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文|觀景說史

晉國曾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是《史記》公認的四強國之一,晉國最後的結局卻是悲慘的。晉國由於內部本身的矛盾,王室成員之間的權力爭奪經常發生,導致晉國王室之間的戰爭不斷。而導致晉國分崩離析的主要原因是後來的“六卿”制度。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晉文公畫像插圖

晉文公設立“六卿”來管理國家,最終形成卿大夫的勢力把持晉國的局面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於是乎蒐於被廬,作三軍。謀元帥。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

到了晉文公時期,晉國已經是春秋時期的霸主,他分三軍,設立“六卿”的政策,用卿大夫組成一個“小內閣”來治理國家。其目的就是為了抑制王室之間的爭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卿大夫的實力漸漸超過了晉國公。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六卿勢力圖

到了晉出公時,國內原先的十一大家族就還剩四個大家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晉出公看到四卿的勢力越來越大,想找一個機會把他們除掉,但不料四家聯合進攻晉出公,晉出公不敵,在逃跑的半路中病死。

四家另立新君,是為晉哀公。晉哀公只不過是個傀儡,晉國的一切政務都被智氏的智伯把持著,他吞併了更多的領地。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聯合殺死了智伯,瓜分了他所有的土地。公元前434年,晉哀公去世,繼任的是晉幽公。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晉國君

晉國後期,趙、魏、韓三家獨大

晉幽公時期的王室就更可憐了,就剩下絳、曲沃兩城池作為祭祀的地方,其他的土地全部被趙、魏、韓三家收入囊中,而且他還要去朝見這三家,君臣的禮儀完全顛倒過來了。堂堂一國之君,淪落至此,真是悲哀!可悲的是晉幽公還是死在盜賊手上。晉幽公後,他的兒子繼位是為晉烈公。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

晉烈公當政時期,晉國已經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雖然說晉國與趙國﹑魏國﹑韓國三家並立,但是封地少而又少。到了公元前389年,烈公去世,孝公即位。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成了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晉孝公時,晉國的領土基本都被三家瓜分完。他就像個皮球一樣被人踢來踢去,多次被遷移。趙、魏、韓三家面對昔日的國君犯了難,誰也不願意去接納他。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趙國遷晉君於屯留,後封晉君於端氏(小縣城)。晉孝公死後,靜公成為晉國最後一任國君。

晉靜公繼位後的第二年,韓、趙、魏三國就迫不及待的瓜分了晉國公室僅有的土地,還廢靜公為庶民,曾經強大的晉國徹底滅亡。後趙取端氏,又將晉靜公遷往韓國治下的屯留。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三家分晉示意圖

公元前349年,已經逃到洛陽的晉靜公被韓王派去的刺客韓玘殺害,晉國王室改姓為唐,從此晉國真正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結束語:

三家分晉是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春秋五霸中的晉國滅亡,卻而產生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揭開了。

三家分晉後,晉國君去了哪裡?

戰國七雄

“智伯滅而三晉之勢成,三晉分而七國之形立,讀《春秋》之終,而知戰國之始也。”——《左傳事緯》

三家分晉最大的功勞要歸功於智氏的智伯,他雖然有才能,但為人卻不仁義。他雖然執掌晉國,卻總想著要兼併更多的土地,甚至於威脅其他三家。一旦微妙的平衡局勢打破之後,就是暴風雨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