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为何还会将商鞅“五马分尸”?

蒋铎




商鞅之所以被秦惠文王车裂(五马分尸),并不是因为秦惠文王觉得商鞅的政治主张有问题,也不是秦惠文王认为商鞅变法变得不对。实际上,秦惠文王即位之后,基本上全盘保留了商鞅的“法家治国”精髓。商鞅之所以被车裂,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与秦惠文王的私人矛盾。秦孝公在位期间,时为太子的秦惠文王因为触犯秦法,被商鞅通过变通的方式进行了处罚。太子当然是不能受刑的,那么罚谁呢?太子的老师,一位是秦孝公的长兄、秦惠文王的大爷公子虔,另一位是秦惠文王的老师公孙贾。虽然责罚的不是秦惠文王本尊,但是打的却是秦惠文王的脸,因此二人的梁子也算是正式结下了,起码秦惠文王内心并不怎么待见商鞅这位父亲的大功臣!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商鞅变法期间损害了很多秦国世家大族的切身利益,甚至公子虔因为触犯秦法,还被削掉了鼻子(劓刑)。秦孝公在位期间,这些世家大族迫于秦孝公的压力,只得忍气吞声。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文王即位,这些人纷纷跳了出来,而这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秦惠文王那位被削了鼻子的大爷公子虔。秦孝文王即位伊始、立足未稳,一时间大爷和这么多世家大族子弟冒了出来,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政局稳定,搞不好自己能不能坐稳秦国的江山都很难说。因此,对于这些人,彼时的秦惠文王只能先行安抚、徐图之。那么,怎样才能安抚这些人?杀了商鞅无疑是最佳的办法。于是,秦惠文王最终决定牺牲商鞅,安抚世家大族、维护政局稳定。但是,打心底里秦惠文王就没打算废除商鞅之法,无非就是权宜之计,而商鞅正是这权宜之计的牺牲品。



再其次,杀人而已,一杯鸩酒、三尺白绫,怎么杀不是杀?那么,为什么秦惠文王要选择车裂商鞅呢?难道是为了让商鞅的政敌们心情更舒畅些?显然不是!秦惠文王此举实际上是在立威。反正是个死,什么死法对受刑者意义不大,但是对活人却是一个巨大的震慑。秦惠文王选择用车裂如此残忍的方式处决商鞅,无疑是在震慑群臣和世家大族:“别以为我刚接班的小年轻好欺负,你们惹我一个试试?商鞅就是你们的榜样!”与此同时,秦惠文王也是在给天下人、包括世家大族打个预防针,因为秦惠文王处决商鞅的理由仍然是商鞅违反他自己主持制定的秦法,而不是挟私报复。这就是在暗示,自己不会废除秦法,同时也是在警告世家大族:“你们最好遵纪守法,否则我不客气!”而且,此举也是为天下人树立了执法不避权贵的典型,一举数得。



秦惠文王在车裂商鞅之后,暂时安抚了世家大族,维护了政局稳定。在自身地位稳固之后,秦惠文王便开始大刀阔斧剪除世家大族势力,巩固自身权威,并且继承了父亲秦孝公与商鞅一手创立的秦法,继续推行“法家治国”。秦国自惠文王起,逐步拉开了东出的铁幕!自秦孝公算起,“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天下。


农民工歪说历史


首先,商鞅因变法功高盖主,新君秦惠文王上位后心里发虚。

其次,商鞅为了维护新法,将皇亲国戚和旧贵族得罪透了。

这两条理由是商鞅被车裂的主因。

大概事件如下:

商鞅因为被公子虔诬陷说他谋反,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商鞅商鞅战败死在了彤地,他的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

公元338年,秦孝公去世,秦孝公的儿子赢驷继承皇位,因为在赢驷还是太子的时候商鞅曾经因为处罚赢驷的老师公子虔遭到赢驷的憎恨,在赢驷继位以后公子虔对赢驷说商鞅想要谋反,于是赢驷就派兵去捉拿商鞅。

商鞅连夜出逃到一个农民家里想要留宿,但是农民因为害怕商鞅定下来的法律不准备留陌生人住宿拒绝了商鞅,商鞅随后准备出逃魏国。

但是因为商鞅曾经捉拿过魏国的公子印所以魏国也不收留他,最后商鞅潜逃回秦国并且藏在邑商,并且发动官兵去攻打郑县,赢驷知道了以后就派兵去剿灭商鞅,最后商鞅战败并且被带回咸阳处以五马分尸的刑罚。


奔腾年代的春天会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商鞅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人的利益,秦孝公会护着商鞅,但是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就不会了,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平息贵族们心中的怨气,巩固自己的王位,使得新法继续实行下去,然后使秦国继续强大起来。

于是有人就说遇到秦孝公是商鞅一辈子最幸的事,也是最不幸的事!

