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无论清晨或是深夜,鼓西路上总有那么些店,能够填饱你饥肠辘辘的胃。而那些熟稔的店,也在寻常日子的累加中,成为一份淡淡的记忆。」

•••


最近福州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一会还是明晃晃的晴天,一会就下起了暴雨。

不过对于鼓楼前广场上打牌的老人来说,天气的影响不算什么。附近的邻里几个,围坐一圈,撑着伞,倒有几分牌局中处变不惊的样子。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鼓楼前广场

这里是鼓西路的一端。

夜里,撒欢的孩子绕着广场的石桌奔跑,几个家庭在榕树下乘凉,还有摸黑打牌的人,继续白天的牌局。

他们脚下,是唐代以来的鼓楼遗迹,几人合抱的粗壮榕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岁月。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鼓西路和周边,或许算是福州最宜居的老城区之一了,新村、花园这些旧时代的小区,分置在鼓西路两侧。道路两旁密集的树,既遮蔽了阳光,也阻挡些风雨。

翻修过的街道上,小吃店、小饭馆、花店、菜市场、教堂,构成了一个街道的江湖和这里的市井味。不远处,就是西湖公园、达明路和三坊七巷。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是鼓西路上各种食物。最老的店,也有三四十年了。

无论清晨或是深夜,总有那么些店,能够填饱你饥肠辘辘的胃。而那些熟稔的店,也在寻常日子的累加中,成为一份淡淡的记忆。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鼓西路夜晚下棋的居民

西门芳芳粥铺&西门依宝卤味小吃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西门天桥走进鼓西路,不远就到了路口两家三十几年的老店——西门依宝卤味小吃和西门芳芳粥铺两家24小时营业的小店。

白天,往来的上班族和学生在这里吃早饭和中饭。路过时,门口的店员招呼着:「帅弟,吃饭不吃饭,里面坐,看看满意不满意。」

到了夜里,下班的外卖小哥、遛弯回来的老大爷、晚归的代驾、周边酒吧夜场里喝醉的年轻人,就会到这两家店里,点一份暖胃养生的粥,配上些小菜,寻一个落脚的去处。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两家店经营的内容差不多,白粥锅边、米饭快餐小炒,不多讲究的家常小菜,却是各有各的特点。

芳芳粥铺里的萝卜和油皮很下饭,酱油色调的腌萝卜,入口带着些许咸味,清脆爽口,随后变化成萦绕在口腔中的酸味。再吃上一口粥,米香和萝卜的甘甜就混合在一块了。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油皮略有韧劲,缝隙里挤满了调制好的米色酱汁,加了些淀粉,甜辣的滋味,给白粥的清淡加入了些许亮色。

如果吃得省些,一份油皮或者一份萝卜,就能下两碗饭。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在西门依宝卤味里,最推荐的一份小菜是油炸水电鱼。

从油锅里刚刚炸得金黄的水电鱼,一口酥脆,里头软绵绵的鱼肉带着油香和腌制后的咸味,搭配上一口白米饭或是白粥,把油吸入米粒中,只剩下萦绕在胃里的满足感。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三十多年里,路边的店、周围的楼房设施换了一波又一波,食客也往来不绝。

老伯刚扒干净碗里最后一点粥,晚归的人点上几道家常小炒,配上几瓶啤酒,如此来来往往,又是一天。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Pholosophy西贡厨房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西贡厨房在鼓西路上的一条小巷口里,小有名气的上海食堂搬离后,西贡厨房就来到了这里。

傍晚,小小的店内楼上楼下早已挤满了客人,熟客进门后,有时还会向店员搭讪,问今天是不是哪位还没上班。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来这里的大都是女生,餐点送到桌前,除了拍照,还得边吃边点评上一阵。

西贡厨房的招牌菜是火车头河粉,牛肉丸、牛肚、牛百叶、半数的刷牛肉、点缀的青柠檬,在一股浓浓的热汤的浇灌中,各种味道均匀地混合。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汤是清甜的,是一股干净缓和的广东味道,里边还有洋葱脆甜的风味。若是吃得惯香菜,最好加上一些,香菜略带刺激的味道把汤的清澈组合得恰到好处。

半透明的粉条,带着些许弹性和米香,搭上躺在碗底的豆芽,一碗河粉,一会就连带着汤底吃得干干净净。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慢走,谢谢,下次再来。」推开门离开时,如果店里不忙,店员会用淡淡的声音和你打声招呼。

红叶蛋糕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红叶蛋糕称得上福州最早的一批西式糕点店,总店开了20多年,鼓西路的分店也开了十多年了。没有过多的装饰,门店内只有一个柜台,几个冰柜。

