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奖励孩子却适得其反?到底还能不能奖励孩子?

糗事百科榜


为什么奖励孩子却适得其反?到底还能不能奖励孩子?

  有的家长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每次奖励孩子都觉得不去作用,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到底能不能奖励孩子呢?应该如何正确奖励孩子呢?

  首先,奖励孩子是必要的,奖励能为孩子带来自信心、成就感、满足感等,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奖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奖励孩子呢?

  1. 明确、正确评价孩子的对与错。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后,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打上标签,要仔细询问其中的细节,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非常完美,更何况是个孩子。因此要先从孩子的描述中获知细节,家长针对细节对孩子在该事件中表现优秀的地方明确提出并作出判断,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明确提出并作出判断,还要适当给予引导,让孩子明白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地去处理;

  2. 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奖励的时候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奖励什么,但是千万不能奖励太多。比如孩子都爱看电视,看动画片或玩手机,玩抖音,玩游戏,这就是孩子的兴趣点,针对类奖励归类为时间奖励,既做这件事情的时长。比如每天规定孩子能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总时长为30分钟,但这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奖惩,如果孩子做了什么值得奖励的事情,则可以奖励孩子看电视时间加10分钟,如果孩子做了应该惩罚的事情,则可以惩罚孩子看电视时间减10分钟。这样在孩子的兴趣范围内,他就会避免犯错,积极表现;

  3. 奖励和惩罚并用。在每次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既想表扬孩子则先批评孩子,想批评孩子则先表扬孩子。这样在表扬孩子时可以对孩子犯错的地方起到警醒作用,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4. 少用金钱奖励。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奖励还停留在金钱上,什么考双百分奖励200元,这样会让孩子对金钱的认知产生错误。并且孩子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会任性挥霍,但如果家长说为孩子保存好,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因此金钱奖励不是一个奖励的好手段。

  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不可缺少,对于奖励让孩子适得其反的情况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正确的方法。相信家长掌握了以上方法,您的奖励对孩子一定特别有吸引力,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您针对奖励孩子有什么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吗?请在下方留言评论。

  以上,如有不适,尽请指正。


多乐幼教


这是怎么回事,以后还奖励不奖励孩子了?

我们来看三个例子:

(1)做家务。家人想鼓励孩子帮忙做家务,每次都给孩子5毛钱,1元钱不等。孩子每次都来帮忙。有一次家里来很多人做客。家长让孩子帮忙收拾屋子,孩子说给5元,否则就不干。

(2)孩子在学校学习,父母给孩子说,你要是考95分,我给你10元。考100分,给50元。到了期末考试,孩子给父母说:我考100分你要给我200元,否则我就不学习。

(3)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克制玩的时间,如果30分钟结束游戏,就奖励5元,否则罚款5元。后来,发现孩子继续玩游戏,孩子丢给家长10元说,我要玩2小时,这个罚款。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开始怀疑奖励的意义了。其实,这是家长错误理解奖励孩子的意义。奖励制度运用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奖励制度是指:

(1)孩子做了有意义的事件,这种行为和目的是值得表扬的。在执行过程中的态度是值得嘉奖的,所以我们家长用“金钱”来鼓励孩子。而不是说,孩子你帮我干家务,给你多少钱,这是雇佣关系。

(2)奖励孩子的钱,也不是用来对付他应该做而没有做的罚款。

(3)家长给孩子的奖励,不是用来讨价还价的工具。

(4)对年龄小的孩子尽量奖励实物:如文具,小吃等。他们没有明显喜欢钱的概念。

在生活中怎么做?推荐家长们可以参考:

(1)奖励过程。不重视结果。奖励孩子在做事中的表现,一边表扬,一边才有奖励。虽然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家长要及时提出,只奖励过程。

(2)奖励和惩罚要分开。有奖有罚。惩罚时尽量不要罚款,惩罚他去干点什么,体罚为主,或减少他喜欢的东西供应。奖励要告诉他原因,惩罚也要告诉孩子愿意,让他自愿受罚。

(3)要事先立规矩,公平合理的处理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不服气。

(4)家长自己也要遵守规矩,做榜样。让孩子跟着学。

(5)尽量不要使用金钱来鼓励。你可以答应给孩子相等的实物。多用精神奖励,有拥抱,贴小红旗,送孩子书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你的点赞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北京积极人生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奖励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奖励孩子却适得其反,是因为有的家长奖励方式和方法不对。

首先,精神奖励大于物质奖励。每个人都喜欢受到表扬,大人如此,孩子更是这样,记得去年期末大班的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张生活小达人的奖状,孩子回家足足兴奋了好几天,而且让家长把奖状贴到了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第二,可以物资奖励,但最好不要用金钱奖励,可以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卖玩具,如果给孩子钱,孩子最想花的是买食物或者是无节制的挥霍掉,这样做一定是适得其反的。

第三,要把握奖励的尺度,不要随意许愿,奖励的条件应是循序渐进,不要轻易失信。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有进步了,就大把大把的奖励,稍有欠缺就是打骂或诋毁孩子,如果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差。


第四,家庭奖励也应该有长效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夸也是奖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奖励一定是最有效的鼓励方式,用好了,孩子与家长都会受益无穷。


