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英语听力的提高,需要多久的听力训练,才能达到跟汉语一样听懂没压力?

用户51676973874


英语听力想要达到与汉语一样的效果,是需要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而英语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听、说、读、写、译开始。所以,Apple想告诉您的是,想要在中英文之间无障碍的切换,不光是要训练英语听力,还需要提高英语其它部分的训练,这样才能在听的时候达到跟汉语一样的听懂没压力。



一、词汇量要丰富。

英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在听的时候知道别人在说什么。没有足够的词汇量输入,你就没有东西可以输出,这样在听听力的时候,自然是云里雾里,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


二、英语语音要准确。

Apple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的英语口语存在口音问题,错误的读音和不地道的表达会影响听力的准确度。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单词suger,如果存在口音问题,有些同学就喜欢读成super,这两个是完全不同意思的单词,如果发音不准确很容易导致听力的错误。

三、模仿是听力练习的不二选择。

想念是自己的听力和纠正口音问题,通过模仿是最佳的选择途径。味模仿别人正确的口音可以纠正自己的口音,并且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变得美妙起来,模仿别人也是一种听力的输入,只有你不断的输入不断的模仿,你的听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跟上来,别人说什么你就会毫不思考的一听就懂。所以,练习听力,模仿很重要。



四、练习听力贵在坚持。

有很多人想要让自己能够听懂别人说什么,毫无障碍的和别人用英语交流,但是自己又不付出时间去学习,去练习,每次练习听力的时候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听力是很难提高的。我们每天每周每个月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听力练习计划,每天最少坚持听30分钟听力材料,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你才能在听力上有所提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练习听力一定要坚持、坚持、坚持,坚持着坚持着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听所有的英文材料了。

我是Apple英语,每天带您零基础学习英语,分享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知识,喜欢就点击关注我吧!


Sally英语


第一、纠正题主关于“听懂”的误区:

1. 不是汉语就一定能听懂的。

有一次我在大学校园闲逛,碰巧赶上一场专家讲座,我就好奇进去听。但是听了不到10分钟我就出来了,因为我发现,这个专家虽然说的是汉语,但是我完全听不懂。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专业领域的不同,这就是我的意思:所谓的懂,其实和语言无关,而是相关的背景和词汇和语言。如果没有相关背景和词汇的储备,即便是汉语,也可能是听不懂的。


2. 你以为的“听不懂”,其实是听不清

如果一个词你听不出来,但是写出来你能认识,这其实不叫“听不懂”。比如上面一点我举的专家讲座的例子,即便这个专业词汇是汉语写出来,我也是不懂的。

而“听不清”,意思就是这个单词你是认识的,但是你听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它,不熟悉原来怎么发音,你反应不过来,这个是“听不清”。

“听不清”的原因是你不习惯它的表达和发音方式。

所以题主如果想提高听力,最好设定一个一般的目标,比如保证日常交际;并且多涉猎背景和词汇,尤其涉及文化差异的部分,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有利于听力快速提升。

第二、需要多久

就取决于几个条件:

你的目标:目标越高、越严格,需要的时间越长;

你训练的方法:训练越科学、越适合自己,需要的时间越短;

你训练的强度:在科学的前提下,强度相对大比强度小,需要的时间短;

因为这三点实在是太因人而异,所以,我大致分析一下,供参考:

1. 听力目标

如果题主是比较汉语的程度来要求英语听力水平,这个目标其实不低,平均下来理解程度也要百分之七八十。

如果把听力内容也算上的话,听懂日常的英语,相比听专业话题,花费的时间要少一些。如果再对口音也有要求,听懂标准英语口音,相比非标准口音,话费时间要少一些。

2.听力训练方法

目前公认的方法是听说结合,并且加上英语环境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外国环境跟外国人实际不断地交流,每天都进行听说训练,有产出也有反馈,这样的练习效果是最好的。

然后把难度逐渐提高,由日常的情境,到相对正式的环境,再到正式的环境,这样循序渐进,同时还跟自己的水平契合,练习的效率会大大增加。达到满意的听力水平,所花费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3. 训练的强度

