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袁绍手中曾有4位虎将,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另外两位下场如何?

Mrs_Ma


“河北四庭柱”的称谓出自演义小说,指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四人,甚至说这四人武艺能与张飞相若。从史实看,论信任重用程度,后两位不用和前两位比较“良、丑皆绍名将也”。而颜良文丑两军受挫后,袁军登时声威大降,战力大减,劣势渐显,在这种形势下才逼出许攸之降和张郃高览继之等事,可知二人的份量。


演义中颜良文丑皆为关羽所斩,颜良作为袁绍讨曹第一支大军主帅,一出现骁勇形象赫然,阵前斩了吕布原手下魏续宋宪,徐晃上去也被击败而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了突出关二哥的武勇,演义安排他出场,快马快刀干净利落就斩了颜良,以曹操手下之败,关羽取胜之易进行对比烘托。文丑也是牛人,连败张辽徐晃,也是关羽马快,手起刀落就收官了。而史实上颜良确是关羽所杀,文丑则不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这则记载涉及一个细节,到汉末时,骑兵虽然比之前能发挥更大作用,作战不再限于骑射等方式,但马蹬尚未普及,战场上的冲杀危险性极大,对马匹和骑将要求极高,而所记的“策马刺良”,首先说明关羽用的武器极可能不是刀类而是矛枪类,才能用刺这个字。这也是三国中第一例阵前斩将的记载,以当时的条件,军中骑马冲杀需要极大的武勇和骑术,不然一不小心就得被反作用力推落马下,可见关羽确实悍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颜良被关羽所杀,文丑死于乱军中,河北四柱断了两根,袁曹战事还呈胶着状态,袁绍的性格弱点就来帮助曹操了,谋士内讧走了许攸,袁绍继续集结人马和运粮准备,应该是得知袁军内幕后,荀攸和贾诩劝曹操袭击袁军粮仓,并劝他亲自提兵前去,留曹洪守营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曹操听从,亲率大军攻击运粮的淳于琼,以弱势兵力打败袁军,在袭粮仓时,袁绍也接到探报,优柔寡断的性格坏事,误判了形势,没有全力救粮仓,而是兵分二路,一路军救援淳于琼,另一路由张郃、高览带领进攻曹洪,弄得两路都无功失利,张郃、高览见形势不妙,阵前投降了曹操,一说是为郭图所谮的缘故。

张郃跟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战汉中,在三国中后期特别出彩,是诸葛亮的强劲对手,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追到木门谷道,被箭射死。都是降曹,高览的下落就有点奇怪,投降后并无甚建树,默默无闻,演义把他安排到荆州追杀刘备,被赵云射死,也算结果。


南方鹏


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作为官渡之战之前最大的军阀袁绍也有五位虎将,除了熟悉的颜良、文丑之外,剩下三位分别是张郃、高览和麴义,因为麴义得罪过袁绍,所以是不是属于袁绍的虎将争议比较大,所以一般称袁绍有四虎将,也就是“河北四庭柱”

题主没提到五虎将,只提到了四虎将,笔者就简单提一下麴义吧。

麴义

麹义原来是韩馥的部下,后来背叛韩馥,韩馥亲自征剿麹义,结果被麹义打败,无功而返,袁绍一直惦记韩馥的冀州城,而麹义和韩馥反目成仇,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谋冀州城,麹义以为取得冀州城之后,冀州城会有自己得一半,结果袁绍捷足先登,成为冀州牧,麹义自己也成为了袁绍的部下。


虽然从军阀变成了部下,麹义也没有不自在,毕竟以前也是别人的部下,况且自己与韩馥已经交恶,不找个保护伞。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军阀灭掉。

做袁绍部下的日子里,麹义为袁绍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麹义觉得袁绍能有今天都是自己给他打下的,目中无人,甚至顶撞袁绍,而袁绍也是个小气之人,那受得了如此的屈辱,便将麹义军法处置。

颜良

颜良的骁勇不在关羽张飞之下,也是袁绍心中的比爱将之一,对于颜良的介绍比较少,颜良奉命围困白马,曹操假装从延津渡河要偷袭袁绍的后方,袁绍上当分兵驰援延津,结果中了曹操的计策,曹操突然突袭被颜良围攻的白马,颜良反应不及,被突然出现的关羽取了首级。


