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上海姑娘汤露的习武人生:外公“逼”着练,最爱师傅的红烧大黄鱼

如今的汤露,26岁,在她人生的前18个年头里,一直与外公陈太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便在整个亲族里,陈太述始终是最支持她走武术这条路的人,但当年那个不容置喙的家长式决定,还是曾如一口气,堵过汤露的心。这份若即若离,一直持续到她18岁那年,某日她接到了外公从老家重庆打来的电话。

“外公在电话里问,‘你还恨我吗?’我回答,‘不啦,当然不恨了。’”随着这句话的出口,在汤露心里堵了多年的那份不服气,仿佛一下子烟消云散。“现在觉得,我之所以能在武术这条路上坚持到今天,也是外公的功劳。现在我们的关系好多了,有什么话都能聊,我已经成了他的骄傲。”

在汤露的印象里,外公陈太述是个固执又传统的人,所喜所好也往往是“旧式”的,平日里更有一种大家长做派。落在汤露身上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外公觉得练武术可强身健体是一桩好事,于是汤露的父母二话不说,便把女儿送进了少体校的武术班。那会儿,汤露才6岁,正是爱玩爱闹、静不下心的年纪。

人越大,经历得越多,便越能换位思考地去理解旁人。汤露正是如此。“练柔韧和扎马步,这是少体校里最基础的功课,既辛苦又枯燥。小时候我也会哭着跟家里人说不想练了,想有时间去跟同龄人玩,但每回都是外公板着脸,‘逼’我坚持下去。小时候我挺怕他的。”若干年后,当汤露在国内外的武术赛场上斩获荣誉,体会到那份成就事业的满足时,当户口落地真正扎根于申城时,她便越发能体会到外公当年那份扮黑脸的良苦用心了。

“这次拿了亚运会金牌,外公特别为我高兴,还去跟周围人夸我。现在他身体还算硬朗,有机会的话,我想抽时间回去多看看他。”用一段放松期来让自己顾亲情、怡身心,这是汤露当下的一个心愿。

想着红烧大黄鱼 更感谢多年师恩

“不夸夸我吗?”在赢得本届亚运会武术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决赛的金牌后,汤露有点小得意地给师父李淑红发去了一条微信。结果,身为上海武术院高级教练的李淑红回了她一句点评,大意是整体表现不错,细节方面仍可提高。

“我师父就这样,不太乐意直接表扬我。但我知道,她还是把我(夺冠的消息)发朋友圈了。”汤露说,为了备战亚运会,她离开上海已经快两个月了,这几天是真有些想家了。汤露口中的“家”,既是上海武术院内的那间宿舍,更是两位师父的家。现任上海武术院副院长的刘广齐和他的夫人李淑红,他们都是汤露的恩师。在寻常没有外出集训、参赛任务的时候,她经常会去师父家“蹭吃蹭住”。

此番汤露摘金凯旋,师徒齐聚的庆功宴自然是少不了的,只不过这场宴很可能会是家宴。“去外面吃的话,万一吃到违禁成分就惨了,肯定还是家宴比较安全。师父(李淑红)说了,会做一桌子我爱吃的。”汤露说,红烧大黄鱼和各类面食都是李淑红的拿手菜,近日自己在亚运村里对此可是颇为挂念,就在期待这份回国后的口福了。

养儿方知父母恩,落在汤露身上,也是类似的情况。大约是从一年多前开始,已是成熟运动员的汤露接触起了教练的工作,偶尔还会带青少年运动员外出参赛。“虽然我只是运动员兼教练员,但真是不当不知道,教练要负责的烦琐事真是太多了。无论运动员在训练还是参赛时,你都得盯着,还得把队伍衣食住行的计划全包了,简直可说是一刻不得闲。在体验过这份辛苦后,我看两位师父的眼光都变了,觉得他俩更高大了。也在心里想,以后要更听他们的话,真的不能辜负他们。”

武术入奥是梦想,基层推广更重要

汤露说,对练武术套路的运动员来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因为我们出成绩比较晚,基本都要用两个周期(八年)才能把人培养出来。”兴许正因为习惯了这份“文火慢炖”,所以在谈到武术入奥前景的这个话题时,她反倒觉得梦想可贵,但立足当下的话,最紧要的还是做好武术运动的基层推广。

“把武术进校园这块做好的话,我觉得就是特别有益的一件事。当了解武术、喜欢武术的人群变多了之后,武术运动的整体能量就会变大,到时候再说入奥这件事的话,也会更有基础。”近些年,汤露也曾数次参与到武术运动的推广活动中,比如她曾经上过央视春晚,又比如去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令她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一些非武术传统强国,近些年也出现了不少这项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而在这部分人口的基础上,这些国家的武术专业水平也有明显提升。

在武术如何才能入奥的这个问题上,曾经担任过多届亚运会武术项目裁判长的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邱丕相认为,武术套路想要申请成功的难度较大。“我现在比较主张武术应该采用对抗性的项目来申报奥运会。比如说中国式摔跤、太极推手。这些对抗性的项目容易判断胜负。”

老法师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一种可能性,但长久以来一直从事武术套路项目的汤露对此也不气馁,大有一种“武术家族与有荣焉”的坦然。“其实不管具体是哪个项目吧,如果未来真的武术入奥成功了,那也会是所有武术人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