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下令誅殺變法的六君子,而且慈禧重新掌權,並軟禁了光緒皇帝,當時從清朝到民間,無不對這個老女人痛恨,很多人罵慈禧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女人,正是慈禧守舊才給中國帶來屈辱,又割地又賠償。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其實如果罵慈禧割地賠償的事,筆者贊同。但慈禧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女人,雖然這個女人創造了後宮專政紀錄,但慈禧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她並不是頑固不化的女人,而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改革派。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通過清朝史料來看看慈禧一些改革。

放開民間禁錮

清朝是歷史上一個文字獄很嚴重的王朝,從雍正到乾隆期間,清朝對民間思想控制很嚴,任何敢於醜化辱罵清朝的人都可能被殺頭。雍正當皇帝后,他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專門讓反對他的曾靜現身說法,澄清對他的謠言。乾隆皇帝上臺後,二話沒說就殺了曾靜。而且進一步加強了文字獄。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但清朝入關到咸豐皇帝末期,雖然清朝被歐洲國家用鴉片戰爭打開了國門,但此時的清朝被禁錮的思想並沒有以前那麼嚴了,直到同治、光緒年間,民間各種學說思想不斷湧現。但這種思潮的出現,應該感謝慈禧太后,因為她在咸豐皇帝末期時就執掌了清朝大權,而且歷經同治、光緒皇帝。雖然她垂簾聽政,牢牢把持清朝大權,但慈禧對民間湧現的思想並未阻止,也沒有下令倡導,這種默認的方式使清朝末年思想進一步放開。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清朝不開放不行了。當時在西方的堅船利炮威脅下,清朝統治階級認識到自身力量薄弱,特別是被西方國家逼著受盡了屈辱,但清朝又打不過,只能改革。清朝一些大臣就曾建議“師夷長技以制夷”,讓中國向西方學習,學習他們長處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實力。這就是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慈禧手握大權,沒她同意洋務運動能開展嗎?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清末時思想也很活躍,被清朝大臣們推崇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提出者就是清朝末期的思想家魏源,他有名著作是《海國圖志》,魏源在這本書中寫出自己改革的思想,提出了軍事上要向西方學習,也就是“夷技”所長三點:“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這個思想提出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很很認可。因此在清朝上下掀起了向西洋學習的熱潮。這種熱潮在恭親王奕訢和軍機大臣文祥的推動下,逐漸從理論向實際行動邁出步伐。要知道恭親王奕訢可是慈禧最信賴的親王,慈禧雖然不懂什麼新思想,但恭親王奕訢所推動的政策,也正是慈禧所認可的。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很有改革想法

從清朝歷史來看,慈禧作為掌握清朝大權的女人,她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革口號,但卻做了很多與改革有關的事。而任何王朝的改革都會有阻力。我國曆史上很多成功與不成功的改革,都是保守派與改革派鬥爭的結果。像王安石變法失敗,是保守派戰勝了改革派。同樣,清朝末年也面臨這個問題。

當清朝一些有識之士推動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技術與知識時,清朝有些人提出反對意見,甚至反對洋務運動。面對西方國家先進技術,以及被西方國家屢次欺負,清朝不能再等了。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恭親王奕訢與曾國藩之所以推崇洋務運動,是因他們真正目睹了洋人軍事力量的強大。而曾國藩與太平軍戰鬥之所以取勝,也藉助是洋人先進武器。這一點慈禧也認可。恭親王奕訢更知道,洋人拿著武器進入北京城耀武揚威,讓慈禧最痛恨洋人。因此,在慈禧的認可下,有大臣們的推動,大多數人還是接受了改革。

而那些不能接受改革的少部分守舊派,主要是不接受西洋的文化,但在“器”上的改革,他們也承認器不如人。不過最初保守力量很強大,一度壓過洋務派。

慈禧接到恭親王奕訢上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奏摺後,她很興奮,立即表示同意。為什麼同意呢?慈禧遭受了西洋人的侮辱,咸豐末年時,鴉片戰爭爆發,慈禧和咸豐跑到熱河,而且八國聯軍進北京城,洋人拿著先進武器,嚇得慈禧又跑到西安,慈禧是深有感觸之人。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當年咸豐皇帝跑到承德後,恭親王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西方簽了《北京條約》,膽小的咸豐皇帝還是不敢回北京,最後死在承德。慈禧眼看著老公被洋人逼死,她當然痛恨洋人,對於清朝的改革她並不反對。

慈禧作為咸豐皇帝死後一個實際統治者,沒有她的認可,洋務運動肯定開展不起來。慈禧雖然不是什麼思想家,也提不出改革的思想,但洋務運動提出改革建議,她都同意。不能單純的認為慈禧殺了戊戌變法的改革人員,就認為她是頑固派,只因為康有為等人對策失誤,他們改革太著急了,應先在維護慈禧的權力下開展,康有為等人居然想把慈禧抓起來,這就觸動了慈禧利益,變革人員必然要死。

打壓守舊力量

剛才我們說了,清朝末年的改革受到保守派力量的阻止,面對保守派,慈禧也有自己的招法,她不會與保守派辯論要不要改革的事。而是對恭親王奕訢的奏摺下令,讓朝中大臣展開討論。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恭親王奕訢的奏摺發到大臣們手中後,當時清朝上下就議論紛紛,其中保守派代表人物是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及帝師倭仁,此人被稱為清末理學大儒,他很有才,據說曾國藩都是他的學生。但在西學中用上,倭仁卻強硬表示反對。

奕訢等洋務運動的改革派根本不會因為倭仁而退讓。於是保守派、洋務派爭論不休。慈禧與奕訢商議如何才能駁倒保守派?慈禧要奕訢相辦法駁倒頑固保守派,並組織了一場辯論會。

在辯論會上,倭仁認為清軍只要履職盡責,在思想上改進就能戰勝西方。而奕訢認為清軍殺敵不怕死,但最終還是敗給西方。奕訢讓倭仁想出一套制敵的對策,如果能打敗洋人,他就放棄洋務運動。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這一招就將了保守派一軍,倭仁一時無法回答奕訢的話。畢竟拿出一套對策,可不是當時就能出來的。此時慈禧看到火候到了,她下令讓倭仁三日內拿出一套戰勝洋人的策略。

這可把倭仁難住了,別說三日拿出一套方案,就是三十日內也拿不出來。如果拿不出來,倭仁就會被治罪。此時倭仁只得在同治皇帝面前訴苦,最後給慈禧寫了一份檢討書,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堅決擁護洋務運動。至此洋務派戰勝了保守派。

從此洋務運動在慈禧的推動下開展了,後來慈禧敢向世界各國宣戰,她並沒有考慮到清朝的這場改革只是一場不徹底的改革,只在“器不如人”改了,但體制及思想上卻並沒有改,特別是沒有改到慈禧的權力。

慈禧需要正名?她才是真正改革派,沒她的改革或許清朝早就滅亡了

但無論慈禧生活如何奢侈,她畢竟是一個後宮女人,權力慾很強,並沒有長遠的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