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11月19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19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近60个国家的6216人次来自各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遴选以过去11年(2008年-2018年)的高被引论文数为主要依据,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次数为补充依据,统计出21个ESI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数最多的科研人员。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是科研人员论文质量与影响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也成为比较国家和院校高水平师资的重要指标之一。

各国家或地区高被引科学家入选情况


美国高被引科学家的数量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较去年新增98人次达到了2737人次,占今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总人次的44%;中国内地共有636人次入选,较去年激增154人次,首次超过英国成为第二大高被引科学家所在地区;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西班牙4个国家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次也都有所增加,而英国、德国、荷兰、法国4个国家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中国内地高校高被引

科学家的学科领域分布


2019 年度中国内地高校的高被引科学家覆盖了16个学科领域,相较于2018年减少了1个。其中跨学科领域共入选229人次,占总入选人次的45%。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领域均入围40人次以上,合计占总入选人次的40%。此外,物理学、数学、农业科学和地球科学4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也都达到或超过10人次。


从入选人次的变化来看,跨学科领域相较于2018年新增了69人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分别新增23人次和20人次,这3个学科领域合计新增人次占总新增人次的80%。化学、物理学、数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5个学科领域均新增5人次以上。同时,有5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次相较于2018年有所减少,分别为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经济与商业以及药理学和毒理学,其中药理学和毒理学这一学科领域减少最为明显:2018年内地高校共有6人次入选,而在2019年内地高校没有学者入选。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新增最多高被引科学家的高校盘点


高校教师仍然是中国内地高被引科学家的主力队伍,本年度内地高校共有510人次入选,相比去年增加了140人次。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哪些内地高校新增高被引科学家的数量最多呢?


与2018年相比,内地共有71所高校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增加,其中清华大学新增16人次,为内地高校最多,高被引科学家达到了42人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东南大学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次均 “翻番”,分别达到了24人次和18人次。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均新增6人次,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工业大学在2018年并没有学者入围高被引科学家的行列,其进步幅度十分可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4所高校的新增人次也都达到了5人次。


由于同一学者可以同时入选为多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因此部分高校入选人次与入选人数之间存在差异。总的来看,内地共有69所高校的高被引科学家人数增加。其中清华大学新增17人达到41人,涨幅依然位居榜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7所高校的新增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也均达到或超过了5人。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高被引科学家统计,中国大陆世界第二,国内高校清华第一

(搜索“软科”公众号,每天提供有价值的高教资讯,关注后可领取头条粉丝专属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