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如果真有上帝之眼,我希望它能在危险来临之前给我一些指示。这是编辑刚买车时,对车辆功能最大的请求,因为技术太菜,上路不敢变道,即使鼓起勇气要变道,还是得扭头回看一下车辆B柱侧面有没有车,这种人肉式的盲区检测,不仅非常危险,而且常常扭到脖子酸痛。

现在就有很大不同了,随着ADAS普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就能很好的解决类似问题,其中BSD盲区检测,就是专门为消灭驾驶盲区开发的。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而且不瞒各位客官,在众多ADAS功能中,刚开始我最讨厌的就是BSD,有事没事后视镜上的小黄灯就闪闪烁烁,不厌其烦。

但随着时间推移,BSD终于熬成了最让我喜欢的功能,尤其是在夜晚、下大雨、大雾、风沙等恶劣天气时,后视镜上的小黄灯一闪,心里都踏实。

所以,今天编辑给大家讲讲什么是盲区检测:

按照2019年1月4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其官网发布了《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及定义》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

盲区监测 blind spot detection(BSD):实时监测驾驶员视野盲区,并在其盲区内出现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发出提示或警告信息。

在目前量产车型上的盲区检测功能主要包含以下两种,SBSD和STBSD。

其中SBSD(side blind spot detection)简称侧面盲区监测:实时监测驾驶员视野的侧/后方盲区,并在其盲区内出现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发出提示或警告信息。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STBSD(steering blind spot detection)转向盲区监测:在车辆转向过程中,实时监测驾驶员转向盲区,并在其盲区内出现其它道路使用者时发出警告信息。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所以,盲区检测主要是应用于公路上,对车辆侧面或B柱后8m(不同车辆检测距离也不一样)范围内车辆,或者接近车辆进行预警。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注意:BSD盲区检测不包括其它盲区,例如:“引擎盖前方蹲着的小孩、A柱侧面的电瓶车、倒车时车辆尾部的小朋友或者其他障碍物等等。”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在低速需要判断车身近距离盲区时最好还是选择360°环视。

那么BSD盲区监测系统是如何实现自动监控的呢?

和其它预警类功能一样,BSD也需要经过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部分。

感知:是在汽车尾部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毫米波雷达传感器(24GHz或77GHz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车辆侧面车道的车辆。

决策:电子控制单元对采集到的速度、运动方向等信息,通过系统算法,排除固定物体和远离的物体后,向预警模块发送指令。

执行:预警模块接收到指令后,发出预警,提醒驾驶员此刻不能变道。

预警模块一般为后视镜点亮提示或者方向盘振动提醒等。

当有车辆出现在视野盲区的时候,后视镜上(或者后视镜内侧)的提示灯便会亮起,有些车型还伴随着警报音,用来提醒车主。

3分钟看懂这双上帝之眼——BSD盲区检测


一些车型还会在驾驶者不顾盲点区域有车辆存在而想变换车道(通过打转向灯)时向其提供附加的触觉警告,亦即振动其座椅、勒紧安全带等等。

尽管每个汽车生产商用于警告驾驶者的设计方案各不相同,但外后视镜近旁的指示器是必须有的。

最后需要知道的是BSD盲区检测在低速时并不工作,一般车辆是10Km/h以上才正式激活,不同车辆的速度范围都有所不同,客官们可以看车主手册上的说明。

那BSD相比人肉盲区检测有那些优势和缺点呢?

优势:人眼是依靠光学原理,而BSD主要是依靠毫米波雷达,雷达相比人眼,在大雨、大雾、夜间光线昏暗等等场景下,它都能更准确的判断接近的车辆;

但BSD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当车辆穿越隧道时,系统会将隧道墙壁误认为是其它车辆,出现误报警,这时候就需要驾驶员再次确认,有些麻烦。

其次,按照预警逻辑,当本车主动超车或其它车辆超车进入本车盲区时,系统会立刻警示,直到车辆驶离本车盲区。

但当后方超越车辆在太短时间内通过盲点检测区域(例如小于1S),系统就不会有警示信息。

综合起来:BSD盲区监测对驾驶确实有很大帮助,在某些场景的预警准确度比驾驶员更准确,但BSD仅仅只是一个辅助功能,不承担责任、不保证100%可靠,给你的仅仅是一个参考,是一个意见。它在误识别或者不识别情况下,例如:“侧方车辆速度太快通过盲区,BSD不能起到有效的预警作用。”都不能预警。(来自 高工车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