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一勺言|專訪華夏幸福總裁孟驚:我們的門檻

一勺言|專訪華夏幸福總裁孟驚:我們的門檻

一則「資金鍊斷裂」的流言襲擊華夏幸福,短暫刷屏,聲明反擊,違規刪除,不期然,竟逼出了一個十分罕見的局面:

過去十幾天,一向有封閉、神秘標籤的華夏幸福,接連有公司高層出面接受訪問,問題均來者不拒,幾乎是豁然之間,一個透明指數顯著提升的華夏幸福曝光在各家媒體的筆下。

以貴公司以往的透明指數看,這簡直是發福利的節奏。一勺言也撈了一個。4月4日,華夏幸福總裁孟驚第一次坐到了一勺言君的面前。

雙方雖未謀面,但應該並不陌生。

對他而言,一勺言此前寫過華夏幸福一篇文字,披露它與幾家同行的合作計劃,尺度中肯客觀,但以華夏高層的尺度看,這當然已經抵達敏感點。

對我而言,早就聽聞,孟驚是頂級職業經理人市場上一個被遠遠低估的人。

一個前華夏幸福的高層朋友對我說,孟驚是王老闆的創業夥伴,在公司內部,他的專業,業務與視野俱佳,是華夏在產業新城路徑上的關鍵探索者與執行人。但是因為職業生涯過半,僅供職於華夏幸福,沒有機會在公開人才市場上接受身價測試,更沒有機會拋頭露面,躋身明星職業經理人行列而已。

然而,這樣的人,才正是一勺言最想影響的一類人。

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但直到結束,我才沮喪地發現,自己可能剛剛抵達那個隱秘王國的入口。

一勺言|专访华夏幸福总裁孟惊:我们的门槛

下文,對話有刪節,部分措辭為閱讀順暢需要而有修改。

一勺言:產業新城這個生意很多年了,有沒有1.0、2.0、3.0的說法?

孟驚:我們內部認為,它是有的。1.0的階段就是承接製造業的產業轉移,別的工廠搬到這裡來,在國家層面,沒有增量,有的話也只是產能擴大後的自然增量;2.0的階段是從0到1、從1到100的過程,從前端的創新到孵化,到測試到量產,是增量的生意。

但不管怎樣,我們的模式沒有本質變化,提供服務,收取服務費。

一勺言:這個生意有門檻麼?

孟驚:最大的門檻就是,你要耐得住寂寞。華夏從2002年至今,歷經幾個房地產的爆發週期,很多人說你踏空了,公司內部論爭很激烈,但是老闆力排爭議,堅持走這條路,沒有什麼掙錢就去做什麼。我們不會拿自己的短處與萬科、碧桂園的長處競爭,我們沒有那個基因。所以,定力是這個行業的很高的門檻。

第二個門檻,華夏幸福組建了產業研究院,很多體制內的精英來領銜。華夏幸福主營業務員工數有1萬多人,其中,近5000人從事產業的研究與招商。我們有超過200多個招商團隊,分散在全國,這些觸角讓華夏幸福可能成為中國最懂得一線製造業冷暖的公司。

一勺言:這麼多的一線公司與員工,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孟驚:有2/3的人在一線招商,他們有點像政府的招商一局、招商二局。彼此有分工,但也會競爭。大體按照區域與行業來劃分。300多人的產業研究院就像一個掃描器一樣,首先從宏觀的研究中鎖定十大行業,鎖定這個行業的細分產業,然後從細分產業按照行業目錄找到所有的企業,最後交給所有的招商團隊。

一勺言:現在賽道上很擁擠,很多競爭者加入進來。被模仿、超越的風險有多大?

孟驚:他們佈局的晚,我們佈局的早。中國能招商引資的人或者是招商引資排在前面的這些人,已經被我虐了一遍了。我們200多個招商公司裡,大概有100人是來自於國內非常好的開發區的招商局長。

比如中國最好的蘇州工業園,他們的招商局長加入華夏的有三個人。張江高科也有兩三個高級人才加入到華夏。同時,這裡面還有100多個人是行業的大咖級人物,比如京東方負責投資或採購的負責人,甚至沃爾沃有一個分公司的總裁就到我們這兒了。

一勺言:你用這種方式來綁定,會不會產生道德風險?

孟驚:他們已經辭職了,到了這兒入職變成華夏的員工了。

一勺言:你們最看重他們的是什麼?

