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每個老闆心中都有一個夢想,把公司做大做強!從宏觀來講,做大做強離不開技術、成本、供應鏈、品牌、資源。但這不是絕對的,很多小公司因為經營有方,在競爭激烈的紅海照樣異軍突起,比如日本的優衣庫。

小公司要想做大做強,必須在管理、財務、營銷、創新、質量和競爭上下功夫,那麼應該怎麼做呢?以下18個黃金法則不可不看。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第一個:創業法則——“活”

馬雲說:“小公司別談戰略,你的戰略只有兩個詞:活著、賺錢”。對創業型小公司來說,活是第一位的。如何才能活下去?除了做自己熟悉的行業外 ,還要做到七點:1,保持野心2,頑強鬥志3,咬牙堅持4,精明頭腦5,防人之心6,做好規劃7,合理避稅

第2個:品牌法則——“響”

消費者都喜歡為自己信任的產品付錢,而信任來自於品牌的影響力。品牌,不是形象符號,而是“戰略資產”,是企業獲取成功和創造持續價值的平臺,是為市場競爭賦能的核心武器。企業要重視品牌建設,包括定位、命名、包裝、形象、防偽、宣傳、品質等。

第3個:營銷法則——“新”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當今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所以,商業模式也要求新求變。營銷要把握兩個核心原則:一,營,即經營,經營的人心;二,銷,即銷售,銷售的是人品。營銷學元老特德·萊維特說:“沒有商品這樣的東西。顧客真正購買的不是商品,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4個:用人法則——“放”

由於管理幅度問題,必須將一定的權力下放,實施分段管理。高明的管理,既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管得少,即“授權”,讓合適的人幹合適的事;管得住,即“控權”,在合適的時間進行監督。彼特·史坦普說:“成功的領導不僅是授權高手,更是控權的高手”。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第5個:質量法則——“零”

質量就是公司的生命。但這不是嘴上喊喊的口號,而必須是企業的最高經營準則。產品的高質量、高功能是達到成功銷售的密匙。松下幸之助說:“對產品質量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所以,企業要有“零缺陷”的質量理念。

第6個:決策法則——“慎”

商業競爭如戰場博弈,輸贏只在一念間,決策不能不慎重。美國蘭德諮詢公司調查報告指出:世界上每100家破產倒閉的大企業中,85%是因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不慎造成的。通用汽車公司總裁艾爾弗雷德·斯隆說:“在沒出現不同意見之前,不做出任何決策”

第7個:團隊法則——“快”

團隊是用來幹什麼的?不是看戲的,是用來在刺刀見紅的商戰中打仗的。所以,合作和凝聚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執行力。執行力的“好壞”和“快慢”決定著企業的成敗。團隊管理的法則就三個詞:現在,立刻,馬上 。

第8個:人脈法則——“網”

翟鴻燊說:“人脈就是錢脈,關係就是實力,朋友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卡耐基也曾經說:“成功來自於85%的人脈關係,15%的專業知識”。可以這樣說,關係網就是在市場撈魚的大網。所以,要善於構建自己的有效人脈網。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第9個:風險法則——“防”

企業經營存在很多風險,沒有風險就不能稱之為事業,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地方有風險,提前預防和佈局,給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投資本身沒有風險,失控的投資才有風險。做生意可以接受風險,但並不代表可以盲目冒險。

第10個:創新法則——“變”

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說:“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創新,首先是觀念創新,要在公司內部提倡創新思維,營造創新氛圍。創新要圍繞三點展開: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製造方法。

第11個:合作法則——“賞”

電視劇《大染坊》中陳壽亭和盧家駒的合作堪稱典範。陳壽亭有一句話:“合作有三境界,初級的是互相理解,高級的是互相信任,絕佳的是互相欣賞。”關於怎麼選擇合作伙伴,馬雲說過:“合作伙伴不見得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對的,適合自己的”。

第12個:競爭法則——“智”

商海競爭,小魚如何不被大魚吃掉,首先要知己知彼,然後要揚長避短。現在已經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時代,而是靠智取勝。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來,還要發展壯大,波特競爭五種力量要深入研究:業內競爭者、潛在加入者、替代品、客戶、供應商。

第13個:效率法則——“核”

企業經營追求的就是兩個詞:效率和效益。沒有效率,也就沒有效益。所以,效率是經營管理的“核心”。要想高效率,需要做到要事優先、做好計劃、時間管理、做事專注、簡化流程、逆向思考、結果思維、自我管理、靈活激勵。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第14個:財務法則——“細”

管理中有一個王永慶法則:節約一塊錢就是在創造一塊錢的利潤。想把財務管好、管細,一定要聘用一名優秀的財務主管,建立起企業規範的財務管理制度,抓好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防範財務風險,小心家賊外鬼。

第15個:士氣法則——“分”

分是什麼?分錢!華為和阿里巴巴為什麼凝聚力這麼高,因為任正非和馬雲都是“會分錢”的老闆。分錢,不僅僅是解決員工生活的問題,更是一個激勵團隊士氣的問題。事業想做大,就必須記住: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第16個:談判法則——“熬”

做生意,就會面對來自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和相關方的談判。談判是一種心理戰,必須有“熬”的精神,不懂得熬,就會在談判中處於被動,被迫做出重大讓步。當然,熬不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而是基於對談判對手的深入調查。

第17個:生存法則——“危”

張瑞敏說:“一個偉大的企業,對待成就永遠都要戰戰兢兢,如覆薄冰”。這就是危機意識。在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沒有危機就是最大的危機。領導者一定要有危機感 ,並把這種危機傳導到員工。員工要麼變成狼,要麼被狼吃掉。

第18個:客戶法則——“笑”

客戶是老闆和員工的衣食父母,任正非說:“虔誠地服務客戶是華為存在的惟一理由。虔誠,必須從表情上和行動上體現出來。表情,就是真摯的笑容,行動,就是貼心的服務。松下幸之助說:“即使贈品只是一張紙,顧客也是高興的。如果沒有贈品,就贈送“笑容”。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指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小公司別搞戰略、別玩文化、別熬雞湯,抓住18條讓你公司做大做強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比較難,因為業務不熟悉,銷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難賺到錢,壓力也比較大。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一些運氣不好的業務員,很難挺過這三個月。但是,如果延長考核週期,企業又容易賠錢。所以,必須要喲花薪酬模式,讓員工在開單錢,可以通過承擔其他工作來賺一些錢。

而所謂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一種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PPV模式讓那個業務員可以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單業務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市場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

3)信息統計員,協助統計和分析市場調研的數據

4)客服,對客戶進行回訪,收集客戶反饋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6)公司裡面的行政,後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擔任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