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战列舰舰炮能比得上现代的导弹吗,有何不同呢?

余烬2050


题主说要对比战列舰舰炮和导弹,但并没有说是什么样的导弹,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咱也不钻牛角尖了,战列舰主炮防空显然是不可行的(别跟我说什么三式弹,那玩意儿根本没准头可言),打水下的潜艇更是无从谈起,主要的功能还是反舰和对陆打击。

我看到之前很多答案里都认为战列舰主炮只能在威力上占优,而导弹在射程、精度等等方面全面领先于大口径舰炮。我认为此言差矣,和现代导弹比的话,战列舰主炮连威力都没有优势,甚至弱于导弹。

在精度、射程这些方面我们就不做详细比较了,只着重比较二者的威力,且听我到来:

首先,我们把“威力”划分为两种:对付软目标的能力,和对付硬目标的能力。『在这里不讨论装核弹头的情况』

1.对软目标:大口径舰炮弹壁厚,内装炸药少,且发射时能量损耗极大

软目标,指的就是没有装甲防护、缺少掩体的目标,比如人员、一般的车辆、机场、普通建筑物等等。打击这种目标的能力,归根到底比较的是武器投递的炸药量的多少。

↑像这样的一个240mm自行迫击炮阵地,也能算软目标:人员、弹药裸露在外,车辆缺少重装甲防护,且排列密集。只要有个十来公斤炸药落在上面爆炸,保证整个阵地能炸上天。而且爆炸产生的四处高速飞散的金属碎片对无掩体的人员也是致命的威胁。



↑在说战列舰主炮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下火器的基本原理。这是从明朝的鸟铳,到21世纪最先进的身管火炮系统都普遍适用的火器基本原理——发射药在身管后部爆燃,将弹丸向前推出,弹丸通过在身管里的加速过程之后,飞出身管。其实,火炮的弹丸本质上就是被发射药“炸”出炮膛的。



↑由于要承受火炮发射时巨大的膛压以及极高的温度,大口径舰炮炮弹的弹壁一般都做得很厚。以衣阿华级的406mm主炮为例,其工作膛压高达2910kg/cm²,将近3000个标准大气压。换言之,弹壁要厚,留给装药的空间就被大大削减了。

以上图衣阿华级战列舰使用的MK13型406mm高爆弹为例,其弹壁厚度超过了3英寸(7.6cm),已经超过不少二战中型坦克的车体前装甲厚度了,也占用了大量的弹体空间,整个炮弹直径的一小半都归弹壁了。但是没办法,如果弹壁不够结实,炮弹很有可能在发射的时候在炮管里就炸了。

该型炮弹全重862kg,内装炸药却只有69.67kg,仅占全重的8.08%。而MK8型406mm加重穿甲弹由于要安装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实心穿甲弹头,虽然总重达1225kg,但是内装炸药量却只有18.55kg,仅占全重的1.5%。

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有一处错误,64.00英寸(约合162.56cm)的炮弹全长是将引信计入在内的,该图中并没有画出引信,故全长应为60.18英寸(约合152.86cm)。



↑一张著名的图片,衣阿华号战列舰在向舷侧齐射,发射时的冲击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涟漪。图片摄于1984年的大西洋。

每当战列舰主炮开火,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上图那样壮丽的景象,实际上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发射药爆燃产生的能量在弹丸飞出炮管之后,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没有利用,因此在炮口附近产生了巨大的火焰和冲击波。其实也意味着,发射药燃烧所产生的大量能量被白白浪费了。



↑真的是特别特别大的一团火。好看,但不一定是好事。


↑而以上这两个问题在导弹上都几乎不存在。因为导弹加速依靠的是自身的火箭发动机,整个过程比战列舰主炮要缓慢和温和许多。不需要应付极大的膛压,导弹的弹壁相对来说就可以做得很薄。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于大口径舰炮来说,导弹里能有大量的空间安放炸药、穿甲弹头或者其他部件。

↑不过,导弹里要装下大量电子元器件和精密仪器,还有火箭发动机和燃料,战斗部重量一般也只能占全重的20-30%。虽然不多,比起大口径炮弹也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图是飞鱼反舰导弹的结构示意图,它全重670kg,战斗部总重160kg,占全重的24%。而由于图中使用的是带实心金属弹头的穿甲战斗部,内装炸药只有65kg左右,不过也占到了全重的9.7%。这一比例,比衣阿华406mm穿甲弹的1.5%要高出6.5倍。

