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連平:建議將銀行資源注入證券業 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中證網訊(記者 程竹)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4月1日在“深入推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年會(2019)”上表示,金融體系內部循環的主要問題是銀行業資源不能順暢地進入證券業,這是直接融資尤其是股票市場發展長期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連平建議,可以考慮有限放開商業銀行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深化綜合經營,將銀行業的資本資源、客戶資源和網絡資源等引入證券業,促進資本市場取得跨越式發展。

連平認為,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深化金融業綜合經營,有助於優化融資結構,降低宏觀槓桿率。在目前的體制下,銀行已經可以投資除證券公司以外的大部分非銀行業金融公司,但唯獨不能投資證券業。在銀行的資源不能向證券業充分流動的情況下,銀行可能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自身的存貸款業務上,從而進一步推動間接融資發展。而在銀行業持續自我增強的金融環境下,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發展會受到相應的抑制。

連平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美歐等國以直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也與其金融控股公司這一微觀組織形式有著密切關係。對中國來說,若能將銀行資源注入證券業,以金融控股公司為抓手,統籌協調發展信貸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各類業務,將有利於在宏觀層面改善和優化現有的融資結構,有力推動證券業乃至直接融資的發展,同時降低宏觀槓桿率。

連平建議,考慮到大型銀行公司治理較為健全、在風險管控上更為成熟,更有利於傳導國家戰略和政策意圖,可先行試點以大型銀行為主,通過事業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或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投資設立或參股證券公司。銀行的各類資源尤其是資本進入證券業,有助於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同時也將有利於培育和發展大型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增強我國金融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