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长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吗?

杠否


记得当时我们建立群的初衷是,让我们跟家长及时的有交流,同时把学校或者班级通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及时的传递给家长。也可以把平时的作业发到群里面,或者针对个别孩子有问题,也可以及时通过微信群反映,让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或者在作业方面的状态。



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些群有一个特点,比如说老师发了一个什么东西,那么有一部分家人就喜欢跟上一些词语,比如说谢谢老师啊,或者是老师辛苦了之类的话。这种情况我们可能想到了,可能会影响其他的家长,也让其他家长没有回复的比较纠结,所以我们后来统一提要求,我们老师发消息的时候,请家长不要回复一些感谢啊辛苦之类的话。不然这样的信息太多,很可能让没有及时看到消息的家长错过重要的信息。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正在工作的家长。


考试成绩一般会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发布在群里面。最开始成绩是全部发送,后来我就是某个分数段以上的才发送。后来因为相关规定,特别是减负除政策出台,禁止在群里面发布重点或者是成绩,那么现在我觉得,微信群的主要用途可能就是转发学校的通知,发放发送班级要求!

减负规定以后,我觉得家长群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因为毕竟学校通知或者班级里,通知也不是很多。完全可以让孩子记在本子上。

其实我知道很多班级家长私下都建立有群,但是没有我们老师在里面的,也不知道他们平时是怎么评价我们学校老师的?


杨锅来了


有必要吧,毕竟我很穷,没那么多电话费。开学一周,我手机的钱都被学生打没了,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请假,要么发烧,要么感冒。每次请假生病肯定第一时间要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接回去看的。而且有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网上通知一下家长的。


更为甚者,有的学生傻乎乎的,我实在不放心。比如3号那天有两个学生来找我,说饭票昨天给错了,问我怎么办!就在我打算带他们去吃饭的时候,我说今天是3号,她们恍然大悟:今天原来已经3号了?他们说今天2号,我们以为昨天吃饭给错饭票了!看,学生是不是很蠢?所以,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建立家长群并不是说就剥夺了学生第一知情人的权利,我还是会告诉学生再通知家长!

建立家长群的意义:

1.方便沟通,传图和其他文件都比较方便。比一个一个地打电话快捷方便多了。

2.家长能够与老师共同提醒孩子要做的工作;

3.家校交流的平台,其实也是沟通的桥梁;

当然,家长群还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如:

1.信息有时候可能会过于繁杂,会影响到老师和家长;

2.可能有的家长素质不太好,会发一些针对老师的话语;

3.还有可能有的学生的家长在群里拍老师的马屁,互相攀比!



以上都是我想象的,我刚刚开了家长群,敬请期待,或许还会有更新!欢迎交流!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当班主任真的太累了!


隐姓埋名几百年


家长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吗?

  本人是一位老师,曾经在没有家长群的时候,为了通知每一位家长一个消息,确保家长知晓而在下班之后连续打了三天的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家长还会和我沟通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能三天完成电话通知已经是非常短的时间了。自从家长群出现以后,群内一个通知,所有家长都知晓了,要是中间有什么信息遗漏了,还可以及时补充,家长想和我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会给我留言,等我有时间了都会一一回复。

  在我看来,家长群建立的意图本是方便老师向家长通知相关事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群已经开始逐渐变味,家长在群里每天请早安、午安,拍马屁的现象层出不穷,虽然这是家长为了孩子能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关系,但这已经背离了家长群建立的意图。

  很多班级群都有发学生照片的习惯,只是为了方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出发点本是好的,但家长群里不是只有一位家长,而是有各种行业、形形色色的家长,谁在照片中没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则该家长就会对老师有意见。因此老师也不敢单独发某个学生的照片了,要么每个学生都拍一张法奥群里,但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全班同学拍到一张照片里,所有孩子都不落下。这时又有家长开始质疑站位问题了。我想给家长们说一句实话:教育要体现公平性,但教育中的细节不能做到完美的公平,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学习,而不是这些琐事。

