然後徹底構成對日本的夾擊之勢,美國這時會在日本南部登陸,甚至美軍會直接選擇在東京灣登陸。

不過最令人期待的還是中國戰場,侵華日軍失去後方補給之後,打一槍就少一顆子彈。

而此時中國軍民又已經全部團結在一起,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國註定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收回失地。

自己收拾失地,其意義遠比日軍投降來的要大,其更像是東亞秩序重新劃分一般。

只是二戰末期由於美蘇之間已經存在的競爭和利益衝突,使得美國不得不力求快速佔領日本。

因為一旦蘇聯進入朝鮮和北海道,將極大影響未來的東亞局勢,美國不願意看到蘇聯的觸角過度伸到遠東。

所以美國當時才會迫不及待的使用原子彈,以求可以逼迫日本早日投降。

其實使用原子彈,間接的幫了日本一把,當時日本不結束戰爭的話,只能迎來更慘烈的毀滅!


小司馬遷論史


我認為如果執行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那麼日本會死的更慘,這樣做無疑會給日本人民帶來更加慘痛的後果。

負隅頑抗的日本人

有很多人一直以為日本投降是由於美國原子彈投放的功勞,其實不然。隨著德國法西斯主義的投降,蘇聯紅軍也加入到了太平洋戰爭。雖然日本是一個崇尚自殺的國家,他們相信戰死沙場會帶來至高無上的榮譽,死後將被安放在靖國神社,受後人世代供奉。在日本戰敗後期,日本人還負隅頑抗,在太平洋戰爭中抵抗激烈,很少有人投降。

在塔拉瓦,2500名日軍進行防守,最終只有8個人活了下來。在著名的規模最大的沖繩島戰役中,1.3萬美軍戰死或失蹤,3.6萬美軍受傷。日本傷亡約7萬人,10萬平民死於這場戰役,其中大部分都是自殺的。還有著名的神風特攻隊隊員駕駛飛機撞向美國軍艦,與軍艦同歸於盡,這種做法令美國人感到非常震驚。

痴人說夢的“一億玉碎計劃”

面對即將的失敗,1945年一些日本領導人高呼“一億日本人玉碎”的口號,號召日本人不要投降,要戰鬥到最後。但是,此時的美國根本不理會日本這樣的口號,他們認為如果日本戰敗,肯定會投降。此時,美國正在研究進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綜合評估可能會給美國士兵帶來的傷亡數字。因為,日本人這種勇於自殺不要命的作戰方式,還是非常讓美國人忌憚的。

日本早已是強弩之末

首先,我們從軍事上分析。其實在1944年底,日本的海軍就已經損傷殆盡,原來12艘現在損傷了7艘;25艘航空母艦損失了19艘,160艘潛艇損失103艘,47艘巡洋艦損失31艘,158艘驅逐艦損失118艘。不僅海軍實力嚴重降低,空軍也遭受了重創。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日本當時的國內形勢。經常受美軍飛機的轟炸,海上運輸線北封鎖,鐵路供給線斷裂,糧食無法得到正常的供應,國內民眾鬥志低落。很多領導人當時都對國內的穩定表示擔憂,害怕會發生大規模的暴動。


因此,即使沒有原子彈的轟炸,日本的內部統治當時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那些高呼“一億玉碎口號”,只是一些領導人不顧日本士兵和老百姓死活的白日夢罷了,根本無法改變日本失敗的後果。

謝謝關注,歡迎一起交流探討!


峰哥談史


一億玉碎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的威力。


至於對於一億玉碎感覺十分厲害的那些人,可能更多的是震撼,震撼的是一億這個數量,還有就是玉碎的那種決心,於是在內心深處反而起到了一種莫名的作用,反而覺得一億玉碎是很厲害的。

但實際上,一億玉碎對於美國來說究竟有多大的威懾力。更何況後面還有一個蘇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的較量早就已經接近尾聲了,就算日本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太多的效果了。


當時日本方面的一億玉碎是什麼意思,就是一旦美國實行登陸作戰,那麼日本方面就殺死了全部的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戰鬥力,而且還空耗糧食。這樣就有了一些戰力去反抗來自美國的壓力了。可見這一計劃的殘忍。


雖然這樣,但是實際上對比來說日軍的戰勝可能性依然極小,他們缺衣少糧,幾乎每天都有著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在美國的轟炸下,他們的工業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再繼續打下去,日本應該除了一些極少數的人可以逃脫身天,可以說會被滅族了吧。

至於一億玉碎,那更是滅族的行為。相對於這一無腦的行為,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可謂是拯救了日本這個民族,雖然廣島和長崎兩個地方寸草不留,但是終究還是留下來日本這個民族,如果真的一億玉碎,那麼今天絕對是沒有日本這個國家了。



對於日本這個一億玉碎的計劃著實是有些震撼,所謂的捨身取義,九死一生的計劃,實際上還是九死無生的。


一寸三分


古語兩句可以概括。

第一句:過街老鼠,人人喊大;

第二句:牆倒眾人推。

歐戰是沒有用原子彈便結束的,可見盟軍的傳統軍事實力是碾壓軸心國。

工業化極高的德國都被粉碎,打得舉白旗投降,比其還低的日本可想而知,彙集歐戰後的盟軍力量一塊絞殺日本結果會如何?

