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代皇后萧观音为何被冤枉致死?

旧夏天的诗


十香词案是历史名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完全是耶律乙辛图谋不轨阴谋构陷萧观音;也有人认为萧观音确实与伶官赵惟一有私情,只是不幸地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耶律乙辛陷害萧观音的图谋不轨

耶律乙辛在辽道宗时深的信任,先后进封赵王、魏王,后署理太师势倾动朝野,门下贿赠络绎不绝。

皇太子耶律浚有才干,也有祖宗遗风,耶律洪基曾称赞:此子聪慧,殆天授欤!

耶律浚开始参预朝政,法令制度整饬清明,耶律乙辛不仅无法再一手遮天,权势被分,更是担心太子完全掌权后会对付自己,于是谋算陷害皇后萧观音与太子。

所以萧观音被陷害无论有没有《十香词》在耶律乙辛想要除掉太子的情况下,都会被耶律乙辛陷害,尤其身边宫女单登对其也不满。

十香词案

耶律乙辛的描述

对于私通事件,耶律乙辛上疏中描述情况是:

皇后召赵唯一进内帐饮酒,单登听到皇后说:"可以封你做郎君"。赵唯一低声说:"奴才虽然健硕,但只不过是小蛇,自然敌不过可汗的真龙。"皇后说;"虽为小猛蛇 却赛过真懒龙。"此后只听见 "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院鼓敲了第四下,皇后令单登揭帐,说:"赵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单登叫了很多遍才醒,于是起身告辞,皇后赐给金帛一箧,赵唯一谢恩而出,其后虽然皇后随时召见,但赵唯一不敢入帐。
皇后非常想念他,所以作《十香词》赐给赵唯一。

实际上《十香词》是耶律乙辛与对萧观音心怀不满的单登联合进行的一场冤案

萧观音因为谏猎秋山被皇帝疏远,作《回心院》词十首,抒发幽怨怅惘之情。

而宫中乐师赵唯一被命谱上音乐,赵唯一吹奏《回心院》,使听的人怦然心动,于是传出谣言两人情投意合。

于是耶律乙辛命人写成《十香词》,由单登诓萧观音说,这是宋国皇后所作,请皇后"御书"。

萧观音不知是计,为其手书后,又书写自己所作七言绝句《怀古》一首,诗曰:"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萧观音诗中: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两句含有“赵唯一”三字,成为耶律乙辛借题发挥的证据。

在通过对赵唯一屈打成招,以及宫女单登的配合下,辽道宗确信萧观音与伶人私通,令其自尽。

萧观音死后,耶律乙辛立马构织罪名,太子谋反罪名陷害太子,导致耶律浚被废为庶人,迁往上京,途中被耶律乙辛派人杀害。

十香词

十首五言绝句,每首描写身体的一个方面,按照十首的次序是:发、乳、颊、颈、舌、口、手、足、阴及一般肌肤。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妆;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颜,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合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也有一种说法是耶律乙辛想陷害萧观音不假,但是十香词有可能真是萧观音所做。


妖鬼杂谈录


这个故事要从辽道宗耶律洪基说起,没错,就是《天龙八部》中萧峰那位结义大哥。辽国是个大国,一度是东亚霸主,强压北宋没商量。辽道宗是个比较有名的的辽国皇帝,很大程度上要拜金庸所赐,如果不是《天龙八部》,估计耶律洪基的名字知道的人要少了一大半。


事实上,辽道宗算得上是个昏君,辽国的衰落很大程度是从他手里开始的,辽道宗汉化程度很高,但可能因为草原民族的基因所致,他最热衷的运动是打猎,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外打猎。


对比一下,中原的皇帝除了开国的、逃亡的,绝大部分终身没出过京城几次,像乾隆六下江南,已经属于多得不得了了。皇帝常年不在京城,自然要有大臣负责掌权,如果这个权臣碰巧是个奸臣,那就危险了。巧合的是,耶律洪基中奖了,他信任的这个大臣叫做耶律乙辛,就是个大奸臣。

耶律洪基有个皇后,名叫萧观音,萧氏是辽国的皇族大姓,萧观音的家室也是非同小可,她的爸爸萧惠是辽兴宗母亲萧耨斤的弟弟,也就是说,她这一族,是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这一支来的,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可谓尊贵无比。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萧观音自然从小就得到优秀的教育。会写诗词并且写的相当好,会弹琵琶并被称为当时第一,颜值又是相当的高,放到现在,就是官N代加才女加美女,想不爆红斗难,不嫁皇帝也得嫁个亲王,不然没人配得上。


在耶律洪基还不是皇帝,只是个燕赵国王的时候,当时萧观音还不满十二岁,就被洪基纳为太子妃。随后耶律洪基继位,清宁元年也就是1055年的时候将萧观音立为皇后,这时候萧观音才十五岁而已,不过已为洪基生下了三位公主一位太子,可谓年纪轻轻母仪天下。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很羡慕,这简直就是最成功的十五岁少女了。然而很可惜的是,辽道宗沉迷于打猎,和萧观音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萧观音数次上书谏猎,反而激起了耶律洪基的反感,愈加疏远萧观音。