  家长群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但主体在老师身上,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以及老师上课时对孩子的表现的了解,一位老师要面对诸多的家长,因此老师和家长沟通这件事也约定俗成地由老师主导,由老师主动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家长找老师沟通。但这样的情况逐渐在变化,很多老师利用班级群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以此省去了和家长单独沟通的有效环节,用这种批量生产的方式统一和家长“沟通”了。这样的方式是省下了很多时间,但沟通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同样家长群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地方,不是老师给家长传话的地方,有些家长利用家长群让老师传话给孩子让孩子放学后去哪里哪里吃饭等等,这虽然是小事,但明显家长没有明白家长群的用途以及老师没有做好家长群的宣传工作。

  若翻开家长的微信便会发现,家长群不是单纯的一个,而是有很多个,“一5班班级群,跆拳道二级班级群,小主持10班......”文化课的班级群已经不再独享家长的“宠爱”,任何一个班级群都会让家长的精神高度紧张。孩子上的课多,班级群也多。

  取消了班级群,家长会消停吗?拍马屁的转到了线下送礼套近乎,传话的直接打电话影响老师上课,老师一个接一个打电话通知,收校服费用时家长要抽时间到学校开家长会了。这些现象本就存在的,不是因为微信群的诞生而诞生的,只是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

  因此家长群的存在是方便了老师,方便了家长,而不是因为家长群的诞生,而滋生了许多不良现象,家长群大的群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长群的环境。

  老师作为家长群的管理者,应给参与的家长立好规矩;老师应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给家长增加烦恼,比如批改作业,家长可以检查,但批改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抱怨少了,必然也就不会在家长群里说什么了;批评学生时应私下和家长沟通,当着全部家长的面谁都不好受;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交流时都要注意文明礼貌,巴掌不打笑脸人嘛。

  以上,如有不适,尽请指正。


多乐幼教


家长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吗?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应当取缔。原因如下:

一,给学校和家长之间制造了更多的矛盾。

家里家长群本来是为了方面老师的工作,能够及时的把一些学校的通知等事宜传递给家长,但是由于没有群规,家长群成了聊天群,祸害群。只要有一个家长在里面提个问题,下面是接连不断,聊得不亦乐乎。如果观点不同就会在里面吵起来。还有老师一遇到学生犯错的事就往群里发,也许是处于气头上,想让家长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其实有些小事停十多分钟也就过去了。比如,有个女老师在查学生家庭作业,发现一个学生的作业没写,很生气,就拿出手机把学生和作业拍下来发到群里并且批评家长不监督完成。这个家长认为老师这样公开发照片伤害了学生尊严和家长的颜面,且不调查原因就批评,于是在群里就吵起来,话越讲越多,最后开骂……其实,如果没有微信群,如果老师单独和这个家长私下说,也许就没这些事了。

二,微信群助长了学生的惰性。现在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不是抄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而是发到微信群里,由家长回家再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变得懒惰起来,不再担心老师布置作业他记不下来的事,回家家长告诉,家长辅导,一切学习变成了家长的事。好像与学生无关。如果家长忙于工作,给忘了,学生也就有了不写作业的借口。记得我上学时,老师都是把作业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下来,从一年级开始,都是抄题目,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我们天天都写作业,家长和老师之间也没有矛盾。因为有些小事稍微缓一下也就过去了。现在有了家长群,传递信息速度快了,但是有些时候,快不是好事。自从有微信以来,很多家长要求建群,我是一直没有建群,省了很多麻烦。再看我的几个同事,为了家长群每天都会生气,这个家长问,那个家长发,老师如果回消息慢了家长还不高兴。所以取缔家长群是正确决断。




L烟柳画桥


家长群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的确是给家校双方的沟通带来了方便,对于班级建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位家长因为孩子的缘故聚在了一个大平台上,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谈论交流。但是,有利必有敝,因为家长个体之间必竟存在差异,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文化素养都必定会在家长之间划出无形的界限,最终导致共同话题的发言有不少不愿发言的家长缺席,反而多出了尴尬和矛盾。