当然,飞鱼导弹也可以带高爆战斗部,那么其内装炸药占导弹总重的比例将会超过20%,是406mm高爆弹这一比例的近4倍。

也就是说,飞鱼反舰导弹比衣阿华的406mm高爆弹轻23%,比406mm穿甲弹轻45%,却能在使用高爆、穿甲两种战斗部的时候,都比同类406mm炮弹多带几倍质量的炸药。



↑如果拿和406mm穿甲弹重量相当的战斧巡航导弹来比较的话,差距则更为悬殊。战斧巡航导弹的高爆战斗部重量达1000磅(454kg),是406mm穿甲弹内装炸药量的25倍。

上面动图中的反舰战斧,射程超过300km,是406mm炮的近10倍,却还有1-2m的精度。况且,陆攻型战斧能打2000km,最新的战斧block4还能自行规划路线(避开对方防空火力区),精度达到了9米以内。

而406mm舰炮,再怎么加发射药、延长身管,也就是那几十公里射程。四十公里距离上的散布能控制在300m以内,也恐怕是要求神拜佛才能做到的事了。

因此,仅仅比较内装炸药的多少,战列舰主炮炮弹显然没有同等大小的导弹能装。这一轮,战列舰主炮惨败。

2.对硬目标:威猛有余,威力尚可


↑所谓硬目标,最典型的当然是坦克了。除非是用超大量的炸药,不然这些铁乌龟在没有被击穿的情况下,无论你向它倾泻多少弹药都不会对它内部的人员和部件造成什么致命伤害。

↑当然,坦克或者二战时期的大型军舰这类装甲目标,内部的人员、关键部位相当多,布置的也很密集。一旦击穿,就能大概率对其内部的人员和关键部件造成有效的伤害。其他的硬目标还有地下指挥所、碉堡、加固弹药库等等。


因此对付这类目标,武器最主要的指标是侵彻力,连装了多少炸药都是次要的。

↑说到对硬目标的能力,很多大舰巨炮的拥趸又要禁不住兴奋一波了:这些一人高、一吨重,装有实心金属穿甲弹头的大家伙也不是吃素的。

不过,我们还是来看一组数据。

在38760m的距离上,衣阿华级重1225kg的406mm加重穿甲弹能以57°的落角、473m/s击中目标的甲板水平装甲,这是它在实战中能发挥最佳杀伤效能的情况。

在5000m的距离上,大和级重1460kg的被帽穿甲弹能以690m/s的速度、3.3°的落角击中目标的舷侧垂直装甲,这是它在实战中能发挥最佳杀伤效能的情况。

这已经是人类历史上所建造出来的两款最强舰炮了,我所挑选的也是它们能够发挥最大威力的距离。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条船的甲板装甲能够扛住衣阿华406mm炮的吊射,也没有哪条船的舷侧装甲能扛住大和460mm炮的直射。

理论上,衣阿华的加重穿甲弹的弹着时的动能为137,034,013(1.4亿)焦耳,而大和的被帽穿甲弹为347,553,000(3.5亿)焦耳。

大和406mm炮弹的3.5亿焦耳换算成电能的话,大概是96度电。即便是夏天开空调,这么多电也足够一线城市一个普通三口家庭用一个星期的了。这么巨大的能量在炮弹接触目标的一瞬间被几乎全部释放,不可谓不恐怖。



↑不过,导弹家族里也有为击穿厚重装甲而生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苏联/俄罗斯为对付美帝航母开发的一系列重型反舰导弹了。

↑比如说光荣级巡洋舰的P700型“沙箱”导弹,这款长11.7m的大导弹重达6吨,战斗部更是丧心病狂的1000kg,末端飞行速度1.7马赫(578.51m/s)。连12000吨的光荣级都只能在舰首平放布置8组16枚该型导弹。

这玩意太可(bian)怕(tai),我们还是拿个小一些的导弹来比较。

↑以现代级驱逐舰装备的P270(SS-N-22)反舰导弹为例,其末端最大飞行速度高达近3马赫,即1020.9m/s。导弹全重达3950kg,其中燃料约占全重的1/3,战斗部重量300kg。