文丑

和颜良一样袁绍的爱将,同样骁勇不在关羽张飞之下,文丑奉命在延津攻打曹操,而因为颜良被曹操所杀,一心要为颜良报仇,却中了曹操的计策,身死。

张郃

张郃虽然不如颜良、文丑骁勇,但是文武双全,处事冷静,如果让张郃围困白马,说不定官渡之战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张郃三次易主,张郃原本是韩馥帐下的军司马,后来袁绍取得冀州城之后,投降了袁绍,袁绍兵败官渡之后,张郃投降了曹操。

虽然张郃三次易主,但是张郃每次都是尽心尽力,特别是投到曹操军队一后。

后来和蜀军交战的时候,被流矢射中而亡。

高览

高览和张郃一样在袁绍兵败官渡之后投降了曹操,后来跟随曹操征战汝南,追击刘备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赵云刺死。



高览的结局是《三国演义》当中的,具体如果正史没有过多的记载,我觉得高览可能跟张郃死于流矢。


历史黔


袁绍帐下四员虎将分别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颜良、文丑二人,在“演义”中被关羽所杀;高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死于非命;张郃之死,与正史比较接近,追击诸葛亮的北伐军,被伏兵射死;

关于这四员猛将的死因,我想从正史的角度出发,详细的分析一遍;


颜良

  • 颜良,袁绍方第一上将,颜良之死,在正史中,也是被关羽杀死的,而且是万军丛中斩杀,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得说,单枪匹马于万军丛中斩杀大将,在正史中基本上是扯淡;现实世界,能敌万人者,不可能存在;关羽斩颜良的实际情况,应该是两军交锋之际;
  • 曹操方的先锋部队,由关羽、张辽统领二将统领,曹操使用荀攸的计谋,使二人突袭颜良,颜良慌忙应战,全军溃败;关羽斩颜良,应该是在两军交兵之际,关羽见到了颜良的帅旗,冲上去单挑颜良,结果颜良武艺不佳,被关羽斩杀了;


文丑

  • 文丑之死,跟关羽就没关系了,文丑死于乱军混战之中;依然是荀攸的计谋,执行者是曹老板;
  • 当时方只有五六百人,而文丑、刘备的追兵,多达五六千,十倍于曹操;所有人都很害怕,劝说曹操退守大营;只有荀攸反对撤退,其实抓住刘备、文丑军的弱点,出其不意将其击败,斩杀大将文丑,刘备仓惶奔逃;


高览

  • 高览的生死,与“演义”中差别还是有的,演义中被赵云刺死,正史中并无此记载;
  • 高览与张郃同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同时脱离袁绍,投靠曹操,曹操任命的官职也都是一样的,他的军事能力,应该不弱于张郃;但是,高览投曹后,却离奇的失踪了,对于他的生死,并没有任何记载;高览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没有任何领兵记录,他的死,也成了千古迷案;但是,被赵云斩杀的可能性应该不大,这么一个大将,被敌国大将赵云斩首,史书不可能一点记载不给;


张郃

  • 张郃之死就不用多说了,与演义基本雷同;正史中,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退军之际被张郃追赶,激战中,张郃被流矢射中,死于非命;

爱尚文史


在苏州长篇评话《三国》里,这四位被誉为“河北四庭柱”,即颜良、文丑这对难兄难弟,加上张郃、高览二将。在当初袁绍手底下确实是名噪一时的大将。可惜下场都不咋地。

颜良、文丑在演义中做了关二爷的背景墙。

颜良在万军中被突袭刺杀,文丑被追斩,两者成就关公赫赫威名。《三国志》中也记载颜良死在关公手里,过程和演义所写差不多。文丑却是死在乱军之中,是不是关公所杀没有记载。但关公就是在此战过后,感觉立功报效了曹操的恩德,决然离开曹操去寻找失散的刘备。

高览在演义里做了赵子龙的枪下亡魂。

高览追击刘备,逼得他走投无路,几欲自杀。黄巾刘辟用小命挡了一挡,赵云及时赶到,秒杀高览。真是也不想想,刘备能是那么好杀的?