商鞅早年学成之后投到了魏国公叔痤门下,虽然公叔痤病重是向魏王推荐商鞅,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随后商鞅离开魏国去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

1.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为在秦国变法一事召开朝会,商鞅喊出了著名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变法营造理论基础。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颁布连坐法、奖励军功等。

3.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展开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等。

经过商鞅两次变法,秦国迅速崛起,成为了令东方各国害怕的大国。然而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了,商鞅被秦国旧贵族代表公子虔等人诬告意图谋反,出于平息旧贵族怨气等原因,秦惠文王下令抓捕商鞅。不想坐以待毙商鞅选择出逃,原本想去魏国避难,但是因为商鞅曾生擒公子卬被拒绝入境。无奈之下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邑商,然后发动邑兵作困兽之斗,最终被秦惠文王派兵攻打后战亡。

商鞅变法损害了很多贵族的利益是造成他悲剧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一点是他不懂得功成身退。秦惠文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被商鞅不留情面的处罚过,他当时已经对商鞅怀恨在心了,所以才在商鞅兵败战死后还对他处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以解心头之恨。


小凌说史


商鞅变法确实让秦国变得强大,但是与此同时也付出了很多,得罪了很多人。

第一、在秦惠文王赢驷小的时候,因为犯错,被罚。而此时正是商鞅变法最初阶段,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赢驷犯错的时候不好,被用以正变法。赢驷的太傅被施以劓刑。所以从此时商鞅便得罪了赢驷。


第二、商鞅的东西变法严重的影响了秦国权贵和老世族的利益,所以不管变法多成功,商鞅都是秦国老世族眼中钉。

第三、商鞅变法成功后,他的权利日益壮大,可以说当时的秦国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被封为商君。秦孝公在的时候还可以威慑住他。但是当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刚继位,怎么可能让这样一个人存在呢,这会严重影响到国君的地位。


综上几点,秦孝公在的时候,秦国的老世族都把对商鞅的仇恨压在了心里。当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了这个羽翼,失去了变法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他的变法成功与否都是对于秦国而言,而他得罪的权贵却是私人恩怨。所以他的命运才会如此悲惨。


每天冷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后面又记载了赵良对商鞅相劝的话,大体可以知道商鞅为何会被杀,文字较长,此处不写,有兴趣的可以看我写得《成也商鞅,败也商鞅》一文。

杀商鞅,原因不外乎继任者赢驷、旧贵族、赢虔、商鞅本人四大因素,通过《资治通鉴》的记载我们一一分析看看。

赢驷,孝公之子,后来的秦惠文王,继位的时候商鞅之法已经在秦国实行了十年,基本上已经生根发芽而不可撼动了,除非赢驷强势废除,但是商鞅之法对秦国的好处已经很明显了,并且商鞅新法维护了君主地位,加强了君主权力,赢驷是不可能废除的,事实也这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商鞅本人的崛起和孝公对商鞅的支持造成了商鞅在秦国巨大的权力,要知道商鞅是被封为商君的,等于一方诸侯,赵良说过,新法既然成了,就应该急流勇退,不可以贪恋权位,但是商鞅不听。所以,赢驷继位时,面对的是新法已经成功,商鞅强势,一直隐忍的旧贵族在蠢蠢欲动的局面。那么,赢驷该怎么选择呢?他选择了最明智的做法,利用旧贵族的反扑除掉商鞅,然后再将旧贵族打压下去,继续坚持新法,如此,才能王位稳固,国势日隆。所以,在杀害商鞅的整个过程中,赢驷几乎就是在默认,所以尽管《资治通鉴》中没有说是谁“发吏捕之”,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就是赢驷。

旧贵族的代表是甘龙,变法之前曾与商鞅论法,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之后,便一直隐忍不发。变法十年,旧贵族受到最大的打压,也是最痛恨商鞅的,因此孝公死后,旧贵族一定会向商鞅发难。

