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交通部:2020年底京津冀等地需淘汰100萬輛柴油貨車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交通部網站消息,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打好調整運輸結構攻堅戰、打好柴油貨車等汙染防治攻堅戰等。要求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

交通部:2020年底京津冀等地需淘汰100万辆柴油货车

資料圖:貨車。 中新社記者 敖帥昌 攝

意見稱,到2020年,交通運輸汙染防治攻堅戰任務圓滿完成,綠色交通制度基本健全,資源集約節約利用進一步加強,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出行比例進一步提升,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通過繼續努力,到2035年,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交通運輸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更加科學完備,交通運輸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意見指出,要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推廣清潔高效的交通裝備、推進交通運輸創新發展、打好調整運輸結構攻堅戰、打好柴油貨車等汙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安全監管和應急能力建設、積極參與綠色交通國際合作、開展綠色交通全民行動、健全生態文明治理體系等。

意見提到,要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推動LNG動力船舶、電動船舶建造和改造,重點區域沿海港口新增、更換拖輪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支持長江干線、京杭運河和西江干線等高等級航道加氣、充(換)電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郵政快遞、機場、鐵路貨場、重點區域港口等領域應用。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場內充電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此外,要推廣港口岸電建設與應用。到2020年底前,長江干線、西江航運幹線和京杭運河水上服務區和待閘錨地基本具備船舶岸電供應能力,沿海主要港口50%以上專業化泊位(危險貨物泊位除外)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新建碼頭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岸電設施。

意見還指出,要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快遞包裝材料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

意見稱,要調整運輸結構專項行動。顯著提高重點區域大宗貨物鐵路水路貨運比例,提高沿海港口集裝箱鐵路集疏港比例。環渤海、山東、長三角地區,2018年底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採暖季前,沿海主要港口、唐山港、黃驊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到2020年,全國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3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長40%、長三角地區增長10%、汾渭平原增長25%。

同時加快構建以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為主體的大容量快速客運體系,形成與鐵路、民航、水運相銜接的道路客運集疏網絡,逐步減少800公里以上道路客運班線。到2020年,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多式聯運貨運量比2015年增長1.5倍。

意見還表示,要打好柴油貨車等汙染防治攻堅戰。嚴格實施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准入制度,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採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中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

此外,開展船舶汙染防治專項行動。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內河應採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勵淘汰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2018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2019年底前,調整擴大船舶排放控制區範圍,覆蓋沿海重點港口,逐步拓展到長江干線主要港區。2020年底前,長江內河現有船舶完成改造,改造後仍達不到新的環保標準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

同時,還要開展港口設施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協調推動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落實水汙染防治法,加強統籌規劃建設船舶汙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推動港口船舶含油汙水、化學品洗艙水、生活汙水和垃圾等汙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到2020年,具備接收能力並做好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

另外,推進排放不達標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重點區域港口新增和更換的作業機械主要採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加快推動長江干線水上洗艙站設施建設。推進原油成品油碼頭油氣回收治理。

意見還提到,要推進交通路域環境汙染治理、推動綠色交通國際合作、開展綠色交通全民行動等。在綠色出行方面,研究制定綠色出行行動計劃。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繼續推進公交都市建設,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加快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等設施建設,優化運力配置和換乘環境。指導城市規劃,配合推進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系統建設,逐步提高慢行道占城市道路的比例,推動公交、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倡導綠色出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