正史里高览随张郃官渡之战中一起投降了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之后便再无关于他的事迹记载了。

张郃其实是四将中最大头的一位。

张郃是真正的将才,勇而有谋。降曹后随曹操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又与夏侯渊一起镇守汉中前线。在夏侯渊被黄忠阵斩后,又代他出任统帅,全军而退。既有威望又得军心,无论在演义还是正史中都是魏国的中流砥柱,蜀国的心腹之患。

演义里,西蜀将星凋零,张郃遂成大患,无人可挡。诸葛亮在木门诱敌,本欲杀司马懿。张郃轻身追击,被射杀。正史中,也同样记载张郃追击蜀军,在木门中伏被射死。但《魏略》记载,张郃是被司马懿强逼去追敌,导致身死的。

想当时,司马懿正逐步蚕食曹魏军权。张郃作为曹魏皇族的心腹,军中元老旧臣,既有威望又有军心,自然成为司马懿的眼中钉肉中刺。借诸葛亮之手除去,正是司马懿最高明最无后患的选择。所以张郃死于司马懿的圈套,应该是大有可能的。


如切如磨


我是生活问道。

《三国演义》中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缆四员猛将或早或晚都死在了刘备手里,不得不令人嗟叹!

先说说颜良、文丑吧!

三国中很多人调侃说上将潘凤属于死的最冤的,其实那只是技不如人加上老板死要面子。

颜良可不是。颜良是实打实的三国猛将,遗憾的是出场没多久就去领了盒饭。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与曹操就天下霸主进行了空前的一场大战。一直披着神秘外纱的颜良终于出现在众人眼前。白马一战,先是连斩曹营中宋宪、魏续二人,后又轻松的以不到20回合打败了徐晃。要知道,徐晃可是和许褚大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武力值绝对也是一流。

如此战力曹操知道即使许褚上去了也同样打不过颜良,正在发愁的时候,谋士荀彧出主意让关羽出战。理由是:刘备肯定在袁绍那里,如果关羽杀了颜良,那么袁绍肯定会迁怒于刘备,如果关羽被颜良杀了,说明名大于实,死不足惜!里外里不亏的事,曹操于是派人把关羽请来。

在别人眼里属于武功绝伦的颜良,在关羽看来不过是插标卖首之徒。不管颜良是不是以为关羽是来投诚的(我个人认为没有这个原因),至少《三国演义》中写的是被关羽一刀斩了。

文丑的死多少有些怪自己。《三国演义》中颜良死后文丑带兵为颜良来报仇,由于中了曹操的骄兵之计,被张辽、徐晃赶杀。结果二人没能杀了文丑,却被文丑反杀不敌败退,文丑追赶时又遇上关羽杀来。也许是从中计败退,到反败为胜追击,再到能然见遇见强敌,剧情反转的出乎人意料,于是文丑选择逃跑。

按理说不占主动权的时候避战是正确的选择,可是偏偏遇到了有赤兔马的关羽,追上后一刀斩文丑于马下。

关羽此时虽然是曹操手下,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的人,所以这笔账算来算去还得算在刘备头上。

再说说高缆。

高缆死的时候身份已经换成了曹操的部下。颇为遗憾的是投降了曹操后的高缆,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知道是不是曹操手下相同水平的战将太多了的缘故?

伴随着高缆再次出场的结局则是以死亡而告终。

曹操击败袁绍后能对他构成最直接威胁的就是刘备,而荆州又是他必须要占有的战略要地。只有占领荆州,铲除刘备,曹操才能继续统一天下的大业。因此,荆州一战曹操是倾尽全力的,实力上的悬殊差距让战事毫无悬念,刘备被战败落荒逃走,而追击刘备的正是高缆。

对于降将来说,最能体现自己价值和获取信任的方式莫过于战场上的表现了,尤其面对的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刘备。

也许就是高缆太过于专心击杀刘备,所以才犯了兵家大忌,没有及时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至于赵云拍马杀来居然一五察觉。赵云本身就是三国中最顶尖的杀手,尤其善于逆境中的搏杀,因此,只是隐密的一枪,就将高缆刺于马下。

最后死的是张郃。相对于前面三人的死,张郃更多的是悲壮色彩。

同高缆一起投降曹操的张郃,从一开始就深受曹操喜爱,称张郃的到来如:“韩信归汉……”由此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在曹营中,具备张郃智勇双全的上将并不多,这或许是曹操偏爱他的原因。张郃也打过许多败仗,尤其是汉中一战尽墨,让张飞大败而回,曹操也没有因此迁怒张郃。

曹操对张郃的重视在三国后期得到了回报。在三国后期大部分时间里,张郃始终是蜀汉无法逾越的天堑。终于在第四次出祁山的作战中,由于司马懿错误的估计了诸葛亮退兵意图,草率的命令张郃追杀,结果中了诸葛亮在剑阁的埋伏被射中膝盖而死。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袁绍手下四员上将,应该应了那句话“生的平凡,死的憋屈”。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记载中对于几个人的描述:

颜良:《三国志.武帝纪》中描述的与《三国演义》中没有太大的出入,至于期间说过什么话只能是个迷。

颜良与郭图(袁绍谋士)、淳于琼镇守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战术,用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突袭白马。因为是突袭,颜良属于仓促应战,被关羽刺于马下。

对于颜良的死,战前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曾做过预测:“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人说话有鼓舞士气之嫌,那不妨再看看沮授对颜良的评价:“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我们再来看看文丑,同样是《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斩杀颜良后,曹操清楚白马并不是理想的用兵之地,于是率军向官渡转移,走到延津时被文丑和刘备率领的大军追上。

曹操知道硬拼不过文丑,因此采用了骄兵之计,将随身财物辎重沿途抛弃。果然,没有严明纪律的文丑部下只顾哄抢,全然没有防备的文丑和刘备被600骑兵冲杀。文丑稀里糊涂的死于乱军之中,刘备趁乱再次逃走。

在官渡之战前,孔融曾不无担心的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但是不得不说,荀彧做出的判断更加的毒辣。



高缆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是个纯悲剧人物,甚至连生猝年都不祥,《三国志》中只提到了归降曹操,至于其他的信息就没有记载。因此,还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做为他最后的归宿吧,毕竟“瓦罐难免井口破,将军不免阵中亡。”


我们最后来看看相对命运最好的张郃吧!

张郃自降了曹操后一直得到重用,首先第一个就是因为张郃与高缆的归降,大大加快了袁绍灭亡的步伐,也让曹操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其后张郃不负众望,屡立战功,成为曹操的肱骨之臣。在三国后期蜀魏征战中,张郃更是成为了诸葛亮最忌惮的魏国将领,除掉张郃一度成为诸葛亮的头等大事。

在第四次出祁山失利后,诸葛亮退守祁山。《魏略》记载,张郃是反对追击诸葛亮的,但是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射中膝盖而死。后人都认为是司马懿与张郃不合,故意安排张郃去送死。至于真实的原因,恐怕只有司马懿才知道了。

后人对张郃评价颇高。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说:“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三国演义》纵然是大篇幅虚构的历史载体的小说,但是很多情节还是忠实的遵循历史,尤其是对于张郃的记载。这或许也是受张郃人格魅力的感染吧!


生活问道


袁绍手下曾有四员虎将,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另外两位是谁,下场如何?



提问说的是河北四庭柱,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非常有名,题主已说结果,不再赘述。以下主要说说张郃、高览。



张郃、高览在颜良、文丑死后不久,由于袁绍轻信谋士郭图一面之词,强行派张郃、高览偷袭曹操大本营,军事行动遭遇埋伏,打了败仗,本身就心中发虚,郭图为掩饰自己判断失误,故意从中挑唆,逼使张郃、高览毅然决然叛袁投曹。但在曹操时代,张郃表现不太出众,比如就在投降曹操次年,曹操、刘备于穰山开战,刘备先胜后败,打算溜号时,被曹操事先布置的伏兵,包围在山谷中,堵住前面去路的,是张郃、截断后退途径的,是高览,这两位四庭柱,默契配合,极想立功表现。因为投降后,一年多了,业绩平平,再不发力,就被人看偏了。



刘备危急时刻,在汝南加盟的刘辟,自告奉勇,拍马上前,欲救刘备脱险,高览大刀一挥,接住刘辟,不到三合,一刀就把刘辟斩于马🐴下,眼看刘备绝望、千钧一发之时,乱军中冲散的赵云,自阵后杀出,高览兴奋还没消散,就被一枪刺死。



按照部署,高览是合围刘备重要一环,高览一死,缺口大开,赵云又杀往前军,三十合干败张郃,刘备就此逃出生天。张郃、高览丢失隘口,放跑刘备,也算一大失误。高览已死,张郃估计会受点牵连,至少被申斥是很可能的。



在曹操时期,总体来说,由于总被五虎将、曹军内部曹仁、张辽等压着,张郃表现一般,多数情况下,都是被五虎将赶杀;曹丕时期,用兵不多,缺少机会;到了曹魏第三代,随着关羽、张飞、马超等陆续退出历史舞台,张郃开始发威,军职也不断提升,在诸葛亮北伐战争中,张郃官至左将军,并屡屡挫败蜀军,令诸葛亮头疼不已。最著名的,就是打败马谡,夺取街亭。