赢虔,孝公兄弟,赢驷师傅,因赢驷犯法而被商鞅处以割鼻之刑,之后杜门不出八年。很难说赢虔是不支持新法的,但是从受刑之后杜门不出八年可知赢虔对商鞅是有恨的,只是碍于孝公还在,并且变法还在继续,所以一直没有出来反对或者发难商鞅。这一点赵良也劝过商鞅得罪的人太多了,尤其是赢虔,只是商鞅不听。因此,在孝公死后,门客告商鞅造反,他并没有制止。

商鞅本人,司马迁评价为薄情寡义之人,也就是说商鞅本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情商太低,新法十年就彻底改变了秦国,试想今天的社会,从上至下,用十年时间移风易俗得需要多么强势的人和残酷的法律才能实现?商鞅通过徙木立信,也通过杀人立威,曾经亲自在渭水河畔杀人杀到渭水都变红了。可见新法的严酷和激进,也可知商鞅在秦人眼中该是什么样子。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商鞅出逃他国,但是与秦接壤的魏和楚,他都得罪过,所以人家不接受,并且他自创的身份制度让他无法再次逃脱。

综上来看,孝公一死,诚如赵良所言,各个方面的势力都需要商鞅去死,这样的形势下,商鞅必死无疑。


勤劳的贝贝兔


改革,自古以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有时不仅仅是阵痛,甚至是昙花一现,半路夭折。


商鞅,作为千古不世出的天才,深得法家精髓,知道在当时王道不足以称雄,霸道才能击败列国,问鼎中原。而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用法家的思想进行改革,明刑法,重军事,打击士族陈旧势力,发展平民人才。

可以说,商鞅的变法,严苛有效,过了阵痛期,会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打击士族世袭制,提拔有军功的人才,使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重用,军事风貌为之一新;迁都咸阳,为以后政治发展设计了大方向。通过改革的秦国很快就成了战国的霸主,为大一统做了铺垫。

然而,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人民带来公平利益的同时也让人噤若寒蝉,难以得到人民的基础的支持,当然他们适应以后,得到好处后另说;他变法的成功实施与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孝公既没,没人保护他,被打击的士族自然要反扑;新上位的秦惠文王不得不为了朝局安危而杀了他;虽然废除了部分变法,但是还是承认了其进步,而得以继续推行。


而伟大的商鞅,成了历史进步的牺牲品,一如哥白尼,布鲁诺等。想要打破旧秩序,何其难也,好在,他们都最后被历史证明成功了,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小主宰影视说


历来改革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时期的改革都会有流血牺牲,都会死人。商鞅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实行连坐之法。这些改革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自然遭到他们的反对。改革后农民拥有了土地,获得收成直接把税收粮食上交给国家,打仗有了粮草,但是贵族的领土分给了农民,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贵族们反对一点儿也不奇怪。老百姓打仗,杀敌越多,获得奖励越多,不仅可以分得土地,还能获得爵位,杀一个敌人,就能够得到一级爵位,一亩良田,宅地九亩,一个仆人。以取得敌人的人头数为计算杀敌人数的证据,杀的敌人越多,得到的赏赐就越多,从低往高,获得相应爵位。而原来秦国的爵位是贵族世袭,父死子继,普通人没有机会获得爵位。商鞅变法之后,军队的战斗力增强,经济发展,百姓富足。但是贵族们呢,失去了领地,子孙后代无法继承自己的爵位。只能靠上战场和老百姓一样争取军功获得爵位,生生剥夺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换做是谁都会激烈反对,土地和爵位是他们的命根子,怎能不怨恨商鞅?推行变法的过程中秦太子嬴驷犯法,他的两个老师代他受刑,一个割了鼻子,一个脸上刺了字。被割了鼻子的是秦孝公的哥哥,惠文王的伯父兼师傅公子虔,秦孝公死后惠文王继位,公子虔就联合宗室大臣告商鞅十大罪,嬴驷就算不为伯父,为了泄私愤也要杀掉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国富民强,商鞅活着或者死了都不影响变法的执行,不论如何商鞅都得死。


如流水兮逝如风


因为变法过程中触碰了旧贵族的利益,更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因而激起旧贵族的疯狂反击。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井田隳经界,宣布废除奴隶劳动的井田制,而施行雇役佃耕制,同时承认土地的私有占有形态,这就瓦解了奴隶主统治的基础。