孟驚:他們對這個行業的成長趨勢,誰要投資,到底他們投資選址看重什麼,他們最為清楚。所以,他們會幫助華夏幸福成為中國最懂製造業選址的企業。

一勺言:我早有預期華夏對於體制內官員的偏愛,但是沒有想到已經到達這個程度。

孟驚:我必須解釋一下。招商局長在政府那裡,他們叫做事業編,有很多是聘任制,不完全是公務員。他跟政府的官員,像縣長、書記那是不一樣的,那是公務員體系,他們很多是事業編。

一勺言:原來,你的護城河還是蠻高的。

孟驚:這個事我們每年都在幹,有時候也缺乏總結,你要是不問,我們確實還沒有這麼密切的思考。有人說一個行業做一萬小時就成為專家了,我們做十幾年了,多少一萬小時了。

市場上房地產的寫高週轉的書多了去了,那是不是一個人拿了書看了,就能做高週轉呢?不是這麼簡單,得有人才,有體系,有決策體系的支持,它是一個整體。

一勺言:你有最擔心的競爭對手麼?它是誰?

孟驚:房地產不管大家怎麼唱衰,現在還是非常平穩的。所以,大家不願意捨棄這個舒適的環境來挑戰,自廢武功來鍛鍊這個能力,這是人之常態。

所以,我們的競爭對手一直是這些政府的開發區,因為我們乾的是同一個活,這是我們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但是,這些競爭對手大體上都是區域性的。

從行業上來說,我覺得有幾個區域性的公司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比如過去深圳的天安數碼城、上海的張江高科。張江高科雖然是國企,但是現在也很企業化了,像深圳的招商、前海蛇口招商局,他們也都找過我們,希望跟我們合作。

前十的開發商如果要乾產業新城,就得把買地的錢拿出來去幹別的,在短期內一定會限制它的規模。它的地就沒那麼多錢了,這樣的話,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都受不了。

一勺言:在王老闆的生態邏輯裡,孔雀城的角色扮演是什麼?

孟驚:王總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他跟我說的,加上我的理解就是,孔雀城早期做地產開發,是不得已而為之,產業園的招商引資需要配套,當時我們也試圖找了外部的開發商,但是沒有人去。後來,隨著京津冀的整體發展,它自己能夠掙錢了。但是,它的終極角色一定是,圍繞著華夏幸福的園區地產來做。

在未來三到五年,我們不會允許,孔雀城大規模地去市場上買地、進城發展房地產,它的發展必須在華夏幸福的產業新城主邏輯上行進。

一勺言:但是,兩年前,你們確實曾經表達過孔雀城獨立發展、做大做強的想法。只是,去年環京市場的跌落,讓這一切沒有兌現。

孟驚:如果要說,我說的比較真實,難免會涉及到人。

2016年,孔雀城引入了外部的職業經理人,有熱情,希望不僅在園區裡掙代建的錢,也希望去城市裡練練,多給公司掙些錢。這種熱情,我們不能一棍子打壓,我跟王總是非常支持的,既然把人請來,就必須支持人家的工作。

一勺言:你的意思是,職業經理人的願景,影響了老闆,才有這麼大的規劃?

孟驚: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的確沒有這麼大的規劃。我們是支持新團隊的工作,他們的激情與熱情,不能打壓。但是,我要求,每個項目必須要報我批准。比如今年干城市地產,我只給50億元投資,你去挑選,但是,每個項目必須得報我批准。

一勺言:你們不想失去控制,讓孔雀城脫離太遠?

孟驚:我們註定不會像其他開發商,任何一個企業的資金都是有限的。本來這個模式運轉挺好的,又拿出一塊去變成碧桂園模式,變成萬科模式,這個公司就不聚焦了。

一勺言:可是,過去三四年的地產,罕有踏空者。

孟驚:我給他資金多了,一旦趕上房地產調控的低點的話,他的東西一旦賣不動,對我的影響就非常大了。高週轉好年頭沒問題,但是,萬一這個項目壓了呢?

