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鬼谷子勸世良言:單純的人很容易吃虧,一句話教你讀懂鬼谷子權謀

★點擊右上角【關注】中華鬼谷子智囊團頭條號,私信回覆“鬼谷秘籍”,贈送您一套鬼谷子智囊團超值內部學習資料。

鬼谷子勸世良言:單純的人很容易吃虧,一句話教你讀懂鬼谷子權謀

你是個懂謀略有心計的人嗎?

俗話說:真言一句話,假傳千萬卷。在浩如煙海的權謀典籍中,古人到底有沒有用一句話給我們指出謀略到底是什麼呢?

有的!

今天文章的開頭先說一條魚,什麼魚呢?比目魚。關於比目魚大家肯定不會陌生,這要感謝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時候的回答的一個問題。少年時代的魯迅有個絕活:對對子。

比如有一天,私塾老師就出了一個對子:獨角獸。講臺下的有人對的是“四眼狗”、“六角憋”,很顯然私塾老師並不滿意。魯迅先生給了一個答案:

比目魚。

妥了,100分。

關於這件事情,或許能夠喚醒我們很多朋友的兒時記憶。相信學習完《三味書屋》,兒時的我們很多小夥伴就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

求老師們的心理陰影面積。兒時的天空是如此的藍,又是如此的單純。

再一轉身,時間已經過去十幾二十年了。曾經的我們已經長大。如果說比目魚給童年的我們的記憶是美好的。那麼成年後再回頭看,我們渴望那份童真,但是卻只敢放置在心底,為啥呢?世界早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我們雖然渴望回到過去,但是現實告訴我們,單純很容易吃虧。

多年以後,這一次,當我們再遇到比目魚時,已然成為一個處世謀略。

關於比目魚,古人記載:兩片相合乃得行,啥意思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相信小時候大部分老師沒把真相告訴給大家,古人認為的比目魚到底是啥樣的?

很多人以為比目魚就是一隻魚。實際上不是的,古人認為,注意我說的是古人認為,比目魚其實是兩條魚靠在一起,為什麼呢?

因為古人認為比目魚只有一隻眼睛,所以必須兩條魚靠在一起才能遊動。

很顯然,鬼谷子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說: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相知。

陶淵明有詩曰: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顧名思義就是心意相通的人,說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有了一些印象。比目魚其實是兩條獨眼龍的魚靠在一起心意相通,能夠達到心意相通,只有兩條魚靠在一起才能存活。

能不能再通俗些呢?可以的,比如家庭,必須要夫妻雙方同心協力,才能把家庭經營好。否則只有一個人就不能成為家庭。

所以古人也把相知用在愛情和友情上,比如明朝的馮夢龍就有過這麼一句話,很經典:

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這其實就是相知。

鬼谷子勸世良言:單純的人很容易吃虧,一句話教你讀懂鬼谷子權謀

我們再看這個“相”字,是相互的意思,也就是說必須是雙方的。引申到縱橫學上來,相知就是彼此相互的瞭解。

能不能更通俗些呢?可以的!

其實就是知彼知己。瞭解自己也瞭解別人。這時候我們肯定會想起老子的那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對,瞭解別人是聰明,瞭解自己是明白。

再比如孫武也說過: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瞭解別人也瞭解自己,自然可以百戰百勝。

但是不管是老子還是孫子說的都太抽象,很容易被解讀成雞湯。鬼谷子則直接說: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

直接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哦,原來就是兩條獨眼的魚靠在一起,為了生存,一條魚就必須瞭解另一條魚的想法,否則遊戲就沒得玩了嘛。您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在職場上,如果您不知道領導的想法,您埋頭苦幹自顧自的做,結果會怎麼樣?或許您很辛苦,但是結果呢?

您的上級會怎麼想?他會懵逼的,他會想,這哥們想幹嘛?他做的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那就真尷尬了。

不止一點的尷尬,是特別特別的尷尬。對於這一種員工,你的上級會喜歡嗎?請相信我,作為曾經的管理者,我見過太多的管理者將這類員工稱之為傻帽,腦子不靈光,就會下苦力氣。從來跟不上自己的節奏。

現在知道問題所在了嗎?你在職場上得不到領導的厚愛,很大原因不是因為你長得不好看,而是因為你跟領導沒有做到“相知”。

假想一下,如果你是比目魚中的一隻,鯊魚突然來了,隔壁那條玩命的想跑,結果你呢?根本不知道隔壁想幹嘛?

結局呢?你們很可能集體陣亡。就算僥倖逃生了,跟你搭檔的比目魚會跟你玩嗎?不會,它寧願自己躲的遠遠的,去找別的小夥伴。因為這樣下去就是找死啊。

現在能理解你領導的心情了嗎?

鬼谷子勸世良言:單純的人很容易吃虧,一句話教你讀懂鬼谷子權謀

反之,在職場上還有一類人,這類人就有個特點:會說話,會做事。他們的法寶是什麼呢?知人吶。他知道領導喜歡聽什麼話,領導心裡想做什麼事兒。相信有夥伴們會覺得,知人太難了。

什麼是知人?我們是個幸福的國度,任何概念很容易都能找到,比如《尚書·皋陶》就說: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啥意思?能真正瞭解人,那就是明智的哲人,就是堯、舜。

膩害吧,知人從來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能夠知人,就能成為聖人。因為聖人智者最擅長的就是知人。

我們不妨推導了一下,為什麼我們是俗人呢?為什麼我們是小人物呢?因為長的不好看嗎?因為道德情操低嗎?

估計是因為不善知人吧。

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聖人說的話,乾的事兒,還不都天下蒼生們的心願嗎?所以聖人也是雞賊的,換個角度講,不也是投其所好這一招嗎?

由此可見知人很重要,但是自知更重要。我們必須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有清楚地瞭解,知道自己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絕不可做,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言行,做事處處小心翼翼,不越矩。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就如鬼谷子說的:自知而後知人。知人重要,自知也同樣重要,正所謂相知也。現在知道答案了嗎?我們研究所有謀略說到底其實就兩個維度:自知和知人。正如孫武說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們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準確的認清別人,才能讓我們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每一個小人物所必須要懂得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