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提高老人健康意識,做老人健康天使

老年人既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更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力量,組織開展主題為“懂健康知識,做健康老人”的宣傳活動,既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一項舉措,更是在新時代下,對老年人美好生活嚮往之健康需求的體現。

提高老人健康意識,做老人健康天使

隨著年齡不斷增大,老年人的臟器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也開始退化,同時機體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減弱,經過查閱一些資料顯示:老年人患病率是一般人的2.5倍至3倍。然而,由於這種種原因,這個最需要健康的人群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和掌握卻低於其他人群,我認為老年人在看病就醫、養生保健、健康鍛鍊等方面存在不少誤區。

提高老人健康意識,做老人健康天使

老年病有其特殊性,切忌自診自醫、盲目用藥。去年冬天在我們科住院的劉大爺,74歲了,患高血壓病十幾年了,卻因血壓低被家人送進了醫院。據劉大爺兒子說,老人家平時很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個“風吹草動”就自己診治吃藥,也不聽家人勸。這次就是因為量血壓時發現自己血壓有點增高,便自作主張的吃了四片降壓藥,導致血壓過低,最終引發腦梗塞住的院。其實在我們科很多患者都認為“久病成醫,一個病漢半個醫”只要感覺身體不舒服就自己給自己開藥吃。也聽我們科大夫經常說,像這種自診、自醫,盲目用藥的病例,在門診很常見,多以慢性病病人為主。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各項機能逐步退化,許多之前看起來容易治療的病,很可能是身體各器官退化的綜合表現。老年人一般有多病共存、同一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症狀不同的特點,如果僅以經驗判斷病情,很容易出問題,不遵醫囑盲目用藥,有可能會大大增加患病幾率,因此一定要在專業醫生診斷和指導下治療和用藥。

有些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過分關注,但也不少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盲目自信,不積極配合治療,以致往往錯過疾病最佳治療時期。

我一個同學的父親身體一直不錯,60多歲了天天去游泳、爬山,春夏秋冬一天不落,平時很少吃藥打針。去年秋天,他感覺體力有所下降,但沒當回事,認為是缺乏鍛鍊。然而事與願違,直到今年去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已是胃癌晚期。老年人對社會的認知和接受能力降低,在看病就醫方面也形成了固有思維方式,不少人常常是身體承受不住了才去醫院。對此,建議老年人要積極認識自己的衰老,做到人老心不老,不斷強化自我保健意識,學習自我監護知識,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聽從醫生建議,有針對性進行治療。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養生保健意識也隨之增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非常注重各種養生,喜歡購買各種保健品。“聽電視上專家講,油、鹽吃多了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我有高血壓,心腦血管也不好,因此我特別注意。”前幾天晚上在門口乘涼時我一個鄰居大媽向我分享了她的“養生秘決”,聊天中瞭解到她炒菜時放油、放鹽比前少多了,有時乾脆不放,就用白水煮,更誇張的是連一直吃著的降壓藥都停了,要食療。我告訴大媽“有養生保健意識是好事,但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而且食療只能輔助降壓,不能代替降壓藥”。由於對養生保健知識缺乏科學的瞭解,加之滿天飛的養生廣告,真假難辨,很容易使人陷入養生保健的誤區,適得其反。目前,養生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養生“學說”氾濫。針對老年人渴望享受健康晚年生活的心理需求,很多不法商家以“防衰、抗癌”等為噱頭,通過誇大療效、免費體驗等形式,向老年人宣揚偽科學的養生方法,傾銷“假冒偽劣”保健產品,並誘騙老年人購買。保健品不是食品,更不能代替藥品,很多老年人想保持健康,吃保健品、營養品無可厚非,但一定要搞明白這些東西對身體有沒有好處。有的保健品沒有任何有效成分,對身體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有的則屬於“三無產品”,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吃了會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甚至誘發疾病。不管用哪種養生方法,吃什麼保健品,都應該在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基礎上,針對自身狀況適量補充所需營養,老年人應合理飲食。

做為一名護理人員我認為我們應該多宣傳一些健康知識,加強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營造有利於老年人健康的社會環境,使他們認識到,疾病應該提早預防,身體應該鍛鍊有序,飲食應該合理搭配。提高老人健康意識,做老人健康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