新團隊的離開,恐怕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他們可能自己感覺到,公司在這個事上是不支持,不大力支持吧。其實不能算不支持。

一勺言:孔雀城在城區的土地市場上,確實沒有太多作為。

孟驚: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肯定是沒有,二線城市像杭州這些城市也沒有。新團隊曾經動員若干次去合肥,被我攔住了,我認為合肥現在已經到了市場飽和的量了,因為城市本來就不大。

一勺言:合肥樓市還挺有前途的,呼聲很高。

孟驚:是有前途,這沒問題,但是它要跟鄭州比,就不如鄭州。合肥樓市已經到了平滑期,是不是下來,這個還不好說。而且,合肥離上海和南京比較近,很多人湧向了上海和南京。

但是,鄭州不一樣,鄭州是吸引了河南的一億人口,勞動力在迴流。河南的產業發展非常好,很多人都在家門口就拿工資,也沒必要去深圳、廣州了,這些人都有置房的需求。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人口的問題,安徽本來就在夾縫當中。

一勺言:孔雀城頻繁發生人事調整,誰應該為此負責?

孟驚:我們的戰略是,不希望將來華夏幸福成為華夏幸福➕住宅地產,這不是我們要成為的樣子。華夏幸福是做產業新城的,我希望孔雀城就是依託產業新城來做,不到外面來幹。依託招商引資導入人口,它不用自己去找客戶。

即使這樣的話,孔雀城的能力現在也越來越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所以,我們從去年提出來住宅合作,過去沒有這麼大量,現在我們也有3000來人的招商團隊了,隨著全面佈局,每個地方都得有配套,它幹不過來。所以,我們現在也提出來跟開發商合作。

一勺言:我個人更感興趣的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孔雀城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發展,其實很有想象空間。

孟驚:很多人都建議這個事,但是,最起碼3到5年內,我們不想。

一勺言:你最大的顧慮是不是,擔心它加深華夏幸福的房地產概念,在政府那裡印象分不太好?

孟驚:我們在哪都對它有要求,沒有產業新城的地方,不讓它去,它也不會去,所以不會出現政府印象分不好的問題。

我們這種模式,蛋糕就這麼大,拿出這個蛋糕,就會影響產業新城更好的發展。當產業新城很好地運轉,是不是5到8年之後,它可不可以幹,現在不能說那麼遠,只能說有可能。我們的新總裁來了之後,第一個談話就是要做好園區。別這個還沒做好,就想著別的。

一勺言:在你設定的路徑下面,會讓孔雀城變成一個“富二代”的公司。因為它的土地過分依賴於跟產業園的綁定,它的投資能力會下降,它的銷售能力的產能是不足的,所以必須找外部的開發商介入來消化你的問題。

孟驚: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孔雀城不像其他的典型的房地產公司,這些公司的能力聚焦在拿地。而孔雀城就沒有在市場上練過這個能力。現在你讓它去拿地,我跟你說,它拿不過人家。從這個角度,可能外界評論,你就等著餵食吧,就像“富二代”。

但是,這個團隊還是很積極向上的團隊,產品我認為做得也很不錯,也匹配我們的前十地位。

一勺言:環京樓市比較差,導致業績滑坡,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流言襲擊創造了溫床。

孟驚:這個團隊在去年一年當中的很多工作還是可圈可點的。因為它可以說是頂住了環京調控的巨大的壓力,還保持孔雀城的銷售、回款沒有大幅下滑,總體比較平穩。但還是有下降的,這個必須得承認。如果不承認,還高歌猛進,那說明政府的調控沒起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只是覺得他們在外埠,也就是在不限購的區域表現不好。我們這邊受限了,按照經營邏輯來說,外埠應該快速突破來補充。但是,因為外埠形勢太好,像合肥、鄭州、武漢,包括南京,都是這一波起來的。他們就過於追求利潤,把價格定得比較高。這樣的話,銷售肯定就得慢。

一勺言:如今,利潤其實是靠速度拼出來的。

孟驚:對,房地產企業都得靠這個。所以,這是我對他們最大的一點要求。我曾在會上向團隊保證,大家的獎金放心,按照公司的戰略幹,實現了公司戰略,獎金我替你們解決,我去向老闆爭取。老闆對我的授權比較大,這個是沒問題的。當時大家追求利潤,他的邏輯沒錯,他賣高價利潤高,利潤高提獎就多。

一勺言:團隊應該沒做錯,他們也希望為公司掙更多的錢。

孟驚:如果環京沒有這個調控,那沒錯。

一勺言:你認為團隊需要更有大局觀?

