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新京報評論丨村民一氧化碳中毒,補安全短板不是讓“清潔煤”背鍋


新京報評論丨村民一氧化碳中毒,補安全短板不是讓“清潔煤”背鍋


新京報評論丨村民一氧化碳中毒,補安全短板不是讓“清潔煤”背鍋

評論員防一氧化碳中毒,要管住“爐子煙囪”、重視“天氣”。


新京報評論丨村民一氧化碳中毒,補安全短板不是讓“清潔煤”背鍋

▲死者那某事發前燒的煤。圖/新京報網

文 |硅森林

這兩天,河北興隆縣、唐山市多位村民燃煤後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引起輿論關注,也引發社會對燃煤安全的聚焦。這裡面,有些專業知識顯然也需要普及。

不能因一氧化碳中毒否定“清潔煤”推廣

清潔型煤整體上具有發熱量高和大氣汙染小的特點,學術界已經有一系列的國內外研究論證了這個觀點。研究結果表明在正常爐具燃燒過程中,型煤燃燒所排放的一氧化碳並沒有比塊煤高,且無煙煤的一氧化碳排放因子要略低於煙煤。

對於質量達標、燃燒充分的“清潔煤”來說,其一氧化碳中毒風險應該是比普通散煤燃燒更低。

且普通散煤由於含有大量揮發性物質,其燃燒排放出的PM2.5較高,不僅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也會對室內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損害(Sci. Rep. 6, 19306,2016;JAMA. 319,1351,2018;Environ. Sci. Tech. 53, 9269,2019)。相較而言,型煤的PM10和PM2.5排放量能降低九成左右,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能降低超過7成。因此,正常情況下,型煤顯然更環保且更安全風險更低。

也基於此,國家發改委曾發佈通知,鼓勵推廣使用清潔型煤替代劣質散煤。應該說,這一大方向沒有問題,既有利於改善大氣環境,也有利於普通民眾的取暖和安全。

這次村民一氧化碳中毒問題因報道呈現頻密,而得到高強度關注,但不必因此歸咎於清潔煤推廣。事實上,類似事件的真實發生幾率,仍需要統計學上的觀照和跟往年的對比,而不能輕易憑主觀感受就得出“散煤比清潔煤更安全”的結論,那樣可能將村民置於更缺乏安全保障的境地。

這不是說,多位村民的離世,不需要深究其因。目前媒體報道出的中毒案例,確實需要高度重視,去實地查驗原因。也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對症改進,才能澄清目前的誤解,為清潔煤提供消除很多因認知偏誤而來的阻力。

▲唐山青年燒煤中毒身亡後父母仍使用清潔煤:怕也得用不能凍著。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防中毒,要管住“爐子煙囪”、重視“天氣”

“好煤要用好”,清潔型煤比散煤更環保也更安全,但無論是無論哪種類型的煤,都會有安全風險,“相對安全”也不意味著沒有風險。煤在不完全燃燒時都會產生一氧化碳,這點各方也宜有清晰認知,既對清潔煤客觀安全係數更高有所認識,也不能因為換了型煤就失去了警惕。

“燃燒”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涉及複雜的化學反應和與周圍的物質交換,當中更可能產生有毒氣體,這是難以迴避的。冬季北方取暖是剛需,農村地區由於居住分散,暫時很難改變一家一戶的取暖方式。

一般來說,一氧化碳中毒有幾種可能:一是爐內氧氣不足,煤炭燃燒不充分,加上爐具密封出現問題;二是煙囪設計不合理,缺乏遮風板或彎頭,風吹入煙囪引起排放氣體倒灌;另外,地面無風時,可能產生逆溫現象,空氣中汙染物被“堵”在排風口無法擴散,也會提高一氧化碳濃度。

因此,對村民們而言,防中毒一方面要重視爐子和煙囪,另一方面要關注氣象條件。

出於運輸的方便,型煤普遍強度更大,比煙煤更硬,也比煙煤更不容易點燃,所以很多農民反映,“清潔煤”不好燒。通常而言,使用型煤專用爐具,可以更恰當地掌握煤塊用量,以保證氧氣充分,煤塊充分燃燒,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其實無論是散煤還是型煤,都存在使用不當而引發安全事故的隱患。因此,有關方面包括供應者,應該進一步入戶做必要的宣傳,進行必要的檢測,對爐具規範情況加以排查,不達標的密封和排風設備進行改進,同時儘可能配備警報裝置。同時,也需要加強安全提示,對燃燒型媒的注意事項進行普及,引導農民安全取暖,同時關注氣象條件的變化,防止氣象因素誘發取暖事故。

總之,這幾起中毒事件該引起對用煤安全注意事項的重視,但不能簡單歸咎於燃燒“清潔煤”,更不可因此就倒退到燒散煤的時代。在推廣型煤的過程中,告知風險與避險策略,要注重系統的配套建設,都是必要的。推廣清潔煤與補上安全短板,原本就可並行不悖。本質上,環保和安全也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保證安全,推進環保,都是為了增益民生。

□硅森林(環保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