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沒有什麼能比翡翠如意更好的表達“吉祥如意”的寓意了,作為我國最古老而傳統的吉祥之物,一直能夠深得社會各個階層人們群眾的歡心,他們或為靈芝狀,或為雲紋造型,這樣精緻而靈動的物件,你又知道多少呢?

如意的來歷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手法,如意一詞源於梵語的“阿娜律”,因而,最早的如意柄端以手化形,意在“無所不能及”,而後來便有了手持如意的菩薩雕像,因此是佛教所帶來的產物。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不過實際上,還有一種有史可查額說法,如意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後來三國時期,當時東吳孫權得一珍寶,問詢胡綜後得知“此事在《秦記》上有記載”,是秦始皇東遊所得。到了兩晉時期,當時的名流雅士已將如意做把玩雅物,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它來搔手顧不到的癢處。

成為飾品的如意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生活的富庶與安定,各種翡翠玉器製成的如意,成了王公貴族們的手中的賞玩把件,通常多是由皇帝御賜給大臣所用,尤其是清代的宮廷中,翡翠如意更是發展成了一種禮器,在重大的節日慶典中,宮中的妃子們會互相傳遞如意,以表達祝福的意義,《清宮瑣記》中更是有詳細的記述。

如意的價值

說道翡翠如意的來歷與價值,歷史上也是有兩種說法

毫無疑問的,如意最初就是模仿人的手型製作的,而後經過美術審美的演化與轉變,漸漸的以捲雲形、靈芝形、花團形所取代,增添了不少的靈氣,變成了我們如今所知曉的模樣;而後自唐代開始,如意便越來越多的採用了各種寶石、黃金、白銀鑲嵌製作,成為了居家必備的一種藝術品。

在翡翠玉石最為盛行的清代,翡翠如意的製作工藝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家中廳堂,最為常見的一種裝飾性擺件,亦有鎮宅保平安的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