相比家长之间的矛盾,老师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比如说布置作业这件小事,低段学生的作业,老师会发在群里,方便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但进入中高段年级之后,老师可能不在群里发作业了,每天布置的作业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自己记录,但总有学生不记或记错作业,导致作业无法按要求完成。作业完不成,一般情况下老师就要请家长了,希望引起家长重视。这个时候可能有家长就会提出,希望老师还是把作业发群里,孩子就不会出错了。但老师坚持不发,认为孩子渐渐长大,记作业这样的事应该自己操心。家长一方面怨孩子不争气,同时也会迁怒于老师不通人情,难免会积怨于心。

而在群里总是会有些家长随时拍老师马屁,谄媚的话让人看了浑身不自在,也有家长在群里做微商,污染群环境,更有在群里吵架的现象,针尖麦芒地斗得群里硝烟弥漫,像战场一样!凡此种种已经背离了当初建群的主观愿望。简单的事搞复杂了,群就没必要存在了。

班级微信群的建立看似方便了家校沟通,其实也在群里爆露了个人隐私,某些事可能表述不清就会伤了家长或老师的面子,并且是在群成员围观下丢面子,想想反倒不如一对一电话沟通显诚意有效果。

学校有事通知家长,本应让学生转达,但有家校群,老师就在群里通知了,跳过了学生。看似方便,实际剥夺了孩子一次次社会能力学习的机会。

综上所述,还是取消家校群比较好,让教育回归到较朴实的状态比较好,毕竟是育人的工作,不可事事批量操作依靠于信息平台。


风景的天空


有必要!

有些学校的情况需要家长知道的,班主任可以直接发到“家长群”里,非常方便、迅捷,不用一个一个地通知家长。

比如学校的收费情况、作息时间、课程安排、任课老师安排、学校简介、学校的规章制度、家长会时间、放假时间、告家长书、等等,都可以发到家长群里。

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甚至知道孩子现在在学校里干什么呢、上什么课呢。这种直接联系、直接通知,减少了中间环节,非常方便,非常迅捷,非常省事。

再比如眼下的“新冠病毒疫情”,学校对学生有什么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什么、该怎么做,等等,发到家长群里,尽管学生都放假在家里,但通过家长转达,可以马上知道。

所以,家长群非常有必要,是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家长群需要注意的几点:

一是——

不能发负能量的东西,违法乱纪的东西更不能发。

二是——

家长群必须严肃、郑重,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有正事发,没正事就不发。

三是——

家长群一定要公事、“公聊”,不能私聊、瞎谝,更不能俗聊、污蔑、诋毁、攻击别人。

四是——

学生的家庭作业可以发到家长群里来,但前提是在学校里已经给学生布置下去了,不能让家长群代替给学生留作业。

五是——

有关学生隐私的东西,不能发到家长群里,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学生犯了错误,等等,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但我认为每次考试后,班级排名前10名的学生,名词、分数,都可以发到家长群里。这样,既表扬了优秀学生,也保住了中等生、差生的面子。

此外,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上、其它文化科目竞赛上夺取的优胜奖,都可以发到家长群里。

就是说,凡是表扬性的内容可以发,批评性的内容不可以发。


孙老师谈孩子教育


家长群有必要存在吗?

有没有必要,我们先来看家长群的发展和作用。

二十二年前,步入教育行业。教育孩子离不开家长的沟通交流,那时候教育孩子,小问题老师就解决了,如果需要家长协助的,一个是请家长到学校,再一个是家访。那时候我们这农民外出打工较少,主要是种地。虽然多数家长很支持老师工作,但耽误地里农活,家长还是不太愿意。

后来,有了电话,那时候打电话费用很高,当时老师工资很低,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说心里话,老师舍不得打电话,家长更不会主动联系老师。


再后来有了移动电话,双向收费,费用还是很高。然后就建QQ群沟通,不过也不是很方便。

现在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上网费用也便宜了,微信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交流的主要工具。