假如一个人在国外,但是他只在中国城跟中国人交流,实际外语的练习的强度很低,其实听力水平也不会提高很快。

反过来即便没有真实的外国的环境,但是根据自己的水平创造条件,能达到训练量,有了足够的强度和频度,配合科学的方法,听力的水平也会有长足进步。

以现在4级的标准作为参照的话,从高考水平提升到4级听力水平,一般学生要经过4学期的训练。这4学期强度大约是,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

也就是说累计250学时左右,英语水平能提升二级。当然这是普通本科的普通学生。题主可以按水平自行比照,供参考。

以上经验希望能帮到你,我是@老阿姨语言,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请点赞加关注,我们一起讨论英语学习


老阿姨谈语言


英语听力的提高,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跟汉语一样,听懂没压力?

首先我回答第1个问题,要想英语听力提高,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才能产生效果?

在回答之前,我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经历:

由于大学四级考试即将到来,我必须要提前准备,所以我大概练习了三个月时间的英语听力,原本25个听力题目,我可以做对6个,三个月以后,做对了8个。


这看起来好像有点可笑,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居然只收获了这一点,我是不是偷工减料了?我告诉大家,其实我并没有偷懒,每天练习听力最短的时间也是15分钟,然而却收效甚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把自己的练习方式,告诉了老师,后来老师给我指出了错误:

我在听听力时,只是把耳机戴在耳朵上,听里面的对话,一句一句地过,我能听懂哪一句,就算哪一句,很少会去看着原文听听力,这就使得我能不能听懂,看运气,听不懂的就随它去了。

这样相当于我并没有练习,我考验的只不过是我已有的知识,然而我的水平只有25题做对6题,怎么可能会有提高?

而且我采取的听力方式是泛听,也就是每一篇听力文章,我听一遍就算过了,从来没有重复听过,这就是我的症结所在。

假如说你也是用这种方法练习听力,那么我告诉你,你听得再久,你的水平也不会提高多少。


那么应该如何练习听力,才能够让我们在听英语时,能够像听中文一样不怎么吃力?

01

首先你必须要保证单词量的积累,而且要准确的掌握它们的发音,否则听了一个pronunciation,却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意思,或者你把它听成了其他词语,在做选择题时,你怎么可能把答案选对?所以你就没理解。

你听懂别人说的话,必须要能够知道字词是什么意思。

表面上说是积累单词量,实际上就是积累英文和中文的转换,以及英文的准确发音,这些东西把它分摊到每一天,不停背单词。

如果说你不清楚音标怎么读,那么你一定不要用单词书,或者英语词典背单词,因为光会拼写单词,知道英语含义,却不能发音准确,当你听到那个单词时,你依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你需要借助学习英语的APP,跟着它们准确读出美式英语或者英式英语。

02

除了单词量,你还需要对听力原文进行重复听。

你要是跟我一样,所有的原文只听一遍,最终听懂了多少随缘,那么你即便有单词量,你的英语听力也不会提高。

你一定要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听力原文,听完以后看一看原文,对着原文再重新听一遍,搞清楚自己究竟哪里没有听懂?把它反复读几遍,或者把这个原文重新多听几遍,完全理解后进入下一篇。

你没有吃透这一篇的英文,请你不要进入下一篇。

结语:

练习英语听力,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固守老套路,或者走马观花,肯定不会有提高,这种也不会有什么训练效果。


想要达到听英语跟听中文一样的水平,更是遥遥无期。

你是如何练习听力的?

菜鸟微成长


英语听力不是练出来的,必须是分阶段进行提高的。如果认为英语听多了,就能够提高,不断的进行听力训练,这样子只会浪费时间,甚至是听了很多年,都很难有非常好的听力。

听力想要好,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1个阶段看不懂,听不懂

这个阶段是绝大多数英语学习初学者会经历的阶段。

当我们拿到一篇英语听力的原文的时候,通篇都是生词。有很多原点我们都没有学习过。这样的听力原文,如果我们单纯去听是不可能听懂的,因为想要听得懂,必须要先看得懂。

所以在解决这个阶段的问题的时候,先要背单词。高中听力中需要用到的单词,主要是高一以下的单词,大学四级听力需要用到的单词,大约是在高三以下的单词。大学六级听力所需要用到的单词,大多都是在大学四级范围内的单词。研究生英语考试的听力范围是在大学六级以下单词范围内。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各个阶段听力考试,重点单词的范围。