孟驚:環京大勢是公共政策,開發商都要面對。老闆在年終總結會上也非常明確,這不是京津團隊的事,京津團隊不足的是沒有及時調整策略,還寄希望於明天、後天不調控了就好了,這不就是僥倖嗎!

一勺言:

你認為不應該表現出項目總經理的視野,而應該更高?

孟驚:你這個理解非常到位,得站在更大的位置來看,不是為了300、200萬的獎金考慮。否則,這個公司就成了一幫僱傭兵了。

一勺言:你的心目中,來自產業新城的收入與孔雀城銷售收入的理想比重是多少?

孟驚:在收入規模上,我希望是一半對一半,現在是48%與52%。將來在利潤上,我希望是倒過來,也就是住宅佔40%,產業園收入佔60%。

一勺言:今年去槓桿很厲害,包括政府也在去槓桿。現在,是華夏幸福十幾年來面對的很艱難的時刻麼?

孟驚:現在總的負債率,今年年報上是82%,我們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做到80%以內,控制在70%多一點,這個完全沒有問題,華夏幸福絕對是能做到的。

在PPP領域,我們是被財政部高度支持的模式,包括髮改委、國務院辦公室對我們PPP都有表彰。而且,華夏幸福致力於縣域經濟,我們在北、上、廣、深沒有PPP。我們認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抓手,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北京周邊,我們對政策比較敏感,早就預期到,國家在這方面一定會加以控制。在跑快和跑的好的角度上,我們想跑得好一點。碧桂園過千億之後,也曾有過三年的調整期,平臺做紮實後,才開始提升到5000億。

一勺言:前段時間有一本書,吳建斌寫的《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其中提到了對碧桂園股價比較有直接影響的“染紅計劃”,它在股東行列中找到一個具有便宜錢的股東,幫助它實現了市值的騰飛。華夏幸福會有自己版本的染紅計劃麼?

孟驚:這個事我說不了,得老闆自己定。

一勺言:華夏幸福的王牌是招商,招商後的產業存活率,決定著它的招商質量。它會影響到政府對你的評價。但是,產業存活率受到整個製造業與宏觀經濟的週期影響,作為一個企業而言,其實是力有不及的。你們能夠做什麼來提升你在政府客戶那裡的價值?

孟驚:

從英國工業化到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在研究,但是也不可能提供一個萬能公式,這個事比房地產複雜一萬倍。

但是,我們區別於別人的是,我們的產業研究院,非常獨立,沒有太多KPI的考核指標,這個研究院歸我管,很多事老闆直接就調度了。他們這些人在不揹著指標的前提下,獨立研究和判斷。我們相信,這些高人會比別人犯錯的概率少得多。

一勺言:我注意到,固安作為一個樣板曝光率十分高。在心理上華夏幸福走出河北了麼?

孟驚:因為固安大家更熟,其實,嘉善比固安一點都不差。我在固安當過總經理,但是現在一年也就去一兩次,反倒是外地,我去的更多。

最近兩三年,華夏幸福新招聘的高管,一定是為華夏幸福全國佈局而儲備的,如果僅僅是河北,這些高級人才不會來。

採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我事先儲備的問題全部搞定,他方才說,因家裡人住院,只能聊到這裡,需要馬上過去。

聽罷,我感到十分抱歉。

對他而言,他花費時間來回答的這些問題,不過是進入一個更垂直細分的B2B行業的初級問題,但是,對華夏幸福門檻之外的圍觀者而言,人們確實也在等待一個更開放的產業隱形冠軍的出現。

也許,還有以下幾個問題,在等待著華夏幸福的回答:

一,它數千人的招商團隊究竟是如何像星探、球探那樣去運轉的?

二,獨立的產業研究院是一個什麼樣的智庫?掌舵人是誰?

三,高達45%的落地投資回報,憑什麼它可以拿的理所當然?

四,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資,讓它的產業護城牆更加牢不可破。那麼,誰是最新的明星案例?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可能藏著一個昂貴的經驗。對於這條賽道上的其他選手而言,這也將構成一道難以逾越的防線。

但是,沒有誰會比它最大的客戶——地方政府更願意親眼目睹這一切:如果你能夠做好你的工作,兌現你的承諾,那麼,儘管拿走你豐厚的獎品吧。

前文閱讀提示:

一勺言 | 最近幾起互聯網大事背後的底層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