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东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莫代尔纳提克


东德这个国家的过往历史很明了。东德全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纳粹德国的苏联占领区基础上建国。首都柏林(东柏林)是在纳粹德国首都柏林的苏联占领区范围上成立。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停止存在,其领土正式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两德统一成为当今德国。

不过数十年的分裂还是导致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存在了很多差异。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东德相对于西德,更完整的保留了德国传统文化。这主要是由于 苏联和美国在面对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时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造成的。

苏联在民主德国更多的是在军队武器装备、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限制,并没有在传统文化方面对东德多加限制。而美国很聪明从全民教育上面下手,出手抹掉了德国一直以来的很多传统文化。

这在军事领域表现的比较明显。首先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东德人民军的军装可以看出是和一战、二战时期的德军军装一脉相承,而西德军队则是美国式的军装。

其次就是战斗力。东德军队以精简建军,每一个士兵那是优中选优的,采用严格的征兵制度,百里挑一,占比整个人口维持百分之一的水平。东德军队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素质都很高。而且东德国为其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还有从苏联购买的武器,武装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东德军队战斗力在华约中仅次于实力,就连美国都非常的忌惮。

而西德方面,美国在二战后重建的西德联邦国防军中,大力向士兵和军官灌输国防军就是“穿着军装的国民”这一价值理念。当上级命令和自身价值道德操守相违背时,下属可以拒绝执行命令。这一套理念执行下来,几十年后的德国国防军已经完全丢到了本国的军事传统,以肥胖率闻名北约,军事演习中输给意大利被传为笑柄……

说道东德有一个组织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斯塔西,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成立于1950年2月8日,总部设在东柏林。史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斯塔西成立宗旨是担任东德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

冷战时期,每个东德和西德的民众都知道斯塔西,对内监视东德民众,对外刺探西方的各种情报。哪怕冷战结束,两德统一,一些隐藏的很深的斯塔西特工,依旧无法被找到。很多人称斯塔西是人类史上最严密最恐怖的情报机构 。

80年代以后,整个东欧风起云涌。各个国家都处于动荡之中,东德经济也逐渐衰退,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苏四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随后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不过保持着德国传统的东德地区与美国化的西德地区在文化上也还是有很大的隔阂。

斯大林同志说过,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东德输了所以再说什么也没有意义。


东斯坦因


东德原名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存在于1949年至1990年,是一个中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本土被苏联、英国、法国、美国占领。由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的德国本土于1949年5月23日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而苏联占领区在1949年10月7日宣布成立东德。



2.东德国土面积是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江苏省那么大,有1600万人口。由于东德人民不喜欢受到苏联的控制。所以在1950年代有270万人因为政治和经济因素非法越境逃到西德。



3.冷战时期东德在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处于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先地位。二战结束后东德的经济发展非常快。1950年东德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二战前的水平。1970年代东德的GDP平均每年增长5%。



4. 1989年东欧巨变,很多东德人要求民主改革,并在东德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示威游行。1990年10月3日,东德宣布停止存在,其领土正式并入西德。两德统一成为当今的德国。



5.可以说二战结束后,德国处于一片废墟之中。但是德国有熟练的产业工人,有科学化的管理经验和数量众多的科技人才。美、苏两国都对东德和西德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投资。使东、西两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家复兴。



6.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德国每年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占欧盟出口中国产品的45%。德国的工业产品质量非常好,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香堂风子


众所周知,在二战结束的时候。苏联在东欧扶持起来了六个卫星国,其中根基最浅最不应该成立的国家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东德的成立完全的冷战的产物。是斯大林为了防范欧美国家的“侵犯”。而在自己控制范围内强行成立的一个国家。面积大概10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德国22%。