在背完单词以后,我们仍然会发现听力原文,看不懂。原因是,听力除了要考单词以外还要考词组短语。根据以往的分析报告,听力原文中出现的词组短语,在高考难度的卷子中主要出现在《高中英语1.5万考点》(廖唯伟著)的高一部分,四六级考试听力中考察到的词组短语,主要是在《高中英语1.5万考点》的高一高二部分。研究生英语考试中出现的词组短语,主要是在《高中英语1.5万考点》全部范围。

因此我们在确保各个阶段的听力原文都能够看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同时掌握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单词以及词组短语。

同时在这个阶段,有时候我们还会因为时态和语态的问题造成听力原文没法理解。所以经常用在口语中的时态和语态,必须要熟练掌握。

第2个阶段是看不懂,但听得懂。

这个阶段并不是每个英语学习者都会经历的,会经历这种情况的学习者,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口语从来没有训练过,那些背单词喜欢闭着嘴巴用眼睛看的同学,很容易经历这样的阶段。

能够经历这个阶段的同学,其实记忆力都是比较好的,通过眼睛看就能够记住要背的内容。单词和短语都有区别,所以听原文拿到手上都能够看懂,没有理解困难。

但是这些同学从来不张嘴,导致他的口语发音不正确,并且口语速度非常的慢。

人的听力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在大脑中的同一个部分。当你的发音不准确的时候,大脑仍然会把你自己的发音当做最标准的发音,那么你听到标准发音的时候和你自己的发音差别很大,你就会觉得听不懂。

朗读的速度反映出来的是思维的速度,当你读一段文字的速度,远低于标准听力的速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虽然听得懂文章,但是你反应不过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同学一定要训练自己的口语,背每个单词的时候都要听一下标准发音,然后张嘴模仿。可以中英文交替快速大声读出声音来,这样可以让中文和英文在大脑中形成关联,这样听到英文条件反射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快速读有利于提高思维速度。

平时在训练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听力原文,把每一句话分别用最大声最快速最标准的方法,把每句话读到脱口而出。这就是李阳的疯狂三最法。

当每一句话都能够脱口而出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打开听力看着原文,跟着原文读每一句话。如果你能够跟得上,那么这一篇原文就算过关了。用这个方法至少训练10篇文章,你再去听听力,你就会发现你能够跟得上,也能够听得懂了。

第3种情况是,听得懂,看得懂,但是没时间做题。

这种情况的同学和上面一种情况是类似的,只不过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比上面那一种同学要好一些。口音也比上面那些同学要好一些。

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和第2种情况的训练方法是一致的,主要就是提高自己的思维反应速度和发音准确性,用口语的方法提高精力。

经历过以上三种阶段以后,听力自然而然就训练出来了。

听力再精不再多,实际上,英语的基础掌握好了,听说读写,充分的训练,听力自然而然就会,并不需要过多的刷听力。语言点如果没有掌握好,听一万遍,不会的内容还是不会。语言点掌握好了,听两三遍你就熟悉了,口音自然而然就会了。


外语那点事


我来!

题目中“跟汉语一样听懂没压力”的意思我想大概可以理解为:能够轻松通过英语音视频获取信息,包括听广播、看剧、听书、日常/专业场景沟通等。

按照我自己的体会,跟“听懂汉语一样”大概就是“不需要大脑刻意去进行英翻中,抓取英语声音信息非常敏感”。

放到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就是逛YouTube毫无压力,甚至英语视频是首选的输入源,不管有没有字幕;

随便一本有声书拿起来就能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的喜马拉雅频道“晚听英文”,每天会更新一个有声小说的章节),即便会有生词;

可以理解不同口音的英语,比如印度音、法国音、墨西哥音等,即便开始的时候需要适应,但是会很快习惯带口音的英语发音;

国际惯例,先放结论:

1.从现在开始养成精听和泛听的好习惯;

