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秋燥咽癢 十個咳嗽九個肺虛

孩子國慶期間感冒,一到晚上整夜地咳。家長焦急灌藥,但良藥苦口,口腔裡轉一圈全部又吐出來……

老父親經常咳嗽有痰,醫院裡走幾遭卻反反覆覆總不見好,每年秋冬都要受一遭兒罪,做兒女的操碎了心……

講臺執教多年,粉筆灰不知道吸了多少,嗓子幹癢痛成了我們教師行業的通病……

寒露至,“秋燥”來襲

隨著國慶長假結束,秋天的味道越來越濃了,除了氣溫的下降,人們也漸漸有了秋燥的感覺。

中醫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這個季節天晴少雨,氣候乾燥,容易傷及津液,由此呈現一派“燥象”: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咽痛、咳嗽、舌幹少津、大便乾結、皮膚乾燥甚至皸裂等,中醫稱之為“秋燥”。

因此要預防和緩解“秋燥”導致的一系列問題,除了科學補水潤喉外,重點在於“養肺潤燥”。

潤燥生津,少吃辛辣多補水

咽癢,咽乾最直接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喝水滋潤,但你是否感覺一大口水剛喝下去,沒多久就又感覺咽乾了?專家解釋,這是因為喝水僅僅是起了臨時的溼潤作用,因此與其不斷“灌水”,還不如小口小口地喝,慢慢嚥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咽乾喉癢,喜歡含服“潤喉片”或者薄荷糖,以求緩解症狀。專家表示,不少潤喉含片、薄荷糖等屬於寒性,若沒弄清楚自身寒熱而胡亂含服,可能當時能舒緩症狀,但過後會咳得更厲害。專家提醒,咽乾咽痛等人,要避免吃大辛大熱、麻辣煎烤等燥熱性的食物。

秋咳“治本”重在養肺

如果說喝水潤喉能解一時之苦,那麼專家明確告訴你,單靠生津是不夠的。秋燥其實是以“肺症狀”為主的身體不適。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是一種“喜潤惡燥”的“嬌髒”,而秋燥易傷肺,因此潤燥關鍵在於養肺。可以適當多吃甘、淡、滋潤的食品,既補脾胃,又養肺潤腸。

古代名醫葉天士,在其著述《溫熱論》中所說的:“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 因此,中醫養生也特別強調保護心肺的健康,因為這不僅僅是呼吸系統的核心,更是人體健康的門戶。那麼,秋燥咳嗽吃什麼比較好呢?在諸多經典方劑中,推薦飲食療法,比如多吃雪梨、枇杷等清潤的食物都有利於預防秋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