我们知道,萧观音是个才女,读书很多,她想到了效仿卓文君作诗巧劝司马相如的故事,于是写了一组《回心院》词,共有十首,内容都是希望皇帝回心转意,词很美,也流传了下来,小院摘录一两首给大家看一下:

换香枕,待君寝。铺翠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袂。

铺翠被,待君睡。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

叠锦茵,待君临。蒸熏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

那么问题来了,光有词没用,歌词是要唱出来的,还得有曲。于是萧观音招来一个宫廷乐师叫做赵惟一的,来帮助她一起谱曲,就是这件事,导致了萧观音的悲惨结局。


当时的年份是1075年,萧观音35岁,这个年龄的女人,皇帝老公又常年不在身边,耐不住寂寞也算是正常。萧观音与这位乐师,也就是伶人赵惟一发生了男女私情,要说这事,往大了说是死罪,但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别人也很难知道,又是在辽朝,免死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但在这件事上,萧观音犯了两个天大的错误。一,她不光偷情,还偷得轰轰烈烈,可能是久旱逢甘露,赵惟一给了她太大的欢乐,她是个才女又是个多愁善感的女人,一口气写下了十首绝句,注意,不是一首,是整整十首,而且内容极度香艳,叫做《十香词》,听名字也不难理解,描述的是十个部位的香味,哪十个部位呢,诗词如下: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妆;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颜,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那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宵欢臂上,应惹颈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安知郎口内,含有暖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凤靴抛合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暖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颤,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合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看见了吧,从头到脚,从发丝到裙内,简直就是辽国版的《十八摸》了,这还不算,还另做了一首《怀古诗》,诗中暗藏了赵惟一的名字,偷情归偷情,您别留下证据啊,而且还是这么明显的证据,笔迹一看就看出来了,别人想伪造也伪造不来,这是萧观音的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就是没有提防奸臣耶律乙辛了,当时萧观音之子,皇太子耶律浚开始学习管理朝政,无形中威胁到了耶律乙辛,毕竟天下早晚是人家的,耶律乙辛坏事做多了,难免不被清算,于是他决心要除掉太子。

他买通了皇后的贴身婢女单登,得到了皇后偷情的第一手消息和证据。耶律乙辛立即加班加点,捣鼓出了一份奏章,名字叫做《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详细记录了萧观音和赵惟一偷情的全过程,因为有贴身婢女的第一手资料,连两人在床上的对话都被记录下来,可谓毫无隐私可言了。

比如“皇后娇喘连连,说:“可以重重封赏有用郎君”。赵惟一压低声音:“奴具虽健壮,但与皇上真龙相比,不过一条小蛇耳。”皇后嬉笑说:“小猛蛇,却赛真懒龙。”此后,但闻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这份奏章,被连夜派人加急送到耶律洪基处,耶律洪基当然是在打猎,想想,你正在兴高采烈地进行户外运动,突然家里人送来一份文件,说你被绿了,而且详细说明了整个过程,细节描写地非常生动,就差视频回放了,你会作何感受?

如果此事只是在宫内小范围内有人知道,耶律洪基可能还会稍稍冷静一下,思考一下,毕竟契丹人虽然汉化程度颇高,但在两性方面,还是要比中原王朝开放不少的,萧观音或许罪不至死。

但是在那种场合,大庭广众之下,说不定京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这让耶律洪基的脸往哪儿搁?耶律洪基暴怒,皇帝的怒火是可怕的,他立即回城,经过简单的审讯,赐死了萧观音,赵惟一被全族抄斩。


然而搞垮萧观音并非耶律乙辛的最终目的,皇太子才是乙辛的目标,在他谗言之下,皇太子耶律浚被废为庶人,并被囚禁于上京,没过几个月,耶律浚就被耶律乙辛派出的刺客杀害。

耶律乙辛最后也没吃到好果子,他还想进一步陷害皇太孙,也就是后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洪基没有答应,反而对耶律乙辛有了防备,开始一步步贬斥他,最后被下诏缢死。

天祚帝即位后,又将其开棺戮尸,全族抄斩,算是为父亲和奶奶报了仇,然而辽朝衰落的根基已经种下了,两次皇族内乱,牵连了一大批正直的朝臣,使得辽朝元气大伤,人才凋敝,逐渐走向灭亡。


小院之观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乳名观音,是钦哀皇后弟枢密使萧惠的女儿。姿容无人能及,冠绝一时,擅长做诗,又善于谈吐,能自创歌词,尤其擅长弹琵琶。重熙年间,道宗当时为燕赵王,纳她为王妃。清宁初年,被立为懿德皇后。

皇太叔重元的妻子,因为艳丽而矜矜自得,皇后见了以后,就劝诫她说:“身为高贵人家的妇人,何必如此。”皇后生下太子耶律浚,皇上更加宠爱她。喜爱音乐,伶官赵惟一得以能够侍奉跟从在身旁。大康初年,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陷皇后和赵惟一有私情,枢密使耶律乙辛上奏此事。皇上下诏让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负责审理这件事,得到了证实,族诛赵惟一,赐皇后自尽,从娘家收归了她的田产。乾统初年,追谥为宣懿皇后,合葬在了庆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