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前苏联六个卫星国里,东德的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经济水平都是第一位。毕竟是德国的经济基础。东德的经济虽然好,但和西德比起来差的很多,只相当于西德的25%。原因就是东德的经济是与苏联绑定的,就是东德经济必须要符合苏联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也就是被苏联剥削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和苏联捆绑的太紧,苏联一垮,东德市场和原料供给丧失,国家也就垮掉了。战前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战实施计划经济,这对东德实在是无法适应。在德国统一的前的89年,东德人均住房面积26平米,百户普通居民拥有冰箱167台,洗衣机110台,电视机129台,小汽车54.7辆。位居同时代苏联东欧国家首位。

德意志民族素来重视教育,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全部免费,在校大学生每月每人还有200马克的助学金,成绩优秀者还有高额的奖学金。有大学200多所,而且在50年代,东德援建了东方大国北京798厂(东方大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元器件生产厂。苏联不知道)东方大国至今铭记肺腑。抗震强度的设计在8级以上。 东方大国旅大级驱逐舰的钢材也是东德无偿提供技术和图纸。由于东西德近在咫尺。可比性和对比性十分明显,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普通居民收入西德的1/3,科学技术落后于西德20年,国际贸易大概只占西德的1/10。所以自打东德建立,每年都有大量的东德百姓逃亡西德,而且基本上是律师,工程师,大学教授社会精英阶层,东德政府被迫在东西德边境建立“柏林墙“。防止公民外逃,柏林墙全长155公里。美国总统肯尼迪对评价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可以说,自打柏林墙建立那天起,就预示着东德覆灭。

80年代以后,整个东欧风起云涌。各个国家都处于动荡之中,当时东德经济逐渐衰退,来自苏联的援助也日益减少,1989年当年十一月柏林墙倒塌。十二月,东德首脑昂纳克被迫下台。东德政府被迫解散。当时东德高层的意思是依旧保留东德,但东德社会和老百姓不干。他们呼:“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国家!统一之声高涨。西德国总理科尔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果敢,他立即宣布:德国只能统一。任何阻止德国统一都是不可饶恕的。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苏四国和两德外长在莫斯科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德国承诺放弃对现有领土以外的领土的要求,放弃制造、运输、拥有和控制核武器、生物武器及化学武器,不允许外国在东德领土上驻军,由此两德在分裂40多年后再次实现统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永远停止存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电影《再见列宁》,就是讲述一个东德家庭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一个感情剧,讲述了一家人的故事。

大体是,一户普通德国的四口之家,身为科学家的父亲突然有一天叛逃到西德。

作为优秀教师的母亲,独立带着一对儿女在东德生活。

母亲是个党员,也是积极分子,对东德非常忠诚。

在东德巨变之前,母亲突然因严重的心脏病昏迷了数年,醒来以后已经两德统一,东德不存在了。

医生告诉这对儿女,他们母亲心脏非常脆弱,经受不起任何的刺激。

但孩子们知道,一旦母亲发现东德已经垮台,一定会激动到心脏病发作失去生命。

无奈之下,这对儿女只能用尽手段,让母亲认为东德还存在。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属于冷幽默。

电影讲述了东德的一些情况。

在二战战败以后德国被盟国占领,逐步变为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因为德国处于北约和华约的交汇处,成为冷战的中心。

所以无论北约还是华约,都大力扶持德国的复兴,以对抗敌人。

电影中提到东德的一些情况,如下。

第一,东德军事力量强大。

电影一开始,东德就在大阅兵,非常壮观。

实际上,东德人民军的实力确实非常强大。

东德人民军虽然正规军只有17万,但非常精锐。

传承德国人的特点,东德军队是组织严密、行动高效、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可怕军队。

区区17万部队,却装备各型坦克约2400辆、装甲车约7600辆、各种火炮约2500门、作战飞机约400架。

这些武器装备的数字非常惊人。可以说,目前我军很多部队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机械化水平。

自然,东德还驻扎着大约50万苏军,随时可以增援。

第二,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差距非常大。

电影中,东德的技术人员,比如科学家、医生、工程师、高级技工等等,几乎都在寻找机会逃到西德去。

原因很简单,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差距很大。

虽然苏联包括整个华约已经用尽力量,以维持东德的经济繁荣,但仍然无法和德系相比。

有趣的是,东德的经济其实比苏联还要好,供应更丰富。普京回忆,在东德解体之前,苏联国内也遭遇经济困难,很多商品根本就买不到。当时普京的妻子就写信,要求普京在东德购买一些商品寄回苏联,因为苏联的这些商品脱销很久了。可见,苏联对于东德的重视程度。