不过最辉煌的时刻,往往都很短暂。比如,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又比如,马超渭桥之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然而很快就兵败如山倒,远逃安定。张郃这么厉害,自然引起诸葛亮,甚至曹魏军内,某些人物的关注,这通常不是好事,果不其然,只三年后,张郃就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计射杀,一颗将星⭐就此陨落,结束了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一生。(12:19)


流誉后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袁绍手下所谓的四大虎将也就是后世人称的“河北四庭柱”而这四庭柱实际上就是指的颜良,文丑,张颌,高览四人。而“四庭柱”这种说法和“五子良将”“五虎上将”一样都是后世对于三国时期魏蜀吴阵营将领的称谓。实际上在三国时期并没有这些说法。很多人认为颜良,文丑,张颌,高览跟了袁绍算是“明珠暗投”了。如果四人跟随一个更加贤明的君主肯定会青史留名的。


“河北四庭柱”在历史上两死两降。颜良死的憋屈,文丑死的冤枉,高览更是成了路人甲的存在。唯独张颌好一些。在历史上起码有了相当的记载。在《三国志》中,除了张颌之外,其他三人都没有单独立传。对于其他三人的描述也通常都是在别人的传记里一笔带过。由此可见此三人的存在感极低。但除了张颌之外其他三人真的如此不堪吗?其实也不尽然。

《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第六》: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从这一点历史记载可以看出,颜良文丑乃是袁绍手下统军大将。可以说是袁绍军中的武将代表性人物,业点明了两人统帅的能力。而袁绍做为当时天下最大的诸侯,其手下武将自然不可小视。《三国志》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这一段通过大儒孔融之口我们又可以了解到颜良文丑武力值那是相当不错的。在古代能用上勇冠三军这个称谓的都不是简单人物。



而历史上颜良在两军阵前被关羽所杀也着实被人惊叹。关羽的武力值这个不否认,单关羽斩杀颜良在我看来偷袭的成分居多。因为以颜良的武艺来说,即使他不是关羽的对手也不至于被一刀斩杀。而实际上的关羽也没有那么变态的能力。而且当时刘备正好投靠在袁绍麾下,颜良在面对关羽的时候很可能是想招降关羽,或者认为关羽是来投降攀谈的。所以对关羽放松了警惕之心。这才被关羽所趁,一刀斩杀。否则的话,关羽根本没有能力秒杀颜良。关羽击败颜良这个很可能。但是一到秒杀这就夸张了。而文丑死的就太冤枉了。本来和刘备一起领着骑兵追击曹操。但是警惕性不高,越追兵力越分散。最后文丑中了曹操的计,被杀于乱军之中。


再说张颌高览这对难兄难弟。在官渡之战中两人本来是要救援乌巢的淳于琼。但是见到淳于琼兵败后,知道以袁绍的性格回去也会被袁绍给杀掉。所以两人就干脆投降了曹操。从这里来看。两人有点贪生怕死的嫌疑。曹操对于张颌的投效还是十分高兴的。据记载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曹操把张颌比作韩信。可见曹操对于张颌是十分看好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性格多疑,对于权利的把控也是比较严格的。除了曹氏和夏侯氏自己家人之外,曹操对于其他的外姓将领都保留了一丝警惕。更别说张颌也算个“三姓家奴”吧。先后投效过韩馥,袁绍,曹操。所以虽然曹操很重用张颌。但是一直也没有给过张颌独自领军的权利。也就是说张颌一直以来都是二把手。从来没当过一把手。后来在三国后期张颌也成为了蜀汉大敌。诸葛亮也一直是张颌为对手。张颌最后也死在了战场之上中箭而亡。


最后就是高览了。高览在历史上的记载实在是少的可怜。和张颌一起投降了曹操之后,高览就好像消失了一样。有说高览离开时军队变成了平民。也有说高览病死的。但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高览和其他三人能并称为河北名将。单纯看这一点高览也差不到哪去。但由于没有后续记载。高览也只能算是一个“失踪人口”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在征讨董卓的时候,袁绍可谓是十八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劲的一个。袁绍家族累世公卿,手下的兵力雄厚,谋士勇将众多。不光如此,东汉末年天下十三个州,袁绍就独占了并、冀等四个州。

而袁绍手下四员虎将,“河北四庭柱”这个称号我们都听说过。颜良、文丑自然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这二人是袁绍最得意的上将。当初在面对华雄的时候袁绍就感慨:“可惜我的两位上将颜良文丑都不在,要是有一个人在,我们根本不怕他华雄!”