2废除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度,规定有军功的才能受上爵,宗室没有军功的,不能登记入贵族的名册。这就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3废除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将秦国划分为三十一个县,有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建立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制。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奴隶主阶级专制礼治。

4在上层领域里实行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推行以法治国,反对儒家思想,防止儒以文乱法。

5推行耕战政策,用土地吸引他国人民到秦国发展,这样就可以抽出大量人力进行统一战争,鼓励人民搞农业,推行军功授田,改行现物地租和地主收租、政府收税的办法。

商鞅这一系列变法措施,遭受旧地主贵族的顽强反抗,并展开了剧烈的政治斗争。终于在秦孝公身死之后,阴谋发动政变把商鞅车裂并杀其全家。但商鞅变法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以及小土地所有者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惠文即位后,商鞅变法还是彻底地沿用了下去。

不论何时变革与反变革这两条路线的斗争都是非常激烈的。


种地的秀才


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商鞅变法,走的就是“削弱贵族实力,加强中央权利”的路,因此变法一定会损害贵族阶级的利益,此外,变法中,废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要了贵族阶级的老命了,本来不用努力就可以过的好日子,被商鞅给搅和了,因此贵族阶级恨死商鞅了,但因为有秦孝公撑着,没人敢动,且商鞅变法确实取得了富国强军的目标,收复了河西之地,用事实说明了变法的效果,因此更得秦孝公重用,贵族阶级自然不敢乱动。



且因为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因为执法过于严厉,得罪了很多贵族,包括日后的秦惠王,因此秦孝公一死,商鞅的保护伞便没了,商鞅的末日便到了,在秦孝公死的同一年,商鞅被诬陷谋反,战败车裂而死。商鞅虽死,其法不灭,秦惠王一直沿用商鞅的法律,因为商鞅变法,完全是加强中央权利,削弱贵族权利,社会利益就好比一个大蛋糕,皇帝分的大了,贵族分的自然就小了,因此秦惠文王主要是为了平息贵族的怒气巩固自己的皇位,获得贵族支持杀了商鞅,但还是用他的法律。



其实战国各国或多或少都变过发法,有的初期成功但不能坚持下去,如魏国重用吴起,韩国用申不害等。每个国君都想让国家富强,但很少有将变法坚持到底的,此间阻力重重,主要来自贵族的反对,因为变法很多都是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因为只要是变法,莫不是凝聚全国力量,加强皇权,这必然要分割贵族的既得利益,贵族阶级岂能任人宰割,因此变法的国君首先要有一定的权利,坚持到底的决心,很多变法失败的原因就是皇帝耳根子软,受到贵族的阻挠和反对,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贵族联合起来拒不执行。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反对,因为只要利益足够大,杀个国君搞个政变在贵族看来还是可以的。而变法的人一旦失去庇护,只有被贵族残杀的份了。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为什么变法的人基本上没一个有好下场的原因。


浮生半壶酒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从而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商鞅算是秦国的功臣,但他本人却被秦惠公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酷刑,并被灭族。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书君认为,商鞅落得这个悲惨下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秦惠公要安抚贵族势力。

商鞅在推行新法过程中触犯了老贵族的利益,招来他们的一致反对。

商鞅的保护伞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去世,新即位的秦惠公意识到以后的秦国还必须依靠老贵族才能团结一心,为了统治阶层的稳定,必须杀商鞅。

第二个原因是秦惠公要给自己和自己的老师报仇。

秦惠公做太子时犯错,商鞅处罚太子的老师嬴虔,往他脸上刺字,后来嬴虔违法,商鞅又割掉了他的鼻子。

这些对于太子和他老师嬴虔来说,都是奇耻大辱。秦惠公要替老师复仇,为自己复仇,给老师一个交代,必须处死商鞅。

第三个原因是商鞅功高盖主。

经过十几年变法,商鞅似乎已经成了秦国的救星,对于新任国君而言,只有杀商鞅,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商鞅是“天资刻薄人”。

虽然商鞅变法一时促进了国力的强盛,但商鞅崇尚严刑峻法,鼓励民间告密,还写了一部教封建帝王如何鱼肉百姓的《商君书》。

商鞅一生甘做封建君主的鹰犬,到最后却被主子抛弃并残杀,只活了57岁。套一句现成话来说,苍天饶过谁!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