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寶寶忽然變得很小氣,不僅不願意跟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玩具,還會因為爭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且在對家長的語言或者是行為有不滿意的地方還會哭鬧。這其實就是寶寶進入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通常寶寶會在一歲半的時候開始出現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敏感的寶寶就是相對於其他的寶寶情緒更加的敏感,一般寶寶在2~3歲的這段時期會更加的明顯,西方人稱之為:“Terrible Two",糟糕的兩歲!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一般孩子出現了不順從或者是執拗的現象,很多的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是不是出現了叛逆的行為,但是先別輕易下判斷哦。其實這很有可能是你家的寶寶的自我意識敏感期更加的突出而已。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自我意識敏感期都有哪些表現

1、物觀權

物觀權其實就是,寶寶對於自己的東西的歸屬感特別的強,在“你的”、“我的”、“他的”的界限特別的區分特別的清洗,並且會對別人說“不”,擁有物觀權的寶寶不喜歡將自己的物品跟被人分享,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休想玩我的東西。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一般遇到說這種情況,家長的第一意識是什麼?“我家的寶寶好自私哦,怎麼會這麼沒有禮貌呢?”但是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卻是在建立你、我、他的過程,判斷和確定人際關係的偶一個過程,對於孩子的這一行為,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2、沒有滿足意願就會哭鬧

孩子經常會遇到的另一種情況是遇到不順利的是事情就容易哭鬧。這個階段的寶寶,家長一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寶寶就會大哭大鬧,這個行為其實也是自我意識的敏感期的行為。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3、寶寶越來越喜歡照鏡子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喜歡照鏡子了,或者是大人拍照的時候喜歡湊熱鬧,但是家長一定是以為孩子就是出於好奇才會喜歡照鏡子和喜歡拍照,還有些寶寶會在看到自己的照片會非常開心的說:”這是寶寶,這是寶寶。”這也是寶寶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當寶寶出現敏感期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的教育

說到如何教育自我意識敏感的寶寶,首先家長應該先確定自己家的孩子書否真的進入了“自我意識敏感期”然後在加以引導。

1、寶寶的自我認識

因為寶寶對於自我的認識是在生活中逐漸的進行的,所以這方面只需要家長可以在生活中跟小朋友一起照鏡子,跟著小朋友一起認識自己和他人,教給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寶寶認識自我,也會有意識的發現原來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2寶寶的“物觀權”

因為寶寶出現“物觀權'的時候其實並不意味著孩子本身就是自私小氣的,所以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也不用覺得孩子沒有跟別人分享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性格差異很大,所以所表現出來的"物觀權”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可能你們家的寶寶在有關“物觀權”的反應更加的敏感。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而對於孩子的一些過激的行為,家長只能說去適當的管教,因為尊重孩子的成長也不等於放縱。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管教的時候堅持原則、保持尊重、具備耐心,逐漸的寶寶就會安然的度過這段看似“叛逆”的時期。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就是到了“自我意識敏感期”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各種敏感期,而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未來構建人格最早期的映射,家長在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敏感期,並且保護好孩子的敏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