现在小学、初中基本上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可聊天,可视频,可发图片,沟通方便多了。我就是经常把学生不会的题把做题方法发在群内,家长也把孩子在家不会做的题发在群内,第二天我会做重点讲解。不过,现在微商太多,打开朋友圈全是卖东西的,有些家长还群发,发在班级群,发给我个人……总之群内乱得很。



后来,我定了群规,凡发与孩子学习无关内容的,一律请出群。现在班级群内基本上没有发与学习无关内容的,成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好帮手。

我觉得我们班班级群,方便了家长与老师沟通了解,还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辩证来看,有存在的意义,但现在演变的过于形式主义了,要控制收敛。


想想以前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家长群,都是学生自己记作业,也都挺好的。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家长群有其便利和高效之处,但过于依赖家长群,反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的约束,想着“作业反正都发给家长了,我不记也行,回家问问就知道了”,会反向促使学生的懒惰。


本来家长群只是家校合作的一个交流平台,是一个实用性的工具,如今变成一个“戏剧”大舞台了,每天上演着离奇荒诞又无奈的戏剧性剧目。


变成“攀比群”

假期一到,有的家长晒出带孩子四处旅游和游学的照片;有的家长晒出参加校外培训班的高难度题目;有的家长则晒出孩子过生日时的奢华场景……


变成“马屁群”

在一些家长群里,有的家长会对老师献上溢美之词,浮夸造作;有的家长动辄搬出某某老师的金句名言,阿谀谄媚;有的引发其他家长的连锁反应,形成刷屏之势。

一些家长反映,群里家长经常会动用各种资源讨好老师,比如,文艺活动时主动提供服装;课外实践时主动提供场地等等,给其他家长无形的压力。

变成“

广告群”

“请投几号一票”“请关注一下上面公众号”之类的消息时常活跃在一些家长群里。这些消息的发布者当然不只是家长,而当老师发布出这类广告消息时,家长不管是否情愿,都会照做。


同时,这段时间不停地出现家长群的负面新闻:家长开豪车接送被老师踢出群;家长群里花式拍马屁夸老师;家长没有辅导完孩子做作业被老师踢出群.....等等。都使现在社会对家长群谈之色变。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过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原本家长群是为了发布课堂情况、家庭作业等任务,防止孩子忘记了或谎报课业,同时与家长有效沟通而设立的渠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群确实有其高效便利之处,但它仅用来发挥其该发挥的作用就行,附加之举就不必了,老师不要把群管理员当成官僚来发布阶级任务,哪个家长不听其指令一言不合就踢出群;家长也不要将老师当成领导吹嘘拍马,妄图这样就能给孩子多多照顾和好处。现在的家长群,家长也累,老师也累。单纯的发布作业、通知学校事项,其余时间不聊天、不攀比,这才是发挥其最好的作用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最近,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

该规定要求,在平台发布信息要遵循“五要”:

一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要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信息往来次数;

三要传递正能量;

四要文明有礼,一般不使用语音交流,不滥用私人化表情;

五要规范严谨,通知应当参照正规行文要求。

“五不要”是:

一是休息时间不要发,信息发布要在工作时间内,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家长的休息权利。

二是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学生作业教师要当堂布置,不得在交流群中发布,不得发布学生考试成绩,同时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

三是未经区教育局许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不要发。一般性通知,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避免“拍马屁群”的出现。

四是与工作无关的言论、图片、链接等信息不要发,如商业广告或商品营销,严禁教职员工成为“微商”,避免“广告群”的出现。

五是他人隐秘信息不要发。


如果真能做到这个规定的五要五不要,这才是家长群最理想的状态。


想知道我发表的更多的见解看法,欢迎关注我,关注乐活健康圈。

关注了你就会找到同类的。


有范乐活圈



育儿手记365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手机不但可以用来发短信、打电话,现在人们还可以用手机进行工作,有很多老师还会通过手机里的一些软件来和家长沟通,最典型的就是建立“家长群”。