然而,两德统一之前,东德地区的经济总量还不到西德的一半,大约是三分之一。

而反应在收入上,同样的工作,东西德的工资竟然差距五倍甚至十倍几十倍。

直到今天,虽然德国对于原东德地区大力援助发展,但该地区经济仍然比西德地区落后。

第三,柏林墙的存在

柏林墙完全是单方面阻止东德人民逃到西德的方法。

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

要知道,东德人口只有1600万人,250万逃走已经很惊人了,相当于四五个人就有一个逃走,每家都有人逃走。

这样跑下去,东德就要垮了。

无奈之下,东德修建了1369公里长柏林墙,并且允许卫兵射杀强行通过的人。

根据西方调查,翻越柏林墙时被击毙的东德老百姓,至少有200人,被捕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1990年,柏林墙开始全面拆除。

电影中,主角曾多次越过柏林墙去西德,震惊于西德的发达。

第四,东德的斯塔西

东德非常可怕的斯塔西,也就是东德的克格勃。

斯塔西的座右铭是:我们无处不在。

每50个东德人中就有1个斯塔西成员或者线人,包括东德最高领导人在内所有人都在斯塔西的监视下。

如果你对东德或者苏联有反对言行,斯塔西一夜之间就可以逮捕你。

在这种高压控制下,东德人民很压抑,甚至家人之间也不能说心里话。

在斯塔西的线人中,有百分之不足18岁,也就是让未成年人监视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父母。

电影中,主角因为参加了了一次游行,被斯塔西逮捕。母亲就是看到儿子被斯塔西抓走,这才犯了心脏病晕倒。

第五,有些人怀恋东德

主要是东德的一些老人。

在东德时代,这些老人都国家的支柱,比如官员、校长、宣传干部、党务积极分子。

随着两德统一,他们虽然经济上还可以维持,毕竟有国家福利,但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成为底层。

电影中的那个校长,曾经是东德政府多次奖励的优秀校长,两德统一以后失去了工作,只能在家饮酒成为酒鬼。


萨沙


东德不是一个正常国家,里面的1000多万德意志人过的也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不然那么多东德人为什么不要命地向西德跑?用脚投票最实在。

当然我们要肯定东德的成就,人均GDP华约阵营最高,80年代的人均GDP是我们的几十倍,十大工业国,军力华约数一数二,人民生活水平高(表面上)……仅此而已。

德国执政十多年的总理默克尔,特别喜欢从超市买大量的东西,记者不解追问,默克尔说,她经历过物资紧缺时代,身边没点食物就心里不安。

东德的经济不能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去评价,1960年代,世界上流行呼啦圈,不过华约国家都生产不了呼啦圈所用的塑料管,所以东德就从西方国家走私了很多塑料管来生产呼啦圈,要我们今天来看塑料管都不能生产的国家怎么能算工业国,不过东德人不这样看,他们觉得有能力生产塑料管啊,但是呼啦圈是市场需求,不是计划需求,计委没有把生产呼啦圈所用的塑料管列入生产计划,所以他们不能生产。

苏联计划经济70年,时间太久了,解体了那么多年,俄罗斯还没成过度为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

东德的经济是好,也能生产很多精美的东西,外国人去看也会很羡慕,但是本国人民用不到啊,昂纳克去参观莱比锡博览会,这个博览会是东欧最重要的商品交易会,东德在这个交易会上出售全世界最好的内衣、妇女儿童服装等等,但是这种服装都是只供出口,本国人民用不到。他感到很沮丧,就在政治局会议上问怎么回事,妇联干部说:我们妇联现在正在宣传如何给自己缝制内裤的方法。