2.积极课外阅读,搭配词汇学习;


1.精听&泛听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光精听,学习的过程太强调“事无巨细”,容易让人半途而废,感叹“什么时候是个头”;

只泛听,又容易找不到重点学不得法,浪费时间;

所以对我的学生,我一直强调“精听和泛听缺一不可”。

所谓精听,关键在于“精”,可谓“每一个单词、语法、哪怕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

我推荐采用英语专业四级的dictation方法:

先整体聆听一遍短文,掌握大意;

然后断句,暂停,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每句话放两遍;

最后再整体聆听一遍文章,不断句不暂停;

这个过程完毕以后,再打开书对照原文纠错。

值得注意的是:纠错的过程必不可少,尤其是没听懂的地方,包括语音变化、生词等等;另外,由于精听强调“彻底搞懂”,所以不太适合长度超过两分钟的文章,不然精力高度集中加上课后的学习,容易让人感觉精疲力尽。

建议选择《新概念2》或者《赖世雄美语从头学》中级这样长度的文章。



如果是自学,强烈推荐赖老师的《美语从头学》,课文解释详尽还配有赖老师的播讲,比你自己钻研不得法或者上网找不靠谱的解析强多了。

按照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对应的材料,不要刻意拔高,否则得不偿失浪费时间,最好是保证盲听第一遍就能够理解70%以上的内容,每篇文章(100-120字)的生词控制在5个左右。

说完了精听,再来聊聊泛听。

精听虽好,可是有几个缺点:因为大多数教材,所以学的都是书面语言应用面较狭窄;

而且因为是教材,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容易“宠坏”学生的耳朵,导致后期听不懂五花八门的英语口音;

最后,多次重复一个东西容易让人失去兴趣,很难坚持!

这个时候,泛听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敢说: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得很认真,但是用得很少,或者太过于斤斤计较!

特别是讲到语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磨耳朵、泡脑子”,对于有些当前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不要过分纠结。

教育学上有个著名的心理研究:现在不懂的东西可能在后面就突然懂了。

小学三年级听不懂加法减法,可是初中回头看就感觉简单得一匹。原因?

无非就是:量的积累引起了质的变化。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而我观察很多英语学习者,一天到晚都在“埋头苦学”,可很少去使用,比如去听书!

泛听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分级阅读体系听故事,一个难度一个难度往上升。

比如海尼曼、牛津阅读树、兰登等等;


这就跟我们当初学母语一样,一天到晚就是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看故事书,你说我们当时一定100%理解吗?不一定!但为什么要继续呢?就是因为这是个“泡脑子、磨耳朵”的过程。

如果你只是每天花1-2个小时做精听,我保证你的水平会提升很快,特别是应付考试听力;

但是一旦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语言场景中,你会发现特别难受,尤其是语速、发音习惯、场景、环境噪音等等,都会阻碍你的“听力理解能力”!

因此,我在对所有学生的课外任务中都布置了“泛听作业”!

最常用的就是《黑猫》的分级阅读书。



图侵删。

这套书好就好在成体系,语言难度逐渐上升,每个书里面搭配理解练习题目,对于词汇积累和阅读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而且故事情节有趣,很多都是欧美小朋友从小听到大的耳熟能详的故事,保证语言的原汁原味;

同时朗读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还搭配了背景音帮助理解故事(比如《佐罗》这个故事中就有很多马蹄声、刀光剑影的声音)。

泛听怎么听?

根据自己的水平,比如词汇量和语法储备,选择对应的级别,如果实在不会就去蓝思阅读看看,或者闭眼从入门级开始,反正是泡脑子磨耳朵。

然后,利用一切可支配受限制时间,比如走路、坐车、等车的时间,去听!

听故事就行,换句话说:如果知道故事大意和情节,就没必要去纠结生词,大胆往下听就是。

听了大概3-4遍后,可以打开书看看,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对的:一般来说,我接触的中国孩子阅读能力都高于听力理解,如果听能够理解一大半,看的话理解只会更多。

在看的过程中,不需要去查每个生词,或者干脆不管生词,反正早晚有一天在精听中会学到!如果要查单词,只查阻碍情节发展的单词,比如课后练习中的重点词。

做完这一步后,就关上书,再听几遍,把盲听没听出来的内容重点听听。

过几天/几周,又可以拿出来回听,反正就跟听相声一样,或者干脆当背景音放着都行,听歌也是听!