柜台里,还放着煮饭的电饭煲和电磁炉,老板有时会在门口支起简单的厨房,搭伙做饭。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看似不起眼,不过,老福州都知道红叶蛋糕的美味:铜锣烧略带嚼劲的外皮和细腻的红豆沙;三角黑森林蛋糕的香醇;切片波士顿派里的动物奶油带着冰沙的口感,在夏天就像冰淇淋一样香甜。

香香滷店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香香滷店算起来也是三十年的老店了,早前二十年店铺开在三坊七巷,已经收获了大批熟客。南后街改造后,二店就搬迁到了鼓西路。

上午,不大的柜台前已经摆好了各种糟肉、卤货,晚上店铺倒是关得早了,店里很多的卤货已经卖空。招牌烧鸡16元一只,大约在傍晚6点,就卖得一只也不剩了。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卤店的酱料中带着些甜味,倒是很符合老福州人喜甜的性子。

点一份被染成深色的卤牛肉,味道香甜。一整块肉,在老板精巧的刀工中切成薄片,放入口中,一股柔和的味道涌上舌尖,想来最适合下饭配酒。

吹拂的晚风,昏黄的灯光,买下卤料回家的时候,想着在城市里独居的我,好像很久没有准备过一顿晚饭了。

老蔡永泰葱饼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老蔡永泰葱饼位于元帅路路口,同样是本地小有名气的老店,开了7年。虽然门店不大,葱饼却每天都能卖得干净。

清晨四五点,他们就随着周围的早餐铺肉铺开门营业了,小窗口后面,就是制作葱饼的炉子,碳火已不再是蜂窝煤,而是新式的清洁碳。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6个葱饼只要十元,刚烤好的葱饼每一口都是酥脆的,烤干的面饼在咀嚼中咔咔作响,里边包裹的馅料带着肉馅的油香味,三两口,一块葱饼就吃完了。

大吃冰饭

说起鼓西路上最消暑的店,那一定是大吃冰饭。

炎热的午后,青年一边吐槽,一边老老实实排起了长队:「大吃冰饭,我来十次,九次要排队。」

门口的两张小桌子,围坐了一圈客人,点上不同口味的冰饭、烧仙草,相互品尝着各自碗中的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12元的桂花冰饭是店里的招牌,甘甜的桂花糖水中,糯米、芋圆、红豆、烧仙草,各样的配料混杂在一起。

舀起一勺,橙黄色的桂花瓣带着细碎的冰沙,凉意中带着清甜,配上一口白糯米,不枉费了这么多排队的时间。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18元网红奶茶冰饭也同样饱受好评,店内夫妻两人选择了日东奶茶冲泡,口感细腻。

奶茶也冻成了细碎的冰沙,在阳光的照射中缓缓融化。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聂记粤菜馆&玲记拌面扁肉

到了饭点,聂记粤菜馆一定不缺慕名而来的人。它的烤鸭最为出名。

在门口排好队,等着砧板师傅用麻利的刀法,把一只烤鸭切得妥帖。刚取出柜子,烤鸭还冒着热气,浓郁的香味随之扑面而来,这时哪怕不沾酱料,也让人不禁食指大动。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鸭子的皮被烤得酥香,泛着晶莹的油,咬下一口,油和肉交融在一起,肥而不腻。

有些地方烤得彻底,带着嚼劲,纵使吃得大汗淋漓,也是过瘾。一斤鸭子,也不过40元。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打包好了四分之一的烤鸭,可以到隔壁玲记扁肉拌面点一份扁肉。玲记的扁肉汤鲜,肉是软糯的,但吃到最后肉香很足。

玲记同样是一家老店,不仅有扁肉拌面,还有捞化,沾上福州特色的虾油,多了一分独特的香。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一份美食,搭上前后左右陌生的人、身侧忙前忙后的店员,周遭的环境看似喧嚷,但才使得这顿饭吃得活色生香。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食物的味道往往伴随着一段记忆,在寻常的生活间,我们走街串巷,寻觅各种美食,最终合口味的,着实不多。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在鼓西路上,不仅有美味的食物,熟悉的小店,也有这城市间独特的生活气息。小日子一点一点地向前,慢慢地,通过食物累加出一份淡淡的记忆。

看似普通的味道,填补着我们无意识度过的时光。那是我们在城市中生活过的痕迹。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我们会如何记忆一座城市呢?

「看,这家店好吃,这家店也不错。」

*西贡厨房的部分照片出自西贡厨房微信公众号


-END-


从清晨到深夜,吃遍鼓西路上的老福州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