东德经济数据很不错,可惜它的经济是和苏联完全绑定的,大量的经济建设成就被苏联就地收割,虽然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能度假,但是只要是东德人吃穿住用的质量都不好。

最要命的斯塔西对全国的高度监视,这是人类史上最严密最恐怖的情报机构,平均每50个东德人就有1个为其工作或服务,除了恐怖的专政手段,对于被监视的东德人,斯塔西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为了折磨被监视的人,时不时会侵入他人住宅,搞点小破坏,搬动一下家具的位置,重设闹铃的时间,把家里的挂画换个位置,还有频繁的神秘电话,匿名信,甚至向嫌疑人的妻子寄送成人玩具,很多人都在慢慢的精神折磨下变得神经错乱。


云中史记


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斯坦会议协商,决定德国战败后,一分为四。美、英、法、苏各占一块。后美、英、法把占领的一块进行了整合,把苏联占领区排除在外。1949年5月,美、英、法的占领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宣布成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同年10月,苏联占领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德)。首都柏林(东柏林)。威廉.皮克当选为总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苏联占领当局改为“苏联监都委员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人口167万。从建国1949年-1989年共存在40年。

从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德边境线修了一堵地标性的建筑_柏林墙,怎么评价这堵墙呢?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评价过:世界上的围墙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只有这道墙是防备里边的人跑出去……,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善,想用一堵墙来关住自由,那是不可能的。

经过了40年,1989年11月,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开放柏林墙。东德人闯过柏林墙进入西德,部分东德人还想仿照西德的样子建设一个非社会主义的国家,但是被两德统一的声音掩盖了下去。游行的口号喊出了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要团结,要一个统一的德国。苏联、英国、法国也同意两国统一。

1990年,两国正式统一身份加入了欧州经济共同体。在法律上东、西德合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不复存在。


梦想成臻3


东德简单来说就是一脉承袭苏联的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合+集权型现代国家结构。



民主德国宪法表面宣称所建立的是以德国社会统一党为领导的多党议会民主制,但其他党的人士都是有职无权。

在1960年皮克总统去世后,民主德国政府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总统制,建立了国务委员会。而早在乌布利希的领导下,一种对苏联制度效仿的暗潮也应运而生。在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的清洗中,此人清除了大量涉嫌反苏的党内人士。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乌布利希效仿苏联设置了政治局,自任第一书记。1961年乌布利希出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开始对苏模式的全面效仿。



东德的一切权力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在生产资料国有化的基础上依靠行政机关领导所有企业。

在计划工作中,国家通过层层下达大量指令性目标,从生产到流通领域,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在财政方面,国家实行统收统支,企业所需生产基金由国家拨给,企业所获利润也全部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补偿。

下面简单谈一下大家肯定都最关注的民生和社会福利。东德开始也是倒霉,苏联拆卸工厂的行动直到1953年才停止。

在1950至1970年间,东德的经济翻了两番,也就是说1970年时的国民收入是1950年时的4倍,人均年收入约1.57万东德马克(约各7850美元),比苏联还好一大截。

国家和政府直接负责和包揽全体公民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比如最重要的住房问题。

在1950年时东德的居民约为1850万人,但住房仅有480万套,在1951至1970年间,全国新建住房110万套,到1978年全国已经拥有住房590万套。从1971年起,国家每年投入住房建筑的资金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到1985年底,共投资2600亿东德马克,在这15年间,新建和改组了240万套住房,最终达到了每户平均有一套住宅,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的水准。

同时东德也有免费教育和医疗保险,当然是不如对面那家伙的。

在1959年东德就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基础教育法,规定十年制综合技术教育为全民义务教育。政府实施的义务教育对所有大中小学都不收学费,对大专学生给以伙食津贴,中等技术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助学金或生活补助金。成人教育和职工进修培训一律免费,工资照发。

公民就医,一切费用,包括门诊,配药,手术,住院,疗养以及住院或疗养期间的伙食费,全部免费,职工每月只需交不超过60马克地医疗保险费,就可以为整个家庭成员作医疗保险。