老师会在群里发布各种信息,比如布置作业、学生动态、信息公告、课堂表现等等。家长群的存在,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很多家长表示:自从有了家长群,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自己也可以在群里发表意见,免去了和老师打电话的尴尬,也不用专门跑到学校去找老师。老师们表示:可以通过家长群来组织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活动,能够及时和家长沟通,可以和家长一起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在家长群里,有很多家长会为老师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也会和老师讨论班级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问题。家长群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环境,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比较克制的,不会乱说话。但是毕竟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往往会有那么几个“不一样”的家长,总喜欢在家长群里“出风头”。

其中有两类家长,很令老师讨厌

一、马屁精

有一类家长十分喜欢拍老师的“马屁”,不管老师在群里发了什么消息,这类家长都会在下面回复“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说的太棒了”、“我全力支持老师”,当老师分享了一篇有关于教育的文章之后,这类家长马上就会发表自己的读后感,然后说老师是如何如何有学识、有眼光等等。但是嘴上的功夫了解,私下里却不办实事,每当有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却总有理由推脱。这样喜欢“拍马屁”的家长,会给老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二、炫耀狂

有一些家长很喜欢在群里炫耀,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有钱,比如会在群里发送自家孩子的照片,会在照片当中露出自己手腕上的名表,或者分享一下孩子出国游玩的照片,“间接”的告诉群里其他人自己是多么的有钱。

还有些家长喜欢“炫娃”,比如在群里和老师汇报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情况,告诉老师自己家的孩子不到一个小时就把作业写完了,现在正在看课外书籍,一会还要学习英语口语,或者是在家长群里晒孩子的各种证书,钢琴考过了几级,跆拳道到了几段,这样的炫耀孩子的方式不但会让其他家长感到反感,也会令老师讨厌。

“潜水”的家长,要比“炫耀狂”、“马屁精”还令老师讨厌

虽然“马屁精”和“炫耀狂”很令人讨厌,但是毕竟算是很活跃的,和这两类家长相比,老师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从来不参与互动的“潜水员”。这类的家长不会与老师在家长群里互动,老师发来的消息,他们就像是没看到一样,有的人直接把群消息设置成“免打扰”模式,然后自己该干嘛就干嘛。

我的一位朋友是初中班主任,她说她班级的一位学生的家长,让她加入家长群的时候很痛快,但是从孩子初一到初三,这位家长从来都没有在群里说过话,老师有时候会直接问他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情况,可是他就像是没有看到一样,从来都没有回复过。有一次,我朋友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关注一下家长群里的消息,但是这位家长却说:“我儿子很聪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能记住,我没必要每天都盯着手机看,非常浪费时间,如果孩子在学校有什么特殊情况,老师会直接给我打电话,而不会在家长群里通知。”

这位家长就是根本没有把家长群当一回事,甚至会觉得每天看家长群是一种“负担”,会认为老师建立家长群根本没有必要。其实老师很讨厌这样的家长,老师建立家长群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这样的家长十分不配合,这样一来,就会让老师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尽力配合老师

并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必去参与老师的教育工作,老师受过专业的教育,肯定能把孩子给管好,于是自己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的事情不闻不问,对老师给出的建议也不会采纳,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家长应该和老师联合起来,每天都要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尤其是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养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太过于放任孩子,那么孩子就无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习惯会产生影响。

同时,老师在建立家长群之前,也应该制定一些“群规”,用一些约束条件来带动家长,对于一些喜欢炫耀和拍马屁的家长会起到相应的制约作用,如果家长仍然喜欢在群里发表一些与孩子学习无关的内容,老师可以私下和家长沟通,这样做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也能够让家长群内的成员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对于那些喜欢“潜水”的家长,虽然老师很讨厌,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思想问题,如果想要改变这个问题,那么首先要说服家长,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家长群的作用。

不管老师建立家长群是什么样的目的,家长们都应该及时关注群内的消息,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老师工作的认可,这样做会让老师更加有干劲,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多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