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智能家居的標準與定製(三)——說明書

智能家居的標準與定製(三)——說明書

在 中,講述了智能家居中軟件的定製方式。

在 中,只講了在別墅智能家居的定製過程中的“標準”的流程。

其目的是客戶與服務商之間的基本考量。客戶在確認:智能家居我真的需要嗎?價格願意接受嗎?你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嗎?而服務商在確認:你是我的服務對象嗎?下一步的定製過程怎樣的方式更合理?只有雙方確立了基本的信任,找到了良好的溝通模式,相對複雜的定製過程,才會順利進行。

今天就到了“硬件定製”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客戶確認為什麼要選擇你,而不是TA。作為服務商我們要表現的是專業性和針對性。

不要認為經過了“標準”的過程,客戶就已經理解了智能家居,進而可以明明白白告訴你他需要什麼功能。定製的過程需要更細緻的溝通,並且這樣的溝通一定是從服務商的提問開始的!這些問題,既要表達出你的專業性——我是最專業的,同時要讓客戶感覺到針對性——專門為你定製,客戶才會按照你的思路,理性地回答問題。以此來確認客戶需要的生活方式與智能家居契合點,同時把握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硬件設備和合理安裝位置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設計出來的方案才能被愉快地接受。

智能家居的標準與定製(三)——說明書

首先來說說怎麼來表達專業性。

充分了解並理解科學的生活參數,這些指標都有國際標準,是最強有力的設計依據。而這些往往是不被客戶認知或忽略的。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指標來規劃未來的生活,一定與以往僅憑“個人感覺”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作為服務商,如果我們按照國際標準來指導設計理念,提出相關的問題,是不是足夠專業了呢?答案是:讓我們提出的數據更有說服力了!如:照度、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可吸入顆粒物、臭氧濃度、噪音的分貝數等等。這些既關聯著生活質量,又與健康密不可分,更不要說還應該跟隨生活狀態而改變的種種細節,都該是智能家居的職責。

專業性還體現在:依據裝修的實際效果和相互關聯的電器設備,在分析智能家居產品的技術指標之後,選擇匹配的產品及合理的安裝位置。例如:強弱電機櫃儘量遠離洗手間和廚房等可能漏水的區域;吸頂的紅外感應器與燈具要有一定的距離以避免遮擋;攝像頭要根據現場情況和技術指標確定數量和安裝位置;煙感探測器不能安裝在廚房等等。這些細節的實際應用才能真正體現專業水準。這就要求服務商擅於總結方方面面的施工經驗和技術細節。重要重要重要,說三遍。

那麼怎麼體現針對性呢?那一定是對客戶居住過程的理解——動與靜。

靜就是靜止在某個位置,生活狀態可能會改變,位置不變。坐在沙發上,就可以看電視,也可以聊天,還可以讀書。誰也不想起身去開關燈以適應相應生活場景的亮度要求,此時遙控器、手機等就是第一操作手段。尤其是在某一種場景持續時間比較長時,舒適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控制界面就該更人性化,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男女主人可能會不同,早上和晚上會不同。

智能家居的標準與定製(三)——說明書

動,就是更換位置的過程。

不知道你想過沒有,我們操作生活電器,大多是在更換生活場景的“途中”。例如:用餐——從客廳到餐廳,如廁——從餐廳到衛生間等等,都是在途中去操作的,因此牆面的面板操作就是第一選擇。這就需要簡單——一鍵完成。既然是動的狀態,就不要因為操作停留太久。

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動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大多設計師都會在設計中加入這個概念。我先來解釋一下:簡單說就是人在居室內活動移動的線路。家居動線如果設計的好,人在家裡活動,會覺得順暢自在,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設計的很差,就會造成空間利用不足、重複勞動、生活習慣越來越差,即便是待在自己的家,也會有種磕磕絆絆的感覺。動線一般分為三條線:家人動線,家務動線和訪客動線。

設計智能家居是,充分利用“動線”,就可以深入瞭解生活狀態的不同路徑,發掘各動線上場景的不同要求。比如:主人動線內的場景應該更為人性化;家務動線中,女主人也許會需要背景音樂的陪伴,燈光的亮度會高一些;訪客動線內的操作面板要設計成極簡,甚至恢復到普通面板的操作方式,以避免誤操作。重點在於要細化動線交叉點的操作方式,分清主次。

智能家居的標準與定製(三)——說明書

前期在“標準”過程中,已經建立了基本信任和良好的溝通方式。定製的過程是將專業性和針對性有效地結合,在友好的問答中,讓客戶進一步理解智能家居,並挖掘客戶心中最真實的需求。這樣就為“方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