但没办法,对面的联邦德国凭借更发达的经济和更民族化民主化的政治对东德的苏式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抨击,指出了一系列弊端。

比如由于产品价格由国家随意制订,而不能反应市场真实的供需情况,刻意对民众物质条件的追求而忽视了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以摊派和配额为特征的管理体制不能保证相互联系地各生产环节的协调。


普鲁士之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以美苏为主的同盟国划分成了两极阵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社会主义性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战败之初,德国就像一块儿新鲜出炉的巧克力蛋糕,被切割成四块分给了美、苏、英、法,为了能和睦的分享蛋糕,四国还共同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

但毕竟"不是一家人 不进一家门",48年6月,美英法三国绕开苏联发行了仅限自己占领区流通的"D"版马克,苏联见状也不甘示弱,随即发行了可在苏占区流通的"F"版马克。至此两德分裂正式成形!

东德成立后由于幕后大佬是苏联,所以在国家体制上也以苏联为蓝图,大搞土地改革、工业企业国有化……虽然东德成立后农业、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基本都相对于战时而言!

至于东德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如果我们没有切实经历过那段岁月,谈论起来无异于"盲人摸象"!但我们可以通过曾经的"当局者"和现在的数据一窥究竟。

去年9月,德国民义调查机构以"东西德国统一是好是坏"做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一半的原西德公民认为两德统一利大于弊!其余人认为东德的并入阻碍了联邦德国的发展步伐。而曾经的东德公民则有高达75%认为两德统一利大于弊。

另一方面,东西德国统一虽然已近三十年之久,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许多差距,例如东德人民的平均工资、养老金、国民生产总值等等,唯一高于西德的只有一项:失业率。许多人认为这些弊端都是东德社会体制留下的"后遗症"。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原东德公民并不认为曾经的那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无是处",他们觉得当时的教育体制、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男女地位等方面均要优于现在的联邦德国。毕竟曾经的东德是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的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还将其称之为"社会主义橱窗"。

如今,东西德国虽已统一,但曾经隶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的人民却似乎很难融为一体!西德公民总是摆出一副"金主爸爸"的姿态,自觉东德公民如今享受的一切都是西德的馈赠。而东德则在怀旧的同时抱怨西德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就连默克尔都曾表示:德国的统一尚未完成!

所以说,曾经被树立为社会主义发展标杆的东德输就输在苏联的没落和解体!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东德于1949年成立,二战以后,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

西德原为美国、英国、法国在德国的占领区,此后联合建立的国家,称联邦德国。东德为苏联占领区建立的国家,称民主德国。


东、西德分立时,东德人口约1500万,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西德人口约3500万,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西德的整体规模是东德的2倍多。

二战德国战败,德国被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分区占领。后来,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走向联合,并在一系列建设与发展问题上将苏联占领区排除在外。此后,美英法占领区先行建立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也被排除在外。随后,苏联占领区建立民主德国,即东德,成为以苏联为首的阵营的一份子。


东德建立以后,迅速恢复了战前水平,并很快得到快速发展。是上世纪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富裕的一个,甚至富裕程度超过很多西欧国家。

但是,东德相比西德依然有部分差异,尤其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提出以后,西德成为美国的扶持对象,与东德逐步拉开了差距,成为当时欧洲除苏联以外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

此后,西德对东德的经济优势一直存在。在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东德开始向西德靠拢,并于1990年正式并入西德。

东德共存在42年,按照欧美标准,在合并前的东德,也是发达国家之一。此外,东德在国防、教育、文化、体育、艺术方面并不比西德差,甚至更强很多。


苏绽


东德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这个问题值得深究,确切的说,东德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轻工业部门而已!

他是冷战最开始的前线,是美苏矛盾爆发之后的产物,是冷战成为现实的必然衍生品。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也是一个制度的悲剧!

