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租房照片變照騙,在線短租問題頻現!人性扭曲還是管理失利?

租房照片變照騙,在線短租問題頻現!人性扭曲還是管理失利?

酷暑時節,旅遊旺季。出門在外,吃住是最大的問題。通過方便快捷的在線短租平臺訂房住已成為當下流行,不少遊客的必選。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線短租也迅速發展壯大。2018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額預計將達到169.6億元。但是在短租市場發展的同時,諸多問題也隨之顯現。據記者走訪調查,有的短租房與平臺上發佈的位置、房間條件等信息嚴重不符,有的設施陳舊、無證經營,存在多種安全隱患。一些在線短租平臺對房源把關不嚴,只需簡單幾步就可註冊發佈。

這些看似“高大上”的短租平臺,其實內部水很深。與短租房相關的消費投訴也是與日俱增,已佔投訴住宿類問題的60%以上。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在線短租平臺准入門檻低,平臺管理鬆散,申請成為商家只需要提供身份信息即可,對信息發佈把關不嚴。記者試驗,在網上隨便挑些照片填寫完地址等簡單地操作後就發佈房源成功了,並很快有人來聯繫。

根據住過短租的顧客反映,不少短租平臺發佈的房源圖片看起來很美,位置顯示極佳,有特色。然後,實際上租了之後過去看,現實卻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同。照片變成照騙的行為比比皆是。行業人士透露,圖片都是特意拍成最好,並且專門P過圖修過色的,不美不會發上短租平臺,如果用真實的照片很多人是不會前來租的,生意會很受影響。甚至有的平臺乾脆用假的照片,這種“照騙”也是為了吸引顧客消費。

除了平臺照騙的問題外,還有一大投訴問題是位置提供問題。據反映,很多住客稱平臺所描述的地址和實際所在偏差較大。描述的往往都是交通很便利的地方,靠近地鐵站、公交站等樞紐;附近有大商場、辦公區等等;安靜、和諧的社區。而實際上可能是位置很偏,遠離商圈、辦公區,交通不便,地方還不好找,很雜吵。來自安徽的李女士向記者訴說了她的遭遇:“我去年到南京參加公務員考試,在火車上訂了一間離考點很近的房子,結果按著平臺上的地址怎麼也找不到。後來打電話給老闆,原本平臺顯示只有十幾米的距離,結果按他指引的路東繞西繞,拖著行李走了半個多小時。”

根據走訪調查,很多家的APP都有打著“青年旅社”的短租房,裡面卻藏著各類的問題。有的是網上大肆宣傳實則無照經營由民房私自改造,沒有牌匾和標識,均屬無照經營;有些設施老舊,傢俱缺少或者殘缺,存在各種隱患;住客交錢既住,很少登記核實身份信息。

針對這麼多的問題,都說明了短租房市場的不完善,尚需要加快完善市場平臺,加強監管監督,促進短租平臺的健康發展。談到監管,記者說:“說實話查得並不嚴,即使查,我們也會用‘陰陽地址’,平臺上的電話留的不是自己的。幹好幾年了,也沒啥事。”更有一位在線短租商家坦言,不怕投訴,如果投訴多了換個平臺重新註冊就好了。

出於短租市場的長遠發展,互聯網平臺可以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範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此外,還應加強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在立法層面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相信在未來,短租平臺市場一定會走上健康長效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