首先在侵略我國的幾百萬日本鬼子註定是回不去了,要麼投降,要麼就地消滅;

其次被分割包圍孤立在海外,特別是東南亞和太平洋孤島的那些日軍也沒有生機,本土叫美國用蛙跳隔絕,斷了後勤,特別是武器供應,再打下去,不僅是糧絕,而且是彈盡,接戰不會再是戰爭,而是屠戮;

最後,日本的本土,航空彈、燃燒彈,美國在沒有原子彈的情況也不可能會以攻佔琉球(沖繩)、硫磺島那樣死鬥,因為這兩地是日本的門戶,佔據了門戶就可以用來作為飛機場,不斷地以空襲削弱日本戰爭潛力。

海外的孤軍很快就會在斷了補給失去戰鬥力,直至被消滅,本土屢遭轟炸,不但來自美方,蘇軍也在推進,北海道會很快失守,蘇聯的炮火也是很強大的,德國都經不住,日本也應如此,鋪天蓋地的炸。

所以說,原子彈加速結束戰爭是不爭事實,但最重要的是拯救了日本,否則繼續打下去,恐怕島上的人要從世界各地進行大移民咯,因為原住民都死絕了。


鴻哥iouyh福小鋪


日本為什麼對美國俯首貼耳?因為核蛋蛋炸怕了嗎?NO,NO,NO!

美國是日本這個"變態民族"的救命恩人!讓日本天蝗保留了最低限度的"體面"!保留了它的基本盤!更保護了那"一億瓦碎"的愚蠢且極端的生命!它要感恩。當然,另一方面,美國的實力也讓日本人服氣。

實際上,二戰末期的日本已被打的半死不活了。國內資源的緊缺已使他們喪失了應有的理智而四處搶食,在太平洋各國瘋狂搶奪資源,還跑去攻打印度!被駐印軍當頭一棒給打個半死,扔下無數屍體溜了。那時候的日本已經不能用"蛇吞象"去形容它了,那是患上了"失心瘋"!可憎的是,同屬法西斯戰敗國,對戰爭的認識與反省來看,日本人顯然還需要被虐一回,而德國已經"端正態度"了。

現在很多白子認為是美國人的"核蛋蛋"讓日本恐懼了?是傳言蘇聯要炸富士山引爆火山?還用得著嗎?那是完全錯誤的!

157萬蘇聯鋼鐵洪流進攻關東軍,讓這個日本在中國最後的"大本營"形成被碾壓之勢!而日本國內可以說是一地雞毛!被盟軍炸得雞飛狗跳,殘破不堪!飛機,汽車,艦船要燒油不?後期的海軍也消滅得所剩無幾了!老百姓要吃飯不?可以說,不用進攻它的本土,合圍,打擊掐斷它的資源供應線,能活活餓死它們!

真正讓日本人絕望恐懼的是蘇聯的進攻!這也是讓日本人放棄抵抗的根本原因。作為主戰場的蔣介石政府領導的中國軍隊,由於主力龜縮大西南,對日本沒構成一點威脅,只是起到拖住一部分兵力的作用。倘若在後期發動反攻,也不至於最後陷入"無兵受降"的窘境!這會兒了也別去再扯裝備那些老掉牙的遮羞布了。咱們來看看蘇聯當時的出兵與戰果:

蘇聯參戰東北兵力1577700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此外還擁有太平洋艦隊和阿穆爾地區艦隊……蘇聯8月9號參戰,到17號結束,看看戰果:俘虜日本兵59.4萬人,擊斃8.3萬人,而蘇軍陣亡僅僅只有8219人。

看見沒?一個禮拜時間,讓日本人怕了幾十年!諷刺的是,在中國受降時,日本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居然向部下表明自己是因為:"今奉大命,率我武威赫赫,戰史輝煌的中國派遣軍,不得已投降敵軍,萬感交集,無限悲痛……"

看到沒?這滿滿的不服與鄙視!

如果日本在沒挨核彈的情況下敢於執行"一億瓦碎”計劃的話,按照毛子的個性,它有亡國滅種的絕對可能!那會那所謂的一億,無非是一群待宰羔羊罷了。

而綜於戰略考量,美國對蘇聯的兇猛也會有所顧忌,會想辦法讓它投降。如果日本不識相繼續"瓦碎"下去,那日本列島姓誰真難說了。反正會比挨核彈要慘得多!因為那時的日本已經是待宰魚肉,沒任何資本翻盤了。

而蔣介石情深意長的"以德報怨"操作與蘇聯紅軍虐死它幾十萬俘虜相比較,日本至今談"俄"色變,日本更服誰,更怕誰就一目瞭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