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中弘股份被終止上市,是市場的理性選擇

10月17日,對於A股市場來說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對於“仙股”中弘股份來說是決定其生死的一天。因為如果當日其股價不能站在0.91元之上,就相當於市場提前一天宣判了其死刑。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中弘股份將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而被終止上市。17日該股股票價格跌停,收盤價為0.82元,這意味著18日即便漲停,股價也不可能再次站在1元股價之上。因此,該股在18日之後將面臨著被終止上市的厄運。

對於中弘股份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難以令人滿意的結果。不過,這卻是市場的理性選擇。因為從該公司現狀來看,它也確實不宜繼續在股市裡“混”下去了。

此前,中弘股份為“保殼”付出了很大努力。自從8月15日淪為“仙股”開始,該公司就在積極地尋找經營託管,先是尋找與加多寶的合作,後又找到宿州國厚城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宿州國厚”)來接盤,終於在9月30日與宿州國厚簽下《經營託管協議》,並且按協議要求,中弘股份總經理張繼偉於10月16日遞交了辭職報告。

然而,從17日中弘股份的股價跌停來看,市場選擇用腳投票,它的努力付之東流。

客觀來說,中弘股份的退市是市場的理性選擇。從當下情況來看,中弘股份把企業發展的希望寄託在《經營託管協議》身上,而《經營託管協議》對託管方宿州國厚無任何約束力。

宿州國厚並不需要對中弘股份的經營發展承擔任何責任,而且可以隨時終止《經營託管協議》,從中弘股份撤出。面對這樣一份協議,恐怕沒有誰能從中找到對中弘股份下一步發展的信心。因此,《經營託管協議》只是中弘股份畫出來的一個“餅”而已。

除了《經營託管協議》之外,中弘股份的處境十分艱難。畢竟,如果不是到了十分艱難的境地,它也不會走到尋找經營託管的地步。該公司的艱難處境反映在財務指標上,就是經營出現了較大的虧損。

中弘股份半年報顯示,其歸母淨利潤虧損13.29億元,同比大減4625.39%。這一虧損還有可能繼續擴大,其半年報預計,今年1月到9月的虧損將高達21億元,即每股虧損由半年報的0.16元擴大到0.25元。與此相對應的是,公司的每股淨資產將由半年報的0.75元下降到0.66元。在當前諸多上市公司股價破淨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中弘股份的股票價格低於1元是合理的。

不過,對於中弘股份來說,最致命的問題還是債務違約。根據10月16日中弘股份《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公告》,截至公告日,該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 56.18億元。儘管公告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與相關債權人協商妥善的解決辦法,並且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但是,對於該公司來說,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並且,對於宿州國厚來說,它也沒有義務來承擔此類債務。

當然,中弘股份提前一天被市場宣判死刑,也與管理層加強對上市公司退市問題的監管有著密切的聯繫。今年以來,管理層加強對退市工作的監管,多家公司在今年退出股市。中弘股份的退市,涉及對退市制度的執行。

在此之前,尚無任何一家公司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而退市。如果放任市場對其股價進行操縱的話,那麼中弘股份股價有望重新站在1元之上。正是由於管理層加強了對市場操縱的監管力度,才使得有關力量放棄了對中弘股份股價的操縱,進而使得中弘股份成為首隻因股價低於1元而退市的公司。這也是退市制度的重大勝利。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