我们即便只计算P270导弹300kg的战斗部,在三马赫的高速下,便具有高达159,104,102(1.6亿)焦耳的动能,已经比衣阿华的406mm穿甲弹吊射要强了。如果拿近4吨的导弹全重去计算,这一数值还会成倍增长。




↑虽然现役军舰的防护水平属于机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代军舰的防护水平一般不高。图为2000年10月12日,美军科尔号驱逐舰遭自杀小艇袭击,左舷被炸出一个7米直径的大洞,大量进水导致船体倾斜。而这次袭击的小艇上,充其量也就是装了150kg炸药。

↑从美国海军最近几次撞船事故来看,现代驱逐舰的装甲真的很脆,或者说,根本没有。因为大量的重量都用在精密的电子设备上了。

↑当然,现代的小姐姐(军舰)们都拥有保护好自己的能力。厚重的装甲也就显得冗余了。

因此,除了毛熊用来对付美帝十万吨级航母的大导弹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都不会超过300kg。这个大小的战斗部对于一般军舰来说,已经够用。

这一轮,战列舰主炮算是挽回了些颜面——和一般反舰导弹比,它的侵彻力要更强。但和专门用来打航母的大家伙比,它又只能甘拜下风。而且在今天,适合战列舰主炮攻击的水上目标,真的不多。

3.外传:对陆地坚固目标

对于一些地下指挥所、弹药库,大部分导弹又只能抓瞎了。而战列舰主炮却有可能以大角度跨射贯穿并摧毁这些目标。

根据美国海军1942年的测试结果,当衣阿华级的406mmMK16型舰炮发射1225kg重的MK8型超重穿甲弹时,在38720m的距离上能够以53.25°的落角击穿水平放置的357mm厚表面硬化钢装甲,或是厚达6.1m的水平加强混凝土,亦或是4.6m厚的30°倾角加强混凝土。看起来很厉害?



↑冷战时期,美国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就是对付这类目标的,射程2000+km,精度高达20m,而且还配有钻地弹头和核弹头。



↑B2轰炸机还专门配有一种重达13.6吨的MOP钻地炸弹。巨型钻地弹的穿透力主要依靠自身巨大的质量,在1万米的高空投掷,仅仅炸弹具备的重力势能就高达13.3亿焦(是大和460mm炮弹直射的4倍)。它能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或者40米厚的岩层。

战列舰啊,您还是安心退休吧,年轻人做得比您更好。


Sabot穿甲哥



对于喜爱战列舰这种“钢铁恐龙”来说,大口径舰炮喷射出来的火焰是“无比的美丽”!是力量的象征!对于我国这种没有过“近现代无敌舰队”的军迷来说,是非常羡慕嫉妒恨的😂

但是,用战列舰的舰炮与现代导弹相对比实在是太抬举舰炮了!就拿上面图片上的“衣阿华战列舰”的50倍口径MK–7型16英寸(406㎜)舰炮来说,它发射MK–8穿甲弹射程为50㎞、弹丸重1225㎏,装TNT炸药18㎏、炮口初速726米/秒(2倍音速)、最大射程42㎞。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与现代导弹相对比是非常一般的数据!并且MK–7型舰炮从设计和工艺来看,已经是二战时期,大口径舰炮的最高工艺水平了!采用了新型高强度合金钢,是炮的重重量降低了很多,这要比日本“大和级”上面的94式460㎜舰炮先进了很多!


但是,舰炮仍然不能与导弹相比!图片上是我军第二代反舰导弹“海鹰–2”
,飞行速度0.85马赫、射程超过了90㎞、采用雷达制导,打击精度根本不是炮弹可以比拟的!战斗部重513㎏,装黑索金高性能炸药380–420㎏,装药量等同于2000磅航弹!400㎏的高能炸药的破坏威力,也不是战列舰炮弹18–30㎏装药量可以相比的。如果装备海鹰–2导弹的战舰与“衣阿华战列舰”对打,战列舰肯定吃亏!在30㎞以外,战列舰的炮弹要想击中驱逐舰大小的目标可能性极低!而导弹则非常轻松的就能击中战列舰。
总之,战列舰和其

装备的大口径舰炮,都是早已淘汰了的装备,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它们的使用效用比太低了!并且大口径舰炮炮弹并不便宜,1945年一枚MK–8型穿甲弹的费用(包括发射药包)是5000美元,而当时的B–29轰炸机驾驶员月薪才200–300美元。所以,它也是使用昂贵的弹药。

人类的武器装备从炮弹进步到导弹,是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正因为有了导弹,现代海战的样式从“视距内”变成了“超视距”!军舰与军舰之间交战距离也由二战期间的50㎞以内,变成了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在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下,战列舰与超大口径舰炮必须淘汰!