颜良和文丑的武力确实不俗;颜良三回合斩吕布降将宋宪、魏续,二十回合败徐晃;文丑五十回合平赵云。但更可惜的是,这两个人都被关羽一刀秒了。

河北四庭柱另外两个人其实我们也很熟悉,他们是张郃、高览。颜良和文丑被关二爷杀了,那这两位怎么样了呢?

张郃和高览都投降了曹操。乌巢之战前,谋士郭图认为曹军出来偷袭粮草辎重,营寨防守一定空虚,应当派兵偷袭曹军营寨,这样曹军必定回救。张郃认为应当重点防守乌巢的自重,而摇摆不定又刚愎自用的袁绍不听张郃的建议,仍然派他和高览去劫营。结果因为兵力不足,被有准备的曹军杀败。而乌巢我们都知道,它更惨,直接被曹军烧了个一干二净。乌巢之战也成为了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郭图这个人也是小人,诬陷张郃,说我军都打了败仗了张郃还幸灾乐祸。张郃也是心灰意冷,怕被袁绍治罪,就和高览一起投降了曹操。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在曹操手下,张郃得到了重用,参加了汉中之战等诸多战役,屡建功勋。在三国后期,张郃更是成为了蜀汉北伐的心腹大患,被诸葛亮视为必须要除掉的人。最后,张郃奉司马懿的命令追击退守的蜀军,却在木门谷被诸葛亮设计杀死。

而高览自加入曹操的阵营之后就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了,以至于我们都淡忘了这个人。他的结局则更为悲惨,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被赵云一枪刺死的。他随曹操出征汝南,率军伏击刘备,三个回合就斩杀了刘辟。也许是高览急于立功,没有意识到深厚的危险,在他正准备抓刘备的时候,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所以,这两人作为优秀的战将,当之无愧。但可惜的是,这二人都没能安度晚年,也许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一个武将最高的荣耀吧!

我是江暮云,天各一方,让我们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江暮云


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颜良死于关羽之手,是关云长为曹操结了白马之围。至于文丑,其实并非死于关羽之手,而是死于曹操手下。

《三国志·关羽传》:“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又记载曰:《三国志·袁绍传》:“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

至于张郃高览后来投降曹操,张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屡立战功。高览也是著名战将,但三国演义说死于赵云之手。


李治亚文史博客


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颜良、文丑以勇猛著称,但是被更猛的关羽斩杀。

剩下的两位是张郃、高览,官渡之战时,此二人反水投靠了曹操,被曹操赞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在曹操帐下受到重用,二人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高览

在《三国演义》中,高览的事迹一共就两回。

第三十回:

官渡战场,高览+张郃vs张辽+许褚,双方战成平手。

投降曹操以后,他和张郃作为先锋,连夜劫袁绍大营,重创袁绍军。

第三十一回:

仓亭之战,程昱献上十面埋伏计,高览带兵伏击袁绍。

穰山之战,高览带兵伏击刘备,三个回合斩杀刘辟,正准备捉拿刘备时,却被突阵而来的赵云秒杀——可以说,死的很突兀,感觉是被作者强行写死的。

张郃

张郃,字儁乂,河间国鄚县人,算是三国中活跃比较久的武将之一,历曹魏三代君主,是五子良将中活到最后的。

张郃的事迹就很多了,演义和正史差不多,这里按《三国演义》简单列举一些:

  • 穰山之战对阵赵云,三十多回合败走,但是守住隘口,赵云也无法冲破,后来关羽赶来,两面夹击,才击破张郃的防守。
  • 长坂坡拦住赵云十几回合。
  • 渭水之战对马超,二十回合败走。
  • 与张飞战瓦口关,几次和张飞战平,斩杀张飞副将雷铜,但是最终被张飞用智击败,三万大军只剩了十几个人。
  • 汉中之战接替夏侯渊执掌大军,曾和徐晃一起伏击黄忠,被刘备评价为“张郃胜夏侯渊十倍”。
  • 后期基本无敌,蜀军头号大将魏延也不敢正面和他交手,被诸葛亮设计,在木道门乱箭射死。

可以看到,张郃纵横沙场,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关羽,张郃和其它四人都交过手,虽然都没怎么打赢。张飞应该是张郃的一生之敌,张飞死后,基本没人能制裁张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