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01

電視劇《都挺好》終於落下帷幕了,這部極具話題性的電視劇自開播以來,就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其中最熱的話題就是蘇家父母對三個孩子的偏心對待。

姚晨飾演的蘇家三女兒蘇明玉,從小就不被父母待見。

吃飯的時候,媽媽只給兩個哥哥夾菜,而當明玉不存在。

大哥考上斯坦福,母親二話不說賣了明玉的房間給供二次出國。面對明玉的質疑,母親痛罵:“我們的房子,賣了還需要徵求你的建議?”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二哥高考分數不夠,父母花錢也要給他上二本;為了他找工作,母親竟然又賣了一間房給兒子託關係。

父母對兩個兒子出錢出力,費盡心力,100%支持,而明玉只想要1000塊報名培訓班,母親卻一口拒絕,為了省錢,不顧明玉考清華的夢想,而是讓她上免費的師範。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在蘇家,明玉的地位可以說是最卑微的,母親強勢偏心,哥哥隨便欺負,父親懦弱不管。

雖然電視劇名字是《都挺好》,但是明玉過的其實一點都不好。感受不到半分溫暖的明玉被這個家傷透了心。

湖南衛視《少年說》有一期節目中,一位小女孩在天台上哭著說:“我有一個妹妹,她特別喜歡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時候,她就會跑到爸爸那裡去告狀。”,“爸爸聽了妹妹的話之後,二話不說就來教訓我。爸爸,每次您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麼,就直接來教訓我。”

女孩哭泣著哀求“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你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面對孩子質疑,這位爸爸卻振振有詞

“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六歲。這個道理還有爸爸說嗎?”

“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還是剛才那句話,爸爸再重複一遍。畢竟她小嘛。”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聽到這一切,臺下有一個小女孩也眼泛淚花,原來女孩也有一個弟弟,每回她弟弟欺負她,她都不敢吭氣。爸爸還罵她活該。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的出生都帶著父母最深切的愛,可是隨著多子女家庭的出現,父母愛的天平卻開始慢慢傾斜,而這一碗水端不平的愛,傷透了孩子的心,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02

加州大學敎授凱瑟琳•孔戈爾通過調查研究發現,70%的父母承認會偏愛某一個孩子。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實際生活中,這個數字遠遠不止於此,因為調查過程中很多父母總是儘量掩飾自己的偏心。

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他們見識過愛,所以面對偏愛,不被愛,他們會更傷心。這些長期生活在偏心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性格、心理上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對父母的愛變得冷漠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老爺一直都偏心女兒墨蘭,每次出事,都是不分青紅皂白護著墨蘭,責備其他的女兒。甚至對於小女兒明蘭,一直都是感情冷漠,甚至不怎麼過問。終於有一次對明蘭表示關心的時候,明蘭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話“不妨事,我需要他的時候已經過了!”

輕飄飄的一句話,暗含著無奈和心酸,父親的偏心和冷漠,讓女兒的心早已經對父親關閉上了。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一個人的存在感,來自於他的感受被另一個人看到。

孩子從2歲左右開始對外界有明顯的感知,他每天眼睜睜地看到父母的愛是放在別人的身上,他會有內心的比較。面對父母的偏心,即使知道不對,也只能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偏心,使孩子一次次的被傷害,一次次地失望,最終和父母的情感會變得疏遠冷淡。

2,孩子會變得敏感,小心翼翼

小S曾坦誠自己對孩子的“偏心”。她有三個女兒,因為老大是第一個孩子,所以她照顧的比較對,而對於老二,她的感覺是“就是一塊肉”,根本不想要互動。她認為老二還小,反而應該照顧姐姐的心情和感受。

等到老三出生,她又重新燃起第一次時對於嬰兒的呵護和愛,把更多精力放在老三身上。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於是老二一再被晾到了一旁,備受冷落。也正是因為她的偏心,老二開始變得敏感、害羞,她極力想獲得媽媽的認可,急著想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討媽媽的歡心,渴望能獲得愛!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因為缺失愛,所以他們更渴望愛,他們處處敏感,小心謹慎,他們努力討好別人,希望自己能分得一點點的愛,慢慢地會變成討好型人格,在長大後,與人相處中也會變得比較容易妥協,甚至討好。

3、孩子會習慣無底線付出

《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生活在一個偏心的家庭中,她不停地被哥哥和母親壓榨,她努力工作,甚至成為別人口中的撈女,將錢全部貼補給母親最愛的哥哥。她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希望能被母親重視,能得到母親的愛。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被過於寵愛和被人忽視的孩子是很容易被誤導的,他們經常形成錯誤的人生觀。”

這些被人忽視的孩子,誤以為自己應該不斷地付出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於是等他們長大後,也會產生錯誤的認知,習慣無底線地付出。

03

自從二胎政策放開以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作為父母,應該注意平衡兩個孩子的愛,不要讓失衡的愛傷害到孩子。

1、就事論事,不以人做判斷

家長不應該拿年齡或者性別來要求,不要強制孩子一定要讓著另一方,丟掉“大的就該讓著小的”等等錯誤想法。

每個孩子都渴望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要學會就事論事,不要讓一方一味地妥協和奉獻。一味忍讓的孩子容易變得自卑,膽小、失去自信;而另一方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強勢,蠻不講。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2、不介入孩子的矛盾

《媽媽是超人》中,安吉拿著掃帚假裝要打小魚兒,小魚兒跑到媽媽身邊哭訴。

可是胡可並沒有介入哥倆的小矛盾,沒有訓斥任何一個人,而是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不一會兒,小哥兩就和好開開心心一起玩耍了。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孩子之間出現衝突很常見,都是一些很瑣碎的小爭執,如果家長出面,不管如何解決,都會讓另一方認為你是偏心的。而且父母習慣了干涉,還會讓孩子養成愛告狀,打小報告的壞習慣。

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反而還會鍛鍊孩子面對問題時的解決能力,學會更好地與他人相處

3 不將孩子做比較

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明智、成熟、有愛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觀念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

多子女的家庭裡父母更需要學會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你不停地拿一個孩子的優點來刺激另一個孩子,只會讓孩子感到煩躁,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4、讓孩子學會愛對方

讓孩子之間學會互相關心,心裡想著對方,有好吃的,要讓孩子知道給兄妹留一份。即使是最後一個蘋果,也應該學會分成兩份。

讓孩子懂得手足的意義,讓孩子學會珍惜手足的情感。

《都挺好》,在偏心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真的好嗎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

作為父母,你的一舉一動都烙在孩子的心裡,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務必要重視調整愛的平衡,不要讓孩子在失衡的愛中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