皇家橡树1972


炮弹和导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两种不同的武器弹药,本身没可比性,在大都数人的想象中,导弹一定比炮弹厉害,其实未必,战列舰舰炮,发射出的高爆弹丸,其爆炸威力可能不比一般的反舰导弹低。

(大和号战列舰460毫米舰炮)

战列舰尽管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一度主宰过海战场,被败于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打击,曾经的大口径舰炮,确实令人望而生畏,依华级战列舰406毫米舰炮,配备的超重型穿甲弹重1.225吨;大和号战列舰配备的460毫米高爆弹重1.36吨,穿甲弹为1.46吨。

其中,俾斯麦战列舰舰炮口径为380毫米,在大西洋海战中,用一发800公斤重的穿甲弹,打沉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巡洋舰,舰长262.3米,宽31.7米,满载排水量达48000吨的海上巨舰胡德号。

(依华级战列舰406毫米舰炮炮弹)

现代的反舰导弹,那怕是重型超音速的,仅一发就打沉满载排水量48000吨的战列巡洋舰,估计门都没有,所以二战时期战列舰舰炮的高爆弹和穿甲弹,其爆炸威力是相当可怕的。

在日德兰海战后,针对海战中反映出来的战列巡洋舰防护问题,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侧舷主装甲带,由202毫米增加到304毫米,且强化要害部位的装甲防护。

(依华级战列舰406毫米舰炮)

即使当代的反舰导弹,也打不穿304毫米厚度的装甲防护层,所以现代反舰导弹对战列巡洋舰级别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的破坏力,还不如二战时期战列舰舰炮发射的炮弹威力大。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5月30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这个要是单纯看威力的话那几百毫米的大炮弹应该比一般的导弹都大,带核弹头的话另算。你没限定具体是什么导弹,洲际导弹和防空的可差着挺远。所以我们暂且约定就以战列舰舰炮威力对比一般的对舰导弹吧,毕竟当年的战列舰舰炮主要也是对付海上目标。

这个单看杀伤力的话基本上就不用比了,尤其衣阿华那406毫米按吨算体重的东西估计没哪个对舰导弹的战斗部能跟这个比,靠惯性砸到船上都够受的。

导弹当然也不是好惹的,最起码在射程上陆基的反舰导弹可以远超过战列舰舰炮射程,而且精度上比战列舰舰炮有保障的多,毕竟大地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像海上那么晃来晃去的,而且炮弹打出去了之后就没法修正了,只有等下一发。导弹则可以保证高精度的同时还能保证有一个好的射入角度以便发挥威力或保证命中,我国的“党费”系列中有一个就是最让人怕的对舰导弹之一。

但战列舰的主炮有一个优势基本上什么导弹都比不了,还拿衣阿华的406毫米炮举例。那是个按吨算体重的大家伙,防空导弹我估计是很难打着他了,舰炮的射程相比于导弹而言太短,而且战列舰主炮的昂角决定了舰炮炮弹跟导弹比起来几乎是贴着海平面飞,防空导弹恐怕没有足够时间和足够优秀的雷达来解决他。近防的话就更不用说了,你就算是30毫米机关炮能打中那块大铁砣子,你觉得打多少发能让那一吨多重的家伙改变弹道?

只可惜,战列舰的这些优势都被其庞大的建造费用、维持费用掩盖了。而且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也都属于学术范围,实际应用并不现实。所以战列舰的主炮实际上不如现在的导弹好用,虽然他确实有优异之处。


双马尾班长


最大的不同就是舰炮上打出的炮弹是个笨弹,打哪算哪;而导弹则耳聪目明,会自己找目标。

另外,你拿舰炮和导弹比,双方可没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