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小汉口"之称

白雀园镇,位于光山县东南部,该镇水陆商运便捷,是南茶北运的集散地、中转站,商贸繁华,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素有豫南"小汉口"之称。关于白雀园镇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古代,白雀园镇曾是两河交汇的河岔口沼泽地,周边水草丰茂,鱼虾蟹等水产甚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鹭鸶鸟在此聚集。当时人们对这种鸟的认知不够,因鹭鸶鸟满身通白,便把其成为"白雀",把河两岸方圆的地方称为"白雀园"。据《光山县志》记载,此地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称"白雀园",一直沿用至今。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

明清时期,白雀园镇经济繁荣,镇上的明清古街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老街为南北走向,呈"S"形,南起南巷口,北止城门口,全长1200余米,路宽4米左右,原均用青赭色的大块板石铺成,东巷道的路面上还留有独轮车成年累月碾压出来的痕迹。

街两旁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500余间房屋,房屋建筑多为梁架式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多扇木板门、木花格扇、木阁楼,三至五进院布局,古朴典雅,有浓郁的豫南民居建筑风格。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

明朝时期,为了防止外来强盗、土匪,古镇建有石质城墙和墙垛,设有南门、北门、大东门、大西门、小南门、小西门。光绪年间,皇帝还下旨在大东门建起滚龙脊,建筑壮丽美观,气势磅礴。不过,抗战时期大东门大部分被毁,仅存城门楼。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

明清古街,见证了朱雀园镇经济繁荣之貌,也记录了革命时期车轮滚滚向前。1930年4月,中共白雀园区委、区苏维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园市委、市苏维埃。

白雀园革命政权建立以后,迅速在全区实行土地改革,并建立了赤卫军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同时建立了苏维埃经济公社、销售合作社、工农俱乐部和列宁小学。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

随着革命的发展,白雀园在鄂豫皖苏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块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成为光山赤卫独立师师部、红73师师部、鄂豫皖红军招待所、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临时革命法庭、赤色民警局等红色机关的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光山县委、光山县人民政府将明清古街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并对革命旧址进行了修缮。2007年4月白雀园镇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镇。

光山东南部这个镇,明清时期商贸繁华,素有豫南

现如今,走在明清古街上,能够看到古老的青石板上留下的车辙痕迹,让人联想到明清时期此地是怎样的繁华;也能够看到一些革命旧址,感叹于无数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热血的悲壮。慢慢地走过明清古街,让人思考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