烛之光jy


现在的家庭管教过程中,很多家长为了能够鼓励和管教好,甚至想约束好自己的孩子,会采取一种刺激性的教育方法,就是以奖励的方式进行管教,这也是社会有目共睹的家庭教育手段,值得大家分享和研究。

行为和心理研究也表明,对人的突然奖励,的确在短期时间内能够让人感到开心,幸福和满足。可见,奖励是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刺激和激励作用的,同样,也适应与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可前提是孩子对这份奖励是“满意的和喜欢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奖励的方式在鼓励和促进孩子自我发展,约束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是有其积极的一面的。但长期的奖励对孩子身心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对管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多大的帮助?多久影响呢?要看奖励的方式,人对所奖励的东西的理解和渴望。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的案例中观察,奖励的效果还得因人而异和所奖励的物品是不是“需要的东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谈谈对孩子奖励这个行为管教的话题。

适当和得当的奖励是可以的,但要考虑目的和方式

大量的观察发现,适当的和得当的奖励,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行为约束是有一定的正面帮助的;但弄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养成不良的物质意识和行为习惯。可见,奖励还需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奖励的方式和目的。如果是出于约束孩子不良行为,有些人是约法三章后去奖励,如果是出于肯定孩子进步的,有些人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予惊喜式的奖励。两者都能对孩子取得一定的激励效果,但两者的奖励方式是有区别的。

怎样奖励孩子,有哪些原则 ?

通过观察日常家庭对孩子的奖励发现,“不贵不重,实用适用,发展阶段,神物结合,适可而止”五个原则给予孩子奖励。不贵不重是指奖励的东西不能太过贵重高端;实用适用指奖励的物品可以考虑孩子生活和学习需要,对他有帮助适合使用的物品为主为好;发展阶段是指奖励孩子的物品要考虑到她的心理年龄和成长需要;神物结合是指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砥砺,两者要结合;适可而止是指在奖励孩子前注意规则和沟通,不能让孩子心理觉得奖励是始终应该的,也会有的,避免孩子日后形成没奖励就不干活的思想认识;承诺守信不言而喻,父母必须要兑现。

什么情况下不去奖励孩子

我们观察过部分家庭对这个奖励的考虑,归纳总结以下几点,希望能引发大家对奖励行为的思考。

第一,什么情况下可以给孩子奖励?

因人而已,目的不同,建议主要从孩子在某些行为表现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或突破的时候给予奖励,或者孩子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行为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奖励。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如做事拖拉,沉迷游戏,学习表现差等的时候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进行管教约束。

第二,什么情况下不去给予奖励?

1.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奖励,避免让其养成不好的条件反射性行为习惯;

2.不要在孩子专注做事的时候奖励,会打扰孩子的注意力养成,特别是6岁以下的孩子;

3.不要在孩子有同伴的面前奖励,避免让别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有对比心理;

第三,什么情况不能给予奖励?

不合理的需求不可当做奖励,超过奖励原则的不可奖励;

第三,应该奖励什么?

建议以实用适用为原则,平时可以观察孩子喜欢和有需要的东西,但要注意尺度,同时还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沟通。

第五,谁去奖励更合适?

爸爸的奖励更给力,妈妈的奖励更温馨,同时的奖励更幸福!

为什么奖励会适得其反

最后分析一下为什么奖励会适得其反?原因可能是,孩子对奖励开始有了独立的自我认识和理解,让其对奖励的行为感到不适从。又或者是孩子对长期以来的奖励已经习以为然,奖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孩子后期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奖励行为感到不满,如父母不守信。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情绪或抵触的心理。此种情况,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争取改变,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家长教育社会观察


奖励孩子应该是有方法的,不能盲目奖励!

比如:一年级孩子不写作业,可以跟他说,如果半小时之内能够写够指定的数量,将会得到一袋零食!或者一个小玩具!

如果孩子能够达到应该奖励的标准,一定要给孩子兑现承诺!并且一定要告诉他,“这是你通过努力赚来的!”

千万不要“言而无信!”愿赌服输!

通过这样的约定,可以刺激孩子为了得到喜欢的零食,或者喜欢的玩具而努力造成当前应该做的,兑现之后他会明白,付出就会有回报!

不知道你是怎样奖励的,孩子适得其反?


亲子教育文化


不能全用物质奖励,那样就成了交换了,应该以口头表扬为主。奖励方式也可多样化。


师范小王子


在此为您送去简短的一段话(不当不妥,敬请多多见谅):那是因为您对孩子的奖励过了头,凡事总是想着奖励(总是想着刺激)。也正是您对孩子的泛滥的奖励(或超标的奖励),渐渐让孩子一切习以为常,慢慢也就没有了什么动力。适可的、适时的奖励,才是最好的奖励。孩子不是“奖励”出来的,而是“教”出来的。


促成教育


适当地奖励。孩子的学习是很辛苦的。考了好的成绩,奖励一本书,一个益智玩具等等,即可以调节学习紧张气氛,又可以增加课外知识。何乐而不为。


FF凡凡


当然需要奖励孩子,凡事都有一个度。正确的方式奖励孩子,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和进取心,积极面对往后余生。但是如果过量或者是过度,会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度需要把握。


家庭根本教育


物质奖励容易让孩子对一件本来觉得有趣的事情变成了为了获得某种现实利益

一旦利益缩减或者停滞不动,就会丧失动力

而且孩子一旦养成了任何事情必须有奖励才干,对未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