把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才是提高听力的正确途径。


2.词汇扩充

不要傻啦吧唧背单词书!

不要傻啦吧唧背单词书!

不要傻啦吧唧背单词书!

如果你不是特别有毅力、急于考试、闲的没事,就不要单纯手捧单词书去背。

都2019年了,词汇学习要有方法。

首先,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式就是大量泛读。

这个论点,只要你没疯有过几年教学经验或者自己本身英语水平就不错,你就不会反驳。

泛读和泛听的内容最好是同一个。

这样不仅锻炼听力,也练习了阅读,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至于原材和方法,也和泛听差不多。

不过因为是用眼睛看,所以难度可以稍微比泛听大一点,比如泛听只能听懂《黑猫》的level. 1,泛读可以从level. 2甚至3开始。

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多数同学因为长期浸淫在考试阅读理解的刷题中,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其实还可以!

差的主要是听力,这也是本篇回答重点讨论的。

在泛读中发现的生词(不要每个都查!)一定要查字典!

在泛读中发现的生词(不要每个都查!)一定要查字典!

在泛读中发现的生词(不要每个都查!)一定要查字典!

为什么?

一个单词不是只知道中文意思就够了,还要听发音模仿发音,看看固定搭配和例句的用法,最后如果有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加深对单词的理解,最好是积累一下同义词和英英释义。

一般来说,基础的常用词汇(比如牛津3000词)一定要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



掌握到3000个单词,已经可以覆盖84%的素材理解了,如果是到6000,基本上可以理解90%的主流信息。

注意,这3000个单词就好比是盖楼的基础,学得越扎实越好,特别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要留心注意。

在泛读掌握3000-4000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始学科英语学习了。



大多数同学的词汇量不够,或者很难提升,是因为把英语的词汇只局限在“语言”的领域,而忽视了语言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掌握更多的知识。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不读国际学校不用英文版的教材学习数理化地基历史政治生物……你很难在简单的通识素材中碰到以下的单词

anti·oxi·dant

ˌcompound ˈeye

me·tab·ol·ism

al·ka·line

bi·car·bon·ate

chlor·ide

aqui·fer

ˌplate tecˈtonics

ˌcomplementary ˈangle

hypot·en·use

rhom·boid

ver·tex

ˌNational ˈSocialism

ˈpush poll

……

这些都是我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教材中的单词,所以为什么国际学校的孩子一般词汇量的广度要大于普通学校的孩子,就很好理解了。

同理可得,在听汉语的日常对话和普遍场景的时候,大概只需要1000多个汉字即可,可是稍微有点文化素质和教育背景的场景中,对于汉字的要求是呈指数式增长的。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理解了为什么我会特别强调“学科英语”的重要性:这可是扩充词汇的利器!

而且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系统学习词根词缀,因为学科英语的单词大多都比较难,祖先和拉丁语日耳曼语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如果能够积累一些常见的词根词缀,那么善莫大焉。

比如有机化学命名法中的“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对应的英语命名规则就是以下的前缀

甲meth- 乙 eth- 丙 prop- 丁 buta- 戊 penta- 己 hexa- 庚 hepta- 辛 octa- 壬 nona- 癸 deca-

献丑了(´͈ꄃ `͈

推荐word power made easy

中文译作《说文解字》



搭配韦氏词典绿色的那本,可以搭建一个比较系统的词根词缀体系,如果再配合大量泛读和学术英语的学习积累(包括看书和听课),那么词汇上18000-20000并不是一个难事。

这两本书是我现在手上的医学专业学生的必备,他们普遍词汇在9000-10000,目标就是20000,这样考博出国才会有底气。

最重要的是:这个单词扩充的过程无痛,且爽!

最后涉及的特别专业领域的词汇扩充,比如医学分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没必要了。

学得愉快!


