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男子邀朋友掰手腕結果自己骨折,讓朋友賠償11餘萬元是否合理?

​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朋友之間玩樂也會不慎受傷,這不,同學之間因掰手腕導致一方粉碎性骨折,這事您怎麼看?

馬某和劉某都是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訓學員。2016年4月27日,課間休息時,馬某邀請劉某與其掰手腕,劉某在馬某多次邀請後才同意掰手腕。雙方在掰手腕的過程中不幸發生意外,馬某的右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馬某受傷後,某教育公司的員工及劉某立即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醫院建議馬某住院,馬某一共住院19天。馬某出院時,醫院對馬某的診療經過及檢查結果中均載有“骨質疏鬆”等內容。

男子邀朋友掰手腕結果自己骨折,讓朋友賠償11餘萬元是否合理?

​ 事發後,某教育公司應馬某要求將學費全額退還給馬某。劉某也支付了事發當天馬某在醫院進行門診治療費1000元及給付馬某慰問金400元,某教育公司給付馬某慰問金1000元。

馬某認為,自己骨折系與劉某掰手腕所致,且某教育公司未能盡到相關教育義務。要求劉某、某教育公司賠償其各項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誤工費、交通費、住宿費、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鑑定費等共11.23334萬元。

那麼,對於馬某的骨折,劉某及某教育公司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呢?

《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歸責原則,主要是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以及無過錯責任原則,當然最後還有一種公平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一般被認為是侵權責任法的一般歸責原則,他需要證明行為人存在過錯行為,才承擔侵權責任。當然,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盡到應有的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即使發生了損害結果,也不需要承擔責任。

過錯推定原則以及無過錯責任原則為特殊侵權歸責原則,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才予以適用。典型的情況包括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產品不合格致人損害的行為等,不需要證明行為人存在過錯,只要有損害發生,就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兩者的區別在於,過錯推定原則中,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可以不承擔侵權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是在雙方均無過錯的情況下,如果受害一方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又顯失公平,由法院判決當事人分擔損害結果。

那麼,本案劉某在掰手腕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呢?

掰手腕是一種比臂力和腕力的競技運動,主要靠的是爆發力,雙方猛然發力,肱骨周圍的肌肉突然收縮,當力量超過骨頭承受能力時,就會導致骨折。可見,在掰手腕過程中發生骨折的情況並不在少數,雙方在競技過程中,都應當有注意義務,適當控制力度,不能為了贏,侵害對方利益。

劉某作為成年人,應當知道在遊戲中,安全最重要。在掰手腕過程中,力度較大的一方是有控制局面的能力的,通過慢慢增加力度,扳倒對方。但在他與馬某掰手腕時,未能控制好力度,導致馬某骨折。且劉某未能證明自己盡到了合理、謹慎和注意義務,存在一定的過錯。

男子邀朋友掰手腕結果自己骨折,讓朋友賠償11餘萬元是否合理?

當然,劉某並不知道馬某本身有“骨質疏鬆”症狀。但馬某自己應當知道,在明知自己有骨質疏鬆的情況下,仍主動邀請劉某與其掰手腕,本人存在過於自信的過失。在掰手腕過程中,未能控制好力度,發生了骨折的損害結果,馬某本身也存在過錯。

法院審理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劉某在接受馬某邀請掰手腕時,沒有較好的控制力度,造成馬某的右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對事故的發生具有一定過錯,應對馬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酌定承擔馬某實際損失30%的賠償責任,共計25755.17元。

馬某在明知自身存在骨質疏鬆的情況下,仍執意邀請劉某與其掰手腕,且在掰手腕的過程中,沒有控制好力度,最終導致自身的骨折,馬某自身的行為對事故的發生具有較大過錯,應對事故所造成的損失自行承擔大部分責任,其他費用自行承擔,法院不予支持。

另外,法院經審理認為,某教育公司作為培訓學校,已在入學時對學員進行安全教育。事發時段為課間休息,掰手腕並非教學科目,馬某受傷與教學行為無關。且馬某受傷後,某教育公司及時安排人員察看並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某教育公司已盡到了合理的教育和救助義務。對於馬某要求某教育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2012年曾發生過另外一起在競技中受傷的案例。羽毛球業餘愛好者在打球過程中,作為羽毛球雙打對陣的兩人,在同時移位上前接球時,其中一人的球拍擊中了同側隊友的左眼,造成左眼七級傷殘,受傷者主張賠償。

在本案中,法院認為沒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體育競技本身存在一定的人身危險性,雙方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經常參加體育競技活動,對體育運動潛在的危險和可能的損害應當是有預見和認知的。最終根據公平原則,由雙方對損害結果進行分擔,酌定行為人承擔25%的責任。

男子邀朋友掰手腕結果自己骨折,讓朋友賠償11餘萬元是否合理?

上述兩個案件,都是關於在競技活動中受傷的損害賠償案例。一個適用了過錯責任原則,一個適用了公平責任原則,行為人的賠償比例在25%-30%之間。 為什麼同樣是競技活動,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呢?

這裡應根據具體案情進行具體分析,掰手腕與羽毛球是兩種形式的運動,掰手腕是近距離面對面的比賽,身體直接接觸,更容易控制力度。羽毛球活動不是身體直接接觸,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雖然打球的人可以控制球拍,但在使用球拍的過程中,隨著兩個人身體部位不同的變化,球拍與人的接觸機會也是在變化的。而在羽毛球活動過程中,迅速移動,迅速調整位置,是活動所必須的行為,無法控制。

所以,同是競技活動,但因活動的規則不一樣,在發生損害的時候,有可能適用不同的歸責原則。

與朋友之間玩樂受傷的情況,實踐中常有發生。我們在此提醒大家,不管是進行什麼活動,一定要注意分寸。輸贏沒那麼重要,贏了比賽,卻賠了錢,不值得。

律視微言,聽律師講生活中的法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