自傲而自律的德意志民族,成最大的两次战争策源地,又在战斗后彻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清算和被肢解的命运,这是作为战败国的宿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清算《凡尔赛合约》让德国不仅失去领土还失去了赖以维生的军队和经济活力,如果不是美国需要一个打手将欧洲彻底击垮,德国将就此沉沦也不会有二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再次被清算,按战后停战规划,德国被分区占领,英法美苏,这四大国将德国一分为四,最后在冷战时期,又相继独立成了苏联占领区的东德和英法美占领区的西德。

那么在冷战开始,东西德相继成立后,东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咧?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苏联国际分工轮参与者,苏联卫星国,标准附庸国,轻工业部门!

在苏联国际分工论体系下,东德因为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承担的是轻工业产品生产者的角色!

他在红色阵营中是一个单一的轻工业品生产国,并允许拥有部分重工业。

其实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位之后,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分工中,东德并没有准备承担这一切,当时的苏联倾向于中国中轻工业基地的角色,可是中国领导人一直都很硬气,对苏联的任何要求比如联合舰队,长波电台都断然拒绝,那会搭理要进入工业分工体系这样的无理要求!

于是东德就这样,被动而又无奈的接受了这一角色!

而东德本身,对于这一角色定位是有他的传统优势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东部德国地区,经济总量和西德比差的比较多,经济基础也落后不少,但是在东欧这局部地区,还是有很大可比性优势的。

比如高素质的人才就是如此,德意志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东德当然如此,全民的免费教育体系覆盖每一个国民,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普及教育,在当时的华约国家也是首屈一指。

比如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因为产业分工的原因,东德对于职业教育培训也非常重视,不过这也是有传统的,因为原本的德国就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产业结构也是以第二产业为主,有这样的基础,没理由不发展啊。

基于以上二点,东德承担了整个华约国家经济纽带中重要的环节。

轻工业制品制造出口环节,而作为工业加工品出口国家,天然会比原材料出口国家要赚钱这是肯定的,结果就是,东德的生活水平在整个华约国家都是首屈一指的,比依靠羊毛出口的蒙古,依靠棉花出口的中亚斯坦国那是国的舒服不少,而且东德还有部分继承与原纳粹德国的重工业,又为他的经济发展加分不少,

于是东德成了华约国家中仅次于苏联的国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是凡事有好就有坏,依靠计划经济出口轻工业商品的东德还是在华约阵营出现全面危机之后,不能独善其身,而苏联的垮台就让这一危机更加的放大化。

很简单啊,因为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而只是在华约国家内部通过计划经济方式流通,即使德国人制造业在厉害,没有竞争也不会有优质的产品出现,最后苏联不存在了,没有了外销市场。

东德产品如何销售?而这才是德国最后合并的关键!

因为东德活不下去了,经济危机不仅覆盖原苏联地区,还影响了苏联在德国的所有卫星国!

该来的终究会来到,8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在冷战中日渐进入颓势,经济也因为原油价格的暴跌而陷入危机,再也无力支援各个加盟共和国和卫星国,失去了经济援助的东德也陷入经济危机之中,1989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塌,时隔一个月,东德政府垮台,昂纳克下台。

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虽然东德政府还是希望挽救国家的政权,可是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人民不答应啊。

于是无数的老百姓走上街头,大声疾呼:“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国家!统一之声高涨。

面对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时任西德总理的科尔顺势而为。

在无数大国之间不断周璇,最后终于说服英国美国还有苏联放任德国统一。

条件是不再对被苏联占领的原德国领土提出领土诉求,并承若放弃制造核武器生化武器等一系列让德国重新武装的杀伤性武器。

最后德国用自己的行动,还有诚意换得了世界的谅解,1990年9月12日,分裂达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东德就此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东德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存在不如说是苏联大家庭中一个专注于收音机,音响轻工业部门存在,那时候苏联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用东德的音响,开苏联的车,穿中亚的棉服,吃蒙古的牛羊肉,喝最烈的伏特加!

最后时间证明了一切,乌托邦是不可实现的,求人不如其己,现在的俄罗斯依然在为当年的天真还债,轻工业是什么,俄罗斯不知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