蛋妞老师


很有趣的问题,我喜欢叫它母语切换习惯,我实事求是的讲,在国内来说,要创造这样的语境不太容易,至于你说多久,我觉得应该看基础,基础越差,越容易切换,时间也越短,很多人说孩子基本是2~3个月就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国内英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自然口语上能很快达到不用翻译的地步了,反正我儿子只用了差不多三,四个月就可以和同学较流利的对话了,但可能他不太擅长写,有位网友之前说了个有趣的事叫做“1500单词在加州也许对小学生来说够了,在海淀不够”哈哈哈,看到真的笑死了,但也是事实。

我今年38,我完全熟练和人对话时是在大学,那时候是留学,而且还年轻,不能算,以现在掌握的一门语言来算,比如西班牙语,达到正常交流大概是半年,但我的习惯是挺关键词,所以还是会有短暂的翻译过程,我觉得每天找母语是英语的人聊上个2~3小时就很快会不用翻译过程了,之前有哥们说大概是2000个有效学习时间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小U的流浪生活


英语的听力呢,它是有一个非常长的过程的。

很多人以为英语的听力是应该在听上面,其实不然,很多人的听力不好,不是因为他听的少,而是因为他自己的发音系统有问题,他所发出来的英语和正常的英语的语音语调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他不懂得这个发音,他在听到这个英语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反应出来的。

提高听力的第一步,应该要纠正自己的语音,要根据文章或者其他的示范材料,把自己的语音纠正的很好。

当你的语音纠正好了,那么第二步你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相应的习题,做题的这个水平部分呢,不能跟你听力的水平相差太大,主要是能够做和你差不多能力的听力训练题目就可以了。

精听是非常重要的,你要仔细的听出每一个音的区别,不需要听太多,但是你要每一句话要听懂了,要听清楚了,不要追求太大量,这是精听的部分。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听写。

就是你放一当语音材料,然后根据语音材料的内容,一句一句的把它写出来,如果你经历了这个过程的话,你的听力会有很大很大的提高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在听了不少内容之后,你还有一个要练习的内容,就是泛听,所谓的泛听就是要听比你平时的能力要低一点的这种材料,就是你可以不用费很大的劲就可以听到这种材料。

娱乐性比较强一点,然后呢,你根据这个材料,多磨耳朵,听这种语音比较清晰的,高清的这种内容,这样的话呢,才会对你的这个耳朵对语调的敏感会有很好的帮助。

当你经过了精听和泛听的这个部分之后,然后我相信你的英语听力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质的飞跃。

好了,接下来就要熟悉你听到的内容背景的背景知识,有一些知识呢,其实我们用汉语都未必能够听得懂,所以就是说你在听的这些材料,你要知道他内容本身,内容本身到底讲的是什么东西?你要搞清楚他。因为有时候英语知识不是仅仅在英语本身,而是在于这个英语材料的它的一个部分。

那么具体,你要选择哪一些这个英语的听力材料呢啊?这个市面上的像这个外研社的lisen to this,很好的,还有这个英语听力教程等等,这些材料要系统的去练习,你的听力不能随便拿一点什么材料就开始"练",你要比较系统的,有步骤的去练习你的听力,这个听力的教材非常重要。

你只要把随便某一套听力教材能够全部都听完的话,学习完的话,你的听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另外,比如说新闻的听力,BBC/VOA以及欧美电视剧的听力啊,都是很好的泛听材料。

像这样的练习英语的听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了。


英语魔法师Nicolas


想达到这水平。仅靠听力训练?别说是你,就是教你英语的人,一辈子用完也一定达不到。你也别说教你的可以是英或美国人。就是这位教师在该国出生后立即抱耒大陆,且没回国过,即在大陆长大。一辈子用完一定达不到你说的标准


潇湘夜雨2512


其实如果问需要多久是很笼统的,简单说一下,如果能瞬间切换频道,即瞬间进去英语语境,不需翻译上下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脱口而出,你需要听到一句是立即做出响应的动作,你需要英语汉语之间任意无限切换,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你还需要有足够的词汇量,这个词汇量不是要求你认识,至于多久真的不好用时间来衡量


Aaron130125


培养一个有这样英文